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善治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公共权力的让渡,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其实质内在决定了以公众、公民社会组织及社会舆论为主体的社会问责方式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问责。以善治理念为指导,从社会问责机制的要素出发,探讨我国政府的社会问责机制。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官员有效问责,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2.
朱莲茹 《经营管理者》2009,(22):260-260
在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的浪潮下,强化政府官员责任和构建责任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趋势之一。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我国在建设责任政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存在诸多问题并造成了不良后果。本文就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内容、意义,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问题,以及完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非营利组织(NPO)的产权具有公共性,产权所有者不清晰导致了缺乏对其问责的明确主体。资助者具有较强的问责意识,但是与执行项目的NPO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受益群体十分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但缺乏问责动力。结合实际案例运用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受益群体缺乏问责动力主要原因是不清楚自己是公益资源的产权所有者。通过实施NPO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能有效增强受益群体的产权意识,从而增强受益群体对NPO问责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评论     
寡头不是方向民粹决非出路 再过两三个月,广东将放开涉及行业协会、群众生活、公益慈善、社会服务、涉外组织等八大类NGO的登记,不再设主管单位。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加强慈善组织的形象维护对危机的处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为此,我国慈善组织必须做到增强危机意识,提高慈善组织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内部机制,增强慈善组织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重庆市慈善基金会在募集社会资金、满足公益需要、启沃慈善意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慈善基金会的监管与运作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张金金 《经营管理者》2013,(13):68+57-68
决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形式,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在处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中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起点和归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来施行政府决策。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决策失误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不仅使国家面临巨大经济损失,还危及到社会的安定,因此,在当前我国推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对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无疑是一次良好的契机。行政问责制的缺失是造成地方政府决策失误的首要原因,因此,防范决策失误的最佳办法就是要强化行政责任追究,特别是行政问责机制,以建立有效地责任追究机制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绩效问责是行政问责制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政府绩效水平的考察,对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政府组织及其公务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是行政问责制的深化和发展。行政绩效问责把问责制与政府绩效相结合,对政府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能。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行政绩效问责的相关理论,对其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行政绩效问责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层行政乱问责表现为"背锅式"问责、"箩筐式"问责、"任性式"问责、"灭火式"问责、"全盘式"问责等问题,严重削弱了行政问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呈现问责泛化与异化。基层行政问责应实施具有时、度、效特征的精准问责,同时要对乱问责进行积极治理。要进一步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完善法律与制度为精准问责提供有力支撑,对基层干部实施激励与问责并行的刚柔并济管理,从而真正展现行政问责的价值,在基层形成良性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对行政问责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本文从行政问责在我国的独特运行环境——压力型体制这一新的视角出发,对行政问责问题进行研究。在对等级问责、公民问责、媒介问责三种问责模式进行详尽阐释的基础上,揭示出了行政问责的实质:中央、地方、民众间利益博弈的工具。并进一步对当代我国行政问责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国际上通行的称呼之一是非政府组织,简称NGO。环保NGO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里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特征,它基本上属于NGO中的公益类型。总的来说,社会责任感与对生态环境的热爱,是这类组织的两个典型特征,也是这类组织的行动激励力量。  相似文献   

13.
莫申江  王夏阳  陈宏辉  张麟 《管理世界》2015,(2):137-152,188
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思想框架,针对山东老家饮食连锁公司开展案例研究,阐述劳动密集型企业构建组织伦理系统的关键要素及其对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影响机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伦理系统主要包含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两方面要素;(2)不同层面的伦理型领导和伦理问责具有差异特征且呈现自上而下的涓滴影响效应;(3)同一层面伦理型领导与伦理问责的交互效应影响员工离职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构建"敬"、"畏"并重的组织伦理系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在情感归属、职业发展、工作尊重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显著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相似文献   

14.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纠正问题,有些审计问题屡查屡犯,其根源就在于问责机制不健全。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解决由谁问责、向谁问责以及怎样来设计问责机制、构建审计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构建审计问责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汪博 《经营管理者》2009,(20):303-303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逐步发展,开始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本文诣在总结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的历程,鉴于我国在问责中存在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权责关系模糊,责任难以界定位、公民参与意识的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从加强问责机制的立法,明确权责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行政问责救济制度等角度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克服问责制面临的困境,使其发挥预期功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的阐述.分析引入环保NGO——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新模式和国外环保NGO与公益诉讼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旨在思考环保NGO这种新型的社团组织在公众最大限度维护公众环境权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是目前环境资源法界比较好的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以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制度,从而更顺畅有效地践行环境司法,更加切实保护我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伟  王旸 《管理评论》2023,(1):257-271
声誉是慈善组织重要的无形资产,声誉受损可能减少其社会捐赠来源,进而影响慈善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使用全国民营企业捐赠调查数据,本文从声誉惩罚的角度研究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捐赠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具有声誉惩罚效应,与其合作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显著下降,且这一效应溢出至民间慈善组织;此外,在慈善组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声誉惩罚机制可能失灵,所属行业与政府关系密切以及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其捐赠金额受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影响较小,即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偏公益目的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如地区慈善组织发育程度和社会信任程度)以及完善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缓解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民营企业捐赠金额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结论对探索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微观影响机制以及慈善组织优化声誉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继2008年以三鹿奶粉、襄汾溃坝、周久耕天价烟、林嘉祥猥亵幼女等标志事件演绎的“问责风暴”后,2009年,“问责风暴”仍然持续。据今年1月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透露,去年,全国7036名领导干部被问责。记者发现,去年的官员问责中,网络仍然是推动官员问责的动力,问责的范围由原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开始蔓延到官员个人言行、涉及广大民生等领域。此外,去年最大的亮点是由“权力问责”向以“制度问责”转变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第一部中央层面的针对官员问责的专门法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会常常碰到制度伦理缺失、“问责”执行官员的道德伦理缺陷、问责主体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及咨询机构缺乏等瓶颈问题。因此,我国需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树立“问责”执行官员的现代行政伦理意识、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和建立行政伦理咨询机构、追求问责氛围的伦理化等相关对策以致力于更好的发挥行政问责制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危机多发,仅仅依靠政府来预防和化解公共危机难免会顾此失彼;NGO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一员,有效发挥其作用对提升国家的危机管理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公共危机管理与NGO的概念、内涵、特征及其相关性的分析,明确公共危机管理中NGO积极参与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困境,并从政府和NGO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