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媒体发表了各种对高官引咎辞职的评论。笔者 注意到一篇题为《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好官》的文章。作 者虽没有明显地为马富才叫屈,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 对"好官"在问责制下落马感到惋惜,并提出"应该建 立一个配套的官员绩效评估和公示体制","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2.
<正>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2003年SARS事件中两位部长级官员引咎辞职,"问责"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行政管理范畴,不仅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开辟了我国行政学和行政法学的新领域,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主动地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至今,我国长沙、南京、广州、天津、重庆、海南等共88个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各  相似文献   

3.
所谓官员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而官员问责制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知晓和接受。  相似文献   

4.
《决策》2005,(6):7-7
随着国家能源力、公室的设立,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马富才,走马上任国家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因重大事故问责制而引咎辞职的几位官员的复出,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份问责名单中,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问责制,即领导干部问责制或官员问责制,它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问责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地相继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规范性文件。从法律角度审视,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性质模糊、效力层级不高、名称不一,大都是暂行办法或暂行规定。因此,如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推动下,各级机关试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首次将引咎辞职纳入干部管理制度中。从2004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了引咎辞职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  相似文献   

9.
作为责任政府的产物,官员问责制进入大众视野已有一段时间。通过问责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责任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应有内容。而被问责官员的出路往往备受  相似文献   

10.
关注领导干部问责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3年非典时期到最近,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名领导干部因失职而引咎辞职,中国政坛上的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问责办法纷纷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制(以下简称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开始走向制度化的轨道并逐步实施。这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喝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问责制的实行说明了什么首先,问责制的实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决心。依法执政、建立法治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建立可问责政府,是对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11.
杨红 《经营管理者》2009,(18):395-395
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关键步骤,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行政问责制的路径: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强化官员和民众责任意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明确行政责任;完善行政问责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人大和媒体的监督力度,扩大公民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官员职务晋升的内卷化,深刻影响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并可能导致地方官员产生精神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地方政府官员职务晋升内卷化的形成因素,除了受制于经济绩效外,更在于年龄、政治关系网络及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的影响。基于此,为走出内卷化,应从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强化竞争激励作用和重视多重方面考核着手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6月,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判断"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在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得到体现。其实,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一直走的是制度化发展道路,并已成为追究领导干部责任、实现责任政府的有效途径,而《公务员法》的出台,则实现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结束的第二天,温家宝总理于3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今年的工作任务,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会议强调,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就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加强督促检查,健全问责制。专家指出,今年的“工作要点”向社会公布遵循了政务公开的原则,体现了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这一段时间,“引咎辞职”似乎成了中国打击腐败、惩治庸才官员的又一有力手段。一时间,各地行政司法机关纷纷出台各种引咎辞职的规定。比如,江苏省镇江市规定,市  相似文献   

16.
王全宝 《领导文萃》2011,(13):77-79
党委问责引关注中国官员问责制。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始于2003年“非典”期间的问责风暴。当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时任北京市市长孟学农没有及时、如实向外界披露非典疫情的发展状况,因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职。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提出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启动官员问责制以来,问责风暴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问题官员因被问责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在为此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隐忧,特别是官员问责制中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问题。当然,被问责官员复出并无不可,公众和舆论质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广角》2001,(11):58-58
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不久前详细介绍了高官问责制的构想及背景,他强调指出,主要官员的问责制并不是“部长制”,设计之中的问责制,主要是把政治问责和公共行政决策分开。他透露,问责制的构思已经向中央政府报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官员“引咎辞职”成了见报率较高的字眼。其之所以被强烈关注,不是因为去职的是高官,而是因为高官去职所采取的“引咎辞职”方式。“引咎辞职”折射出我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正发生质的突破,它带给我们的思索也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