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辽宋对峙的历史过程中,双方间和平贸易的经济文化往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辽宋贸易大体上可划分为官府设置的榷场与私人贸易两种形式。双方间物品的交换极为丰富,种类繁多。从辽朝方面而言,由于西京大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重视商业发展的经济特征和南北对峙所赋予云朔地区的特殊地位,使得西京大同成为辽宋贸易的重要场所;这既满足了南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也对加速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展图书贸易关联度构成及其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图书贸易关联程度,为制定国别贸易策略与精准化走出去策略,进而助推中外文化交流及互鉴提供思路参考。结合国际贸易理论及图书贸易特点,确立图书贸易关联度的贸易互补性、贸易替代性、贸易生态性三大分析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15项要素和39项具体指标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总体而言,图书贸易关联度既指贸易国双方基于图书产品交换的静态浅层关联,更表现为两者围绕图书贸易开展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动态深层关联,受到两国自身文化实力、产业状况等内在因素和国际贸易环境、格局等外部因素,以及双方文化、制度、地理等方面差异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并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贸易信贷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和农户双方进行的博弈行为,同时注意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5,(15):52-52
中美商贸联委会达成多项共识 7月11日,第十六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共同主持会议。双方就加强中是贸易合作、妥善处理经贸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多项共识。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辽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分析了中朝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和优势,对双方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双方贸易秩序管理,建立贸易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辽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分析了中朝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和优势,对双方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双方贸易秩序管理,建立贸易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存在障碍;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双方在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越来越强,双方的贸易发展存在着巨大潜力.在介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贸易障碍和贸易潜力两个方面对双方的商品贸易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这一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鉴于服务贸易补贴的广泛性,及其对服务贸易可能产生的扭曲作用,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补贴的多边纪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世贸组织成立后,其关于服务贸易补贴议题的讨论,主要是朝成员信息交换、多边谈判、贸易政策审议三个方向发展。信息交换方面,由于服务贸易补贴定义尚不确定,成员方对信息交换的范围持不同意见,导致这种交换事实上比较失败。而以贸易政策审议为基础所收集的补贴信息,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至于服务贸易补贴谈判方面,迄今尚未取得重要进展,成员方在一些基本问题,尤其是何谓“服务贸易补贴”及“扭曲贸易的服务贸易补贴”,尚未达成一致看法。鉴于货物贸易补贴规范存在已久,未来的服务贸易补贴纪律,可在货物贸易补贴规范的基础上建构,但考虑到两者的差异,需做一定调整。具体而言,采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关于补贴的定义和基本分类,摈弃法律上的出口补贴和事实上的出口补贴之划分。受服务贸易补贴影响的成员方,可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关的规则和程序可直接借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但是,出于政策目标和技术原因,反补贴措施目前还不宜引入服务贸易。考虑到出口补贴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般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维持出口补贴,而最不发达国家在授予出口补贴方面则不受任何限制。此外,发展中国家为缩小数字鸿沟、减轻对服务出口的过度依赖等而提供的补贴,可免受争端解决机制的管辖。  相似文献   

9.
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考察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行为,并根据传受双方不同的动机与利益追求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进行了分类。揭示出工具性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偏向于受者对信息的主动寻求,传者权力更大,是功利性的不平等的社会交换行为;非工具性的信息交换行为更强调传者的主动性,是非功利性的精神利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中日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双方的贸易方式多样化。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贸易的不平衡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中日双方;日本的贸易壁垒有碍中日贸易的发展;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较严;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其国力极不相称;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商品非价格竞争能力差。发展中日贸易关系的对策:坚持中日贸易“官民并举”、稳步地发展;必须改变中日双方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增加对日本的制成品的出口;吸引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加强高科技贸易;认真解决中日贸易统计上的技术性问题;中日贸易发展应保持良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陇南地区关帝庙相关的方志与碑刻资料,从营建心态、方式与功用三个维度阐释其营建历程。在营建心态层面,官民的功利主义取向所体现的时间段可能不同,庙宇的营建或是为满足官员的行政需要,或是与前代庙宇基础及所处地理位置相关,体现了官民利益的融合与冲突。在营建方式层面,表现为官民合作,即官方倡导—民间参与、民间自发—官方支持两种路径。在营建功用层面体现为客商的商业贸易,即以礼县为中心,造纸业、制盐业为主的贸易路线和以两当县为中心,客商与土商的初始贸易以布粟交换方式实现,双方经济实力悬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新加坡是即将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中两个重要国家.由于在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中产业内贸易的经济调整成本明显低于产业间贸易,所以本文以制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对双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贸易逐步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主要是产业内垂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层次还比较低;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双方收入水平差异和新加坡对华投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ESI 和G-L 指数对2005—2019 年中国和其他RCEP 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对外贸易 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并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RCEP 伙伴国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潜力进 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同RCEP 各国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体现在不同的产品领域,且国家间 差异较大;(2)中国与RCEP 伙伴国的经济规模、首都距离、双方人口之比、对外开放度以及双方是否签订 FTA、是否接壤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双方贸易的流量;(3)中国同RCEP 各国的贸易潜力系数围绕1 上下 小幅波动,潜力尚有释放空间。基于此,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同RCEP 各国经贸合作,提升双边贸易潜 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科托努协定》确定的欧盟—非加太互惠新贸易体制的主要内容 ,即与WTO规则保持一致、将贸易合作纳入发展战略、将贸易合作基于区域一体化进程、多元化的贸易合作参与角色、贸易合作制度化和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实施差别待遇等 ;阐述了双方关于新贸易体制谈判的进展与分歧 ;分析了其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参与WTO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和实施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后 ,建议中国针对性地采取“多边”和“区域”贸易合作并举的战略应对此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谈判是分蛋糕。谈判其实是争蛋糕。谈判双方(为便于论述,本文暂把谈判设定为双边谈判)的利益、需要或多或少具有对立性,它们事实上处于针锋相对、此消彼长的对抗状态之中。因此,谈判活动总是表现为两个目的的抗衡、两股力量的较量。就此而言,谈判类似于下棋、战争。我们姑且以“对弈”一词来概括谈判的这种特征。 谈判即交换,人们以对对方需要的满足换得对方的活动成果或协作行为,从而实现自身需要的满足。显而易见,谈判双方的利益具有共同之处,任何一方都会从这种交换中得到需要的满足,不然双方就不可能合作;另一方面,双方的利益又有矛盾、冲突,任何一方都坚持反映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生的中日贸易冲突起因于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 ,因为它所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与WTO的规定不符。中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被迫采取相应措施。贸易冲突对中日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双方只有在磋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才会出现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理论认为在"小国情形"中,小国获得了全部的贸易得益;因此进一步认为小国应该实施零关税和自由贸易政策.基于李嘉图模型对小国和"小国情形"进行的再分析,可得出同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首先,小国仅仅是"小国情形"的必要条件,而"小国情形"的均衡则不可能存在.其次,在小国存在的情况下,会观测到贸易条件和相应生产模式的多重均衡.只要小国和贸易伙伴通过设定互利的谈判规则,就可以通过双方的贸易协商来找到唯一的贸易条件均衡解,以提高双方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明代茶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性对茶马贸易双方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考察明政府对茶马贸易的管理措施及茶马比价的变动等茶马贸易实务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明政府在茶马贸易中以相当务实和负责的态度管理茶马贸易,并以此来控制西部诸少数民族,贯彻其怀柔羁縻的边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中阿关系史上,唐以前是双方贸易关系缓慢发展的时期,互贸品种较少,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但为唐代双方贸易关系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在2005年再度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热点问题。我们用一个自动出口限制模型说明加强行业自律和政府出口控制对解决此类贸易纠纷,实现进出口双方帕累托改进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