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2.
流散一词最初指犹太人四处漂泊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起,更多喻指背井离乡、渴望故乡复兴的情怀,并成为当代人跨境生存方式的类型写照。老挝苗族源自中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在老挝才开始享有自治权,之后在秘密战争中登上国际舞台。美国苗族学者李麦娜的《苗族"家园"之梦:法属印度支那的合法性追求(1850-1960)》一书研究了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领袖争取权利与合法性的历史。文章认为该书呈现出崭新的视角,如对老挝苗族救世主型领袖的新认识、采用二分法进行谋篇布局、指出苗族未能在老挝建立民族"家园"的原因等。文章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对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从恩格斯的"国家"概念入手,文章梳理了老挝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苗族与老挝其他民族的关系,指出无论是政治掮客,还是救世主型领袖,皆因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不可能带领流散中的苗族建立统一的"家园"。最后,文章指出,将建立"家园"的梦想寄希望于"苗王",实际上是老挝苗族一直以来作为流散族群的集体情感的体现。而封建政权、国外势力却将老挝苗族推向了更大范围的流散。因此,建立统一的"家园"俨然成为他们剥离时空的夙愿,抑或是作为"他者"身处跨界边缘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时无所适从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丘北县树皮公社沙子坡苗寨,最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苗族女社员李成珍一家都穿上了皮鞋。这在城里是普通事,可是在当地,苗家穿皮鞋,还是第一次呢! 解放前,这里有句俗话,叫作“桃树开花,苗族  相似文献   

4.
●丛林中的苗族部落 秋日,我们慕名前去探访岜沙原始苗族部落. 车开到从江县城,向当地人问路:"岜沙苗寨怎么走?"对方指着县城背后的山轻描淡写地说:"走路不用一小时,开车上去,抽完一支烟就到."不是原始部落吗,离县城这么近能有多少"原始"成份?我的心倏地凉下来,心想有可能又上了旅游炒作的当了.沿着321国道绕坡而上,仅行驶约7公里,见到一座横跨公路的拱门,上面书有"岜沙苗寨"字样,知道苗寨到了.  相似文献   

5.
对于苗族法师这样的人物 ,我小时候就曾接触过。因为我的外祖公就是一名祖传八代的苗族法师。外祖公住在离我家几里路远的另一个苗寨里 ,他是我祖母的父亲。小时候我见过他几次面 ,印象中他留有一撮白胡子 ,穿一件满襟长衫 ,坐在火坑边巴嗒着一根竹马鞭做的铜头烟杆 ,样子很慈祥地看我并摸了我的头 ,大人告诉我他就是我的外祖公。或许是年事已高或者别的原因 ,外祖公已经不出门给任何人做什么法事。外祖公去世的时候 ,我们全家都去了 ,他的灵堂设在我大舅公家 ,因担心我害怕 ,母亲不让我到灵堂去 ,直接把我送到满舅公家里 ,让亲戚们给看着。…  相似文献   

6.
覃庆贵  龙光华  田力 《民族论坛》2013,(6):F0002-F0002
正5月17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名地苗族群众以各自的特色欢度这一节日。凤凰、吉首等地,更以山水实景,上演了别具一格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展演,让各地观众大饱眼福。当天上午,淅沥的雨丝挡不住大家赶歌的脚步,一年一度的中国·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主会场在沱江水面及两岸举行。分会场设在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马鞍山苗寨、黄茅坪村等地。  相似文献   

7.
2月16日,我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到保靖县苗族聚居的中心乡负责“三个代表”教育的指导工作。由于不懂苗语,组织专门给我安排了一名苗族青年干部当“翻译”。他就是县农机局驻中心乡五牙特困村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吴先成。初见小吴,人精瘦,话不多,穿着一身发白的旧衣裳。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诚实、憨厚。在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与我结伴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贴近他,了解他,通过深层次的交往,我发现这位从凄苦风雨中磨练出来的苗族国家干部,就是“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吴景军 《民族论坛》2004,(12):30-32
●丛林中的苗族部落秋日,我们慕名前去探访岜沙原始苗族部落。车开到从江县城,向当地人问路:“岜沙苗寨怎么走?”:“走路不用一小时,开抽完一支烟就到。”不是原始部落吗,离县城这么近“原始”成份?我的心倏地凉下来,心想有可能又沿着321国道绕坡而上,仅行驶约7见到一座横跨公路的拱门,上面书有“岜沙苗寨”字知道苗寨到了。我的疑虑顿消。挺拔参天,绿色醉人。远远望去,袅袅炊烟,间或传来时光似乎已来到寨边,坪子里站着三三两两的穿着独一中年汉子走过来,笑着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欢迎来到岜沙苗寨!”我惊奇,山里人能操如一小伙子夹杂着方言…  相似文献   

9.
那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金黄季节里,王建林来到苗族寨子水塘村访问。苗家子弟到苗寨,自然是分外亲热。青年人找他问长问短,老年人又拉他到火塘边上“冲壳子”。他们语言无阻,感情无隔,越谈越高兴。谈到生产,就说起苗族撒种包谷,不如汉族产量高的事。老人们说:“唉!苗家生来命苦,生产永远也赶不上汉族。”王建林问大伙怎么不学习汉族的好种法?可是他们却说:“苗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种嘛!”  相似文献   

10.
丁杰 《中国民族》2010,(11):46-47
那一张葵花脸,在那个苗寨的庆典上,在那个民族的节日里,无比灿烂。 舞台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搭上木板,铺上地毯,一个竹筛上写一个字,12个竹筛一字排开:猫洞佑奋苗寨数功拢文化节。舞台背景是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挂在墙上;一束束成熟的高粱、稻谷依偎在石头上;一个个金黄的南瓜睡在地上;一条条黄瓜长在藤上。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湘西苗族的一位优秀女作家,龙宁英的写作虽较少为外界关注,但她的创作道路却引人瞩目。一、苗寨中的女性悲剧——作品与现实在龙宁英的小说集《女儿桥》中,笔者描写的是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2.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猴子在苗寨附近觅食玩耍,突然一只小猴子发现前面有一个圆鼓鼓的庞然大物,出于好奇,它小心翼翼地走到旁边四处查看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便用“手”轻轻地敲打一下,马上后退,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于是小猴得意放肆地用拳头继续敲打,很是开心。接着它又找来一根短棒,正准备敲打,站在远处的大猴看见匆匆赶来,也准备敲打。小猴不依,拼命地想赶走大猴,大猴几次想敲打都被小猴强行撵开。大猴发怒了,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一边应付小猴的袭击,一边敲打那圆鼓鼓的东西,听那浑厚的声音好像是在给自己助阵一样。  相似文献   

13.
湘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又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元帅、将军和文学家、艺术家,还涌现了许多苦干实干乐于奉献的普通人。他(她)们有如山花烂漫、群星堆灿。本文采访记录的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湘西籍苗族干部吴朝楚在祖国怀抱里,在民族大家庭里成长的故事。军营翼锋芒五十年前,湖南和平解放不久,即49年8月19日,迎着黎明的曙光,在湘西吉首市寨阳乡勤丰苗寨里,苗娃吴朝楚出生了。由于湘西也即将解放天快亮了,阿爸给朝楚取了乳名“吴天亮”。从伊呀学语开始到童年及青年时代,吴朝楚是伴着祖国前进步伐,听…  相似文献   

14.
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33-135,153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苗歌石头寨     
<正>每逢亲朋好友来到湘西,他们就指明要到苗寨去看看。苗寨,这个在现代化社会中显得古远而简朴的地方,却如此让人迷恋,正是因为它的古远。湘西自治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苗寨众多,齐心村是其中之一。齐心村位于吉首市社塘坡乡西南部,距州府吉首城区约26公里,属云贵高原边缘的腊尔山地区,是一个总面积仅有2.8平方公里的纯苗族村寨。全村有78户人家,人口328人。走进齐心村,仿如走进一座石头寨堡。石头屋、石板路、石门、石桌、石凳、石碾、  相似文献   

16.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宗教信仰从日常生活到相关的宗教祭祀活动都融进了道教文化因子,不论是住房中的神坛布置,还是宗教从业人员的服饰、法器、手诀,以及宗教活动中法坛的布局都体现了道教的教义教理。  相似文献   

17.
"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18.
焦丽锋 《民族论坛》2013,(4X):72-75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宗教信仰从日常生活到相关的宗教祭祀活动都融进了道教文化因子,不论是住房中的神坛布置,还是宗教从业人员的服饰、法器、手诀,以及宗教活动中法坛的布局都体现了道教的教义教理。  相似文献   

19.
杨戴云 《民族学刊》2021,12(12):106-114, 135
黔东南苗岭山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区域,乡村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这一区域苗寨“方老”,苗语称为“lul fangb”,是指鼓藏头、榔头、寨老、歌师、活路头等。相对那些告老还乡的乡贤,苗寨“方老”生于斯长于斯,没有在外做官的经历,村民对他们的信任主要来自其本人代行村民自治中的公共服务行为以及个人德行修为。西江苗寨是这一区域最大的传统村落,也是著名乡村旅游景区。西江苗寨通过“方老”权威在场,使苗寨榔规、古歌、节庆、生态观念、防火习俗等传统文化得以有效整合,功能得到适恰发挥,重塑了村落社会秩序,成为事实上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极具本土性和在地化的特点,人们易于接受,对于习化乡风、敦化民风、讲信修睦、协和乡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考察西江苗寨社会治理的文化网络可以看到,乡村振兴视野中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不仅仅是观光旅游的看点,更是乡村社会治理政府与民间共治、降低治理成本、推动治理创新、增强治理实效的内生资源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据贵州省地方志记载,贵州中部的苗族“有族无姓”,或“有名无姓”。(见田雯《黔书》卷三,(康熙)《贵州通志》花苗条)这里所说的“有族”,是指有确切的家族谱系而言;“无姓”是说黔中苗族迟至明朝末年,尚未使用汉族式的姓氏;所谓“有名”是说当时苗族使用一套与汉族完全不同的人名命名系统。如果这一记载属实,而我们又掌握了这种命名的规律,那我们就不仅能正确地区别文献中人名的族属,而且还能为识别文献中的苗族史料找到一个标记,这对于研究苗族将大有好处。为此,我们勾稽史籍,跋涉于黔中各苗寨,逐一查证了该地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