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徐坤的《相聚梁山泊》对中国目前的女性意识特点和女权主义者的现状做出了形象深刻地认识和揭示,通过对徐坤创作转折标志之作的重新解读,以斑窥豹可得到这样一种认识:找不到女性自我言说方式使作家无法言说,男权文化的异常强大使作家无力言说,女性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资源匮乏使作家无话可说,这种种写作困境促成了徐坤的创作转型,也成了女性主义文学后继乏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当女性获得书写的权力后,颠覆一直以来都是由男权掌控的传统文化就成为女性孜孜以求的目标,她们通过自己的言说方式参与建构历史、解说历史,试图以女性的性别特征、女性主体性的自我确证和女性对历史的阐释,使潜在的、“失声的”的女性话语浮出历史地表,将性别与政治、经济、种族、阶级放在一起,成为思考历史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3.
"五四"的女性书写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具有人之主体精神的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但由于"五四"社会改革运动的本质和趋向,女作家们的写作文本存在着明显的女性意识缺失一是传统男权意识的潜意识流露;二是女性对自我角色的放弃.内在匮乏与历史沉默使她们仍然禁锢在千年男权构筑的"幽灵塔"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己性别的书写.  相似文献   

4.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  相似文献   

5.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女性的心理特质和男权的打压常常使女性不由自主地陷入某种困境:或默默地忍受着成长的疼痛,或孤独地守望着空心岁月,或屈从男权的奴役任由鲜活的生命逐渐萎顿,或以死亡与疯狂的决绝姿态做无望的抗争.女性难以言说的困境与悲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母性作为一种独有的女性特质,一直为男权社会所压制,通过将女人贬抑为替男人生孩子的机器,母亲这一生命传承的承载者,被驱逐出人类历史的中心,男权通过对女性生育权利的控制建立了其凌驾于女性之上的性别机制.<母亲>展现了一个女性所具有的母性特质在夫权、父权体制下被压制扼杀而自己对性别主动权艰难的追求与坚守.  相似文献   

7.
以巴赫金的对话和狂欢理论探讨了艾丽斯·沃克的小说<梅丽迪安>,通过具有多重喻意与意向的双声语对话体系以及场景和写作方式的狂欢化,作者试图言说一种被压抑的原始欲望,建构一个兼具"超验所指"的在场与"自我的在场"的话语体系,从而寻求黑人与女性这两种社会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女性小说的"逃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作家论的写作,特别是当代作家论的写作,事实上带有相当大的历险性,因为写作者必须合盘敞开自己的主体能量,与自己的写作对象及其文本充分砥砺、摩擦、对话,在这一描述、叙事、阐述的过程中,写作者自身的精神质素和美学体悟不断地溶入进去,也彰显、绽放出来.也就是说,写作者在阅读和言说他者,而自己又面临着被阅读和被言说.正如看风景的人也被纳入风景之中,陈润兰所著<韩少功创作论稿>(以下简称<韩>)一书,可以说是一部欣赏他者同时又被我们欣赏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被排除在主流话语权之外的,虽然在中国古代婚恋戏曲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但其实她们是男性作家笔下的"他者"。从第一女性配角的角色功能设置来看,她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和思维方式来塑造的,是男性作家对女性带有男权色彩的一种隐性的塑造,是"男权中心"的思维承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