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期待和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中许多因素又在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这里所说的司法公正主要是形式公正,即对符合实质公正的法律和制度的严格、一贯和不偏不倚的执行。运用法律推理的方法指导法律适用过程既是形式公正的保证,也是实质公正的要求,因而应当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2.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审判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法院广大干警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推进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内容明确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的、系统的整体。它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既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体人民法官的共识。一、公正司法是法官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线公正,法者,平之如水。具体到公正司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指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到开庭审理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行为的总称。科学合理的审前程序有助于整理证据、固定争点和促进和解功能的发挥,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前提,甚至关系到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现状及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和促进公正高效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尊重  相似文献   

6.
李英 《决策探索》2008,(6):78-79
2007年10月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刑事案件的增多,在现有司法资源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公正与效率,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对辩诉交易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辩诉交易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王晓 《决策与信息》2011,(12):67-67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其基本内涵是:人民法院的全部司法活动,要做到审判公开,程序合法,审限严格,裁判公正,依法执行。追求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最佳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界定二者的内涵,理清二者的关系是寻找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平衡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其社会价值在于恢复和整合因犯罪和被害造成的社会关系的破坏,恢复原有的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恢复性司法的公正、效率和人道价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冲突解决方式的要求基本一致,体现了我国刑法追求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不仅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更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它是限制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性机制,也是提高检察职业威望的制度保障,是统合司法经验的制度基础,也是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1.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公正司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前提,尊重与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对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中制约和影响公正司法实现的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公正公平是司法活动的首要价值目标,但效率是司法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制约点,一个无效率的司法审判绝不能说是公正公平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和分析古代合议制审判制度来思考我国现今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监督员制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方式之中,存在着效率和公正两种价值的取舍问题。面对冲突并且必须同时存在的两个价值,最优的解决方法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满足被救济者价值追求,让追求效率者得效率,让追求公正者得公正。这种解决方法也有充分的依据和巨大的价值。通过对英国和美国法律实践的借鉴比较,美国出现的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扩张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范围的方式,是意思自治运用于确定司法审查范围的最好方式,但是也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唐剑 《经营管理者》2011,(1X):257-257
公正,是司法的本质属性,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在诉讼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价值是衡量这个国家法制文明进步的标志。公正审判是各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最高价值选择,也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关于法院审判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仅就刑事审判理论而言,所谓公正审判,也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本文仅就审判程序公正的理论、标准和中国为公正审判的改革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是我们党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对当今世界有关发展的认识成果的合理借鉴,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民法院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改进审判工作,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全面履行审判职责,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中,司法的腐败属于最危险的腐败,因为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也被突破,那么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当事人,而且还有我们司法机关的形象、法律的尊严和人民对这个国家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则和程序办事,使各种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且做到不枉不纵、不偏不倚.司法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公正,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司法审查的价值定位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了控权论、保权论、平衡论、效益,公正、自由价值说等等.事实上,我们谈论司法审查的任何一个价值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各圆根据自己的国情的不同,采取任一个价值都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司法审查的价值观迥异,但这并不影响各国司法审查的正常运作的原因.我国推行的司法审查制度的价值观念从我国制定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中可以看出是多元的.该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职权这一规定体现了监督控权说对司法审查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宪法中关于国家机关之间分工、制约与合作的精神.这也是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背景下司法审查的特殊之处.基于此,本文从宪政视角来谈司法审查,并分析了宪政视野下司法审查的价值,以及在宪政体制下司法审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