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谢培秀 《决策》2004,(4):46-47
安徽人多地少、资本相对不足,但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努力使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富足富裕,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协调发展的同时,还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这些举措是填平数字鸿沟、缩小社会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党和政府对科教兴农政策的战略性布局。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一村一大”计划等一系列远程教育工程相继启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巨大的农业人口,并普遍和大量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要使广大的农村富裕起来,就必须开拓农村就业机会和不断的把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本文从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规律出发,分析我国农业人口的就业和转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肖星星  邓川 《经营管理者》2013,(28):81+393-8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就业问题的重点。本文以内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提出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黎屏 《决策导刊》2006,(3):15-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改善就业状况,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逐步发生了变化,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应关注并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淳珍 《决策导刊》2003,(10):22-24
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因为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加快我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完成好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必须以农村脱贫致富为根本,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增强农村综合实力、使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当前农业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民培训。包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等等。“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作了明确部署,要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日趋扩大,周期向长期转变,方向感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搞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城口县的实际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06年将新增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培训3000人以上,农村劳务收入力争达到1.8亿元以上。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在培训上要下功夫,在作风上要深入,在方法上要多创新,在体制上要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发挥影响,农民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在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调研得到的数据,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地缘化、亲缘化特征,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了农民职业搜寻成本,正向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决策;并且在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4条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大力组织专场招聘会,加大农村教育和卫生投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安丘市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潼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人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态势,形成了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对此,潼南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县启动实施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打工经济”即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许多农民依靠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路”,有力地推动了潼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山东省蒙阴县为例,分析、研究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方法与实践成效,阐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影响着劳动力的转移质量——收入和稳定性。不同的转移方式对劳动力转移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笔者认为农村劳动力的组织性转移在稳定性方面优于自发性转移,但是在收入方面不一定优于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甚至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在收入方面会优于组织性转移。而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组织性转移方式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18.
a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鸣 《决策探索》2002,(4):12-15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丰富的人力资源,既是农村发展的优势,又是发展的劣势.中央明确指出:"从长远看,不改变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农民富裕不起来,农村现代化也实现不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