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立波的两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展现着作者不同的革命姿态,前者是以激进、怨恨的革命姿态参与民族国家的想象,后者则以温和的变革理念想象着革命。从《暴风骤雨》中的激进革命姿态转向《山乡巨变》中的温和变革理念,这有着深刻的原因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部能在广泛地区流传的长篇民间创作,必然有它从产生、流播到定形和变异的繁复过程。像《过番歌》这样一部长达数百行并有着不同异本流传的长篇说唱,也不可能是某个作者个人才智的表现,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弄清《过番歌》的产生和流变,对于我们理解这部作品出现的时代及其影响和意义,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女仙外史》是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作者吕熊游幕大半生,《女仙外史》便是在游幕中完成创作的。作者将他的游幕经历写进了小说,扩大了小说的创作视野。游幕生涯使他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文体,善于设身处地地揣摩幕主心理,这都影响到小说创作,形成了这部作品的一些特点。而幕主为小说撰写评语,为其揄扬吹嘘,则促进了这部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中国棉》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者从"虚实铺陈,成就了整部作品的筋骨;群英荟萃,丰满了这部作品的血肉;典型事件的捕捉,成就了这部作品的可读性与故事性;娴熟的文字,增强了整部作品的可读性"四方面评价了《中国棉》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在努力写着,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此前,他写过《〈务虚笔记〉备忘》,是作为中篇小说发表的。他在《〈务虚笔记〉 备忘》中这样写过:“《务虚笔记》是我梦想的长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这部长篇也许永远是个梦想,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我的梦想的长篇记录,怕这务虚的梦想在记忆中走漏,所以先做这务实的备忘,但也有可能,这就是那部梦想的长篇——《务虚笔记》的局部。” 史铁生是诚实的。 史铁生还是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对以往所写的小说有着或明或暗的引用,有个别章节引用的篇幅还相当大。仅在《生日》一节中便引用了《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钟声》、《礼拜日》、《奶奶的星星》中的情节。这种写法容易给人这样的感觉: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是他以往其他小说的综合。正是这种阅读感觉使我对史铁生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邱勋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较有成绩的儿童文学作家。自一九五五年起,他经常深入山东农村,长期从事儿童小说的业余创作,曾发表了三十余篇短篇,出版过短篇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和《大车咕噜噜转》等。一九五九年,他写出了优美动人的儿童中篇《微山湖上》,一九七八年,又出版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军民关系的儿童长篇《山高水长》。邱勋的儿童小说,不但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和昂扬的基调,而且在艺术上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鲜明的风格;而他在中长篇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更大,艺术独创性表现得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在努力写着,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此前,他写过《<务虚笔记>备忘》,是作为中篇小说发表的。他在《<务虚笔记>备忘》中这样写过:“《务虚笔记》是我梦想的长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这部长篇也许永远是个梦想,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我的梦想的长篇记录,怕这务虚的梦想在记忆中走漏,所以先做这务实的备忘,但也有可能,这就是那部梦想的长篇——《务虚笔记》的局部”。 史铁生是诚实的。  相似文献   

9.
长篇报告文学《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发表后,《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解放军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几十家报刊载文评介,认为作品真实感人,有很强的震憾力,是近年来报告文学的重要之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人称赞作者的真诚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亦同时为作品文学审美方面略嫌粗糙而婉惜,但却一直无人把这篇长篇报告文学的产生与作者的西路军研究联系起来.作者董汉河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这部作品只是他西路军研究方面的一个副产品.他进院十年,除编杂志、兼稿点文学评论和创作之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其中又主要从事西路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的研究.西路军是党史研究的五大难题之一.它不仅是一段失败的历史,长期被钦令为“错误路线”的产物,且极少现成资料可查.为调查搜集资料,作者曾四下河西走廊,并到北京、石家  相似文献   

10.
陆地的创作思想在老一代“延安作家”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它,对于了解老一代“延安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是有意义的。陆地,壮族,原名陈克惠。1918年生于广西绥渌县(现名扶绥县)。由于向往革命,爱好文学,在广州念过高中和师范后,于1938年进入延安,1939年考入“鲁艺”文学院,和刘白羽、肖殷等是同学。象别的许多老“延安作家”一样,他的创作成绩是卓著的:四十年代的短篇《叶红》、《钱》,中篇《钢铁的心》;六十年代的短篇《故人》、长篇《美丽的南方》;八十年代的长篇《瀑布》,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文艺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志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社会条件,演变过程,进而弄清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发展规律,意义重大。而《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三国志演义》版本众多,仅存下来的(包括残本)就不下三十几种,据有关线索,遗失不传的明刊本也有数十种。可惜现存版本中明嘉靖以前早期刊本甚少,而万历年间的大量刊本又散存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给版本研究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农村小说普遍存在着显性的政治话语与隐性的民间话语分层与配置的情况,但不同的作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分别代表了话语组合的三种方式:《三里湾》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有限融合;《创业史》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深度融合;《山乡巨变》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分层结合.这些"差异性"的产生既与作家的主观因素有关,又与时代的客观因素有关,真实反映出了作家创作时的矛盾和焦虑心情.顺便提及的是:民间话语的开放性遏制了那个时代作品中常见的过分政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天下常有一些十分凑巧的事。三月二十七日下午,我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文学书窗》第三期,在第二版上看到一则令人高兴的消息,说是茅盾同志的长篇小说《锻炼》在香港出版。这部《锻炼》,是茅盾在解放前写的一个五部连贯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在这个五部连贯的长篇里,作者准备全面地描述抗日战争整个过程中的重大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主运动的情况。“可是”,这则消息说,“刚写完第一部,就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解放了东北全境,正准备发动伟大的平津战役,作者也从香港到解放了的大连,所以写完《锻炼》之后就没有继续写下去了。”看了这则消息,我正在高兴,以为我们又可以读到多年来并未以长篇小说与读者见面的长篇能手的长篇了,而此时传来消息,这位现代文学巨匠于是日清晨五点五十五分逝世。我把《文学书窗》放下,陷入沉思之中。对于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我自觉十分内疚。我们评论茅盾,如果不提及他的《子夜》,那是不对的。五十年代,我曾在几个大学的中文系开过“新文学运动”或“新文学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讲到茅盾的《子夜》,可是,后来我把讲义出版的时候,只出版了第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青年作家孙颙创作了六部中篇和近五十个短篇。他的第一部中篇《冬》和短篇《螺旋》在发表时就曾受到关注和好评。尔后,他似乎越来越不安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论主题、题材,或者人物、方法,都变化多端,难以捉摸。读  相似文献   

15.
在灿若群星的当代作家中,鲁彦周以他的小说创作和电影文学创作所独有的思想艺术光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近几年来,在小说领域中,他除了写短篇、长篇外,还创作了《桂花潭》、《天云山传奇》、《呼唤》、《清澈如水的眼睛》、《春前草》等中篇,为我国新时期生机勃勃的新文苑增光添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它们也  相似文献   

16.
李尔重同志的《新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来侵略势力、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抗日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巨著的创作特色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艺术形式理应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有益艺术成果的更深广,更完美、更高级的美学综合。同时,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作品创作,在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7.
张长弓同志的长篇小说《漠南魂》(《北国》三部曲之一)发表之后,已见有评介文章,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的确,这部作品表明了作者创作的新长足,是作者多年来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这部作品的具体评价,本文不想赘述,而是想以它作为一个引子和佐证,来探讨一下有关文艺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的创作经验,对探讨文艺民族化问题是颇有启示的,它有助于我们辨明一些有争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天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津味”写作。“津味”的酿造 ,首推冯骥才。他在 80年代中期发表了“津味”醇厚的《神鞭》和《三寸金莲》,并产生较大反响。后来 ,他又写出长篇小说《阴阳八卦》、《俗世奇人》。冯骥才之外 ,倾其全力经营“津味”写作的作家 ,就是林希了。自 80年代末起 ,林希潜心于天津历史题材的创作 ,迄今已出版多部长篇和 4 0余部中篇小说。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旧天津 ,内容主要为三个层面 :一是家族系列 ,包括长篇《买办之家》、《金枝玉叶》、《桃儿杏儿》及中篇《小的儿》、《蛐蛐四爷》等 …  相似文献   

19.
《双花赏评》是周申明同志的文学评论集,收入作者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小说、诗歌评论文章凡39篇。其中除有四篇“小说创作谈片”和两篇”读诗随想”外,其余都是作家、作品的研究赏析。而其中除有一篇关于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评论外,又都是同燕赵大地“冀军”有关的批评文章。在写作时间上,除有两篇是六十年代初的学术论文外,其余也都是新时期的研究成果。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认为,《 双花赏评》乃是作者领导文艺工作余暇奉献给河北文坛的一件珍贵的礼物,从中不仅反映和描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省文学振兴、新人辈出的喜人态势,而且更倾注了作为一位诤友和评论家所具有的热情、希冀、  相似文献   

20.
彭见明的长篇近作《大泽》(作家出版社)与他过去的任何一部作品相比,题材选择、艺术构思、创作风格、内涵底蕴有了完全不同的特色。如果说他由《那山,那人,那狗》开始的系列创作,大都表现为一种欢快轻松的抒情诗笔调的话;那么,《大泽》则显示出一种凝重、浑厚、深沉的史诗品格。不仅有史诗的气魄,而且有史诗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