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关于蒙古文字的若干问题已在一般蒙古语言学著作和专题著作中有所阐述,但大多数都是一些零星的非系统性的介绍.卡拉@捷尔吉(Kara Gyorgy)的<Книгимонгольскихкочевников>(<蒙古人的文字与书籍>)是第一部将蒙古人的文字历史和文献融为一体来进行描述的学术著作.从13世纪大蒙古国建立时期的回鹘蒙古文到现代标准蒙古语的形成,蒙古文字走过了近8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书面文字和书籍文献使我们了解了中亚、中国、印度等广大地域的文化以及游牧民族和土著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了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发展,以及回鹘文、吐蕃文字在蒙古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蒙古对外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经济转轨以来由于蒙古政府重视对外开放,奉行多支点的外交政策,使本在蒙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关注这些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对蒙古的外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拓展蒙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蒙古学研究的思路一、关注现实;二、注重学科的生长点;三、借鉴当代国外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四、改变研究手段,完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蒙古史家以忽必烈系 ,特别是以元惠宗后代为正统 ,否认非忽必烈系后裔窝阔台系或阿里不哥后裔曾几度登上汗位的事实。为此他们不惜对北元蒙古汗系任意篡改 ,对非忽必烈系后裔或者索性不提其家族 ,或者把他们统称为忽必烈后裔。 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这种曲笔 ,反映了蒙古史家的忽必烈系正统观。  相似文献   

7.
李治国 《兰州学刊》2011,(4):142-150
清代旅蒙商通过高昂的价格、沉重的债务等手段,给予蒙古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也是长久以来,旅蒙商倍受诟病的原因,笔者试图从成本的重新核算,债务产生的原因,利益的分配方面,展示这段历史的复杂性,从而对旅蒙商,进而对清代的蒙古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蒙古语文学同全国性的文学思潮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由于人文历史传统、文学传统以及民族现实存在的差异,蒙古语文学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兴起于蒙古语文学领域并推动文学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文学思潮,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现实主义思潮、新启蒙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文化民族思潮.其中一些思潮来势凶猛,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着旧有的文学观念和意识,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文学的面貌,而有些思潮的发生虽无汹涌澎湃之势,却在相对平静的表面下孕育着不可逆转的态势,使文学变革显得异常深刻且具有久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满、藏、汉等各种文献,比较详细地考述了1717年至1720年准噶尔蒙古在西藏的统治.认为这种宗教上的不合理、政治上的不合法以及大失民心的统治,最终决定了准噶尔蒙古在西藏的统治只能是昙花一现,并客观上为1720年清军顺利进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方海涛 《阴山学刊》2007,21(1):58-60
通过对蒙古扁桃的外中果皮,内果皮、种皮内源萌发抑制物的研究,探讨了蒙古扁桃种子休眠的原因。制取蒙古扁桃果实各部分及种子的粗提物,通过各部分的粗提物培育小麦,测定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脱氢酶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来表现蒙古扁桃各部分的抑制物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扁桃的内果皮,外中果皮均含有一定的活性的内源抑制物。  相似文献   

11.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2,15(6):34-36
阿勒坦汗是蒙古历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可汗.他在自己领地内发展农业、手工业,兴建城市,促进了经济发展;引进和传播喇嘛教,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促成与明朝通贡互市,推进了蒙汉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对蒙古社会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文明撞击中发展的蒙古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文明撞击下发展起来的蒙古文学,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其一,文化上的兼容性和自立性,导致了蒙古文学的繁荣发展和稳定生存。其二,民族历史的艰难历程和经济发展的淤滞延缓,决定了文学内容的相对集中和文体表述的趋于定型。其三,诗性的语言和直观的思维,确立了韵文作品的主导地位和创作模式的固定倾向。其四,深厚的民间文学传统,导致了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3.
土默川一带蒙古族居民,因长期与汉、满、回等民族杂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表现出顽强的、难以消失的自我特色。妇女服饰衣着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盛衰,婚嫁及育儿习俗,则有历史故迹的存遗;不同形式的葬仪,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美好愿望;居住习俗则与地理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相关。饮食习俗和体育文化生活,也具有极鲜明的草原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论述了蒙古法律文献对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性,追述了蒙古法律及其机构产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札撒、《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规》的版本、性质、内容、特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蒙古生态保护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 ,他们利用草原饲草资源从事畜牧业生产 ;冬春季节 ,他们又以狩猎业为辅作食物补充。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早在习惯法时代 ,他们就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蒙古族奴隶主贵族和后来的封建统治者 ,继承、增补和发展了古代蒙古族的“约孙”(yusun习惯法 ) ,把草原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古代蒙古族生态保护的法律规定给我们极大启示 ,蒙古民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论述了成吉思汗时代、窝阔台及贵由时代、蒙哥时代和忽必烈及其后王时代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服从、对抗、亲密及疏远的关系.认为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深受双方领导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朝与蒙古封建主长期对峙的过程中,北方地区的风雪、冰雹、干旱、虫蝗等自然灾害对双方都有重大影响。草原地区游牧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必然要依赖内地经济的援助。蒙古封建主迫于生计,或南下掠夺,或主动要求与明互市,使明与蒙古的关系时而呈现出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时而又出现缓和的重大转机。对明朝而言,自然灾害既是明边防御中的不利因素,又是羁縻蒙古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奋斗目标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个的历史阶段,必须承认汉族与少数民族、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长期并存的客观现实性,平等共存、繁荣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法性,坚决反对任何超越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把未来目标放到今天来推行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以漠南蒙古为主的蒙古各部被置于清朝的控驭之下,成为清朝北部边疆重要的防御力量。满蒙关系史也是清史、满族史及蒙古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对此有所关注,但主要集中在清朝肇建初期清太祖、太宗对漠南蒙古的治理和清政府对蒙古的封禁政策方面,或是蒙地开垦及“移民实边”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上。而对清朝治理东蒙古这一特定区域的统治政策作宏观、整体研究还有继续深入的必要。清朝治理东蒙古的政策及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联姻、盟旗制度、“画地而牧”与封禁蒙地、宗教控制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