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根本标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整个体系.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的概括,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该书的某些论点可能还不成熟,在表述上还存在着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术语的影响,但勿容置疑,该书在批判地考察以往哲学的基础上阐述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关于自然界的理论,奠定了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认真学习和阐发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本质,澄清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误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经济思维的完整逻辑结构,既是对经济改革目标诸规定性内在联系的反映,又是对经济改革进程探索和研究的结晶,是改革历程及其规律性的逻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中概念、范畴的运演,反映了改革的现实和阶段性推进。这一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紧紧嵌套的螺旋式圆圈:在逻辑推演上由起点到终点的认识圆圈;在改革运作上由起步到推进至深化的实践圆圈。用历史的方法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4.
魏涌 《决策探索》2007,(1):46-47
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学思维范式开始在中国主流哲学中确立,交往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交往理论受到学界关注.本文从梳理马克思交往概念入手,以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视域,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以期增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解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5.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理论观,是指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态度和立场。邓小平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是与他长期形成的科学开放的理论观分不开的。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理论观,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对邓小平的理论观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法的本质是法理学中基石性、原点性问题,所以对法的本质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经典作家叶法的本质的定义,就目前情况看无疑具有权成的地位。本文以原始社会到底存不存在法为突破口,结合有关法学京的理论观点,阐明原始社会存在法,而原始社会的法并非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来说明当前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法的本质的定义具有不周延性,从而重塑的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反复探索,最终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概括。邓小平的这一概括,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深入理解这一概括的科学性,理论界近来加强了对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这无疑有助于开拓理解的视野和深度。但笔者认为,同以往相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还有一个重大区别需要引起充分注意,这就是理论视角的转换,即由单一的历史观或价值观的研究视角转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尽管各有侧重,其理论本质却存在着会通关系,老子所倡导的“四不自”,一定程度上为孔子“绝四”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老子“四不自”与孔子“绝四”思想为领导者自觉强化角色意识提供了认知视角;为领导者主动贯彻“知行合一”提供了实践自觉;为领导者善于驾驭复杂局势、化危为机提供了策略路径;为领导者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提高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思想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0.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9,(5):9-10
金融危机启示:重估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纪坡民认为。历史跟我们开了个不很恶意的玩笑。这些年来,人们似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可是,我们如今却发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能够大有用武之地的,正是在中国。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作为“病理学”,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表现了惊人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1.
所谓出发点,就是起点、开始之点。马克思在不同地方几次提到出发点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他们的哲学方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完全相反,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时候,明确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这一出发点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同时又既有物质,也有精神。“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既不能单从精神天国意义上理解人,也不能单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人,只能从灵与肉亦即精神与物质两者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意义上理解人。由此亦可见,马克思的哲学出发点与…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强调从宏观概念上对国家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认知、认同与批判进行整体分析,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推动价值。由黄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研究》一书,在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社会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德昌  张守凤 《管理学报》2012,(8):1126-1134,1195
管理的本质是应对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内在机制是信息相互作用。无论是科学技术研究评价还是管理实践研究评价,都可以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进行,抽象层次越低,评价自由度越多,评价效果就越难以把握。信息层次上的抽象是人类期待的最高层次上的抽象。势科学理论研究揭示了信息的本质意义,为在高度抽象的信息层次上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及评价提供了科学化路径。由多元化对称性评价要素构成的具有数学群结构的评价模型,具有最大的评价信息量和评价信息势,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有效评价提供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信息加工过程视角,本研究提出和明确了个体学习中“悟”的概念,认为"悟"是一种获得与认知对象本质相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即个体对认知对象进行涉及其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或)在不同已被深刻理解而形成的知识间构建涉及本质的新联系,个体的知识获取在“深度”和(或)“广度”上实现了本质性的跃升.研究分别从空间(层次、维度)视角和时间(动态)视角解析了“悟”在组织管理实践情境中的体现和影响,为更好地理解“悟”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空间(深刻理解认知对象本质的程度、在不同知识间建立本质联系的范围)和时间(整个学习过程经历的时长)可以作为“悟”的分类和评估依据,研究也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悟”转化的可能性和路径.并且,将信息加工过程的“信息积累—信息加工”以及“内在—外在”作为划分依据,本研究探讨了可能影响“悟”的实现和转化的因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行政学界,政府范式理论的研究还处在一种自发而不自觉的状态下,因此有必要让这一理论形态显现出来。本质上,政府范式理论是对政府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关系模式的认识。在中国当下,展开对它的理论研究,对于中国政府理论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开卷篇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指明发展的道路和目标,到压轴篇作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结论,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发展的意义、目标、速度、动力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论”,邓小平同志论发展,抓住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着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和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即“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真正做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失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着因失去土地而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基本内容为出发点,阐述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农民土地时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马克思地租理论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启示,这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它在更大程度上迎合了同化与顺应的自然进程,更多体现出一种参与者知识观。从时代育人观与学习本质上看,它激发了人类的创造本能与健全个性的张扬。在运作与评价层面上,处境化教育观与反思实践者理论的提出,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使师生具有与接受学习体系中迥然不同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为关键词的“中国·实践·管理”论坛对“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简称“直面”)进行了较有意义、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价值探索.基于“直面”的时代背景、论坛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脉络,尝试对“直面”的历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认为在未来“直面”时,“实践学者”、论坛与“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该厘清中国管理实践的研究范畴与边界,更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直面”乃至中国管理学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要回归管理研究的本质,避免“直面”研究走进新时期下的管理丛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