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月”自古以来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含义和意象,如“风花雪月”、“花好月圆”、“闭月羞花”等。在中日两国的古典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歌,其中以唐诗集《唐诗三百首》与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咏月诗歌为代表。“月”意象在两诗歌集中,既有哀怨的悲情之美和幽怨的相思之苦的共同点,又有唐诗中独特的哲学意味和高标人格的再现,对比分析唐诗与和歌中的咏月歌,分析中日文学中对“月”的审美意识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清代治边名臣的松筠,他的咏藏诗可以说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独特的风格。作品对其治边经历和藏区历史、风情文化进行了真实的描述,成为可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作为政治家的松筠所进行的诗歌创作,也表达了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治边思想。在这种治边思想的指引下,他在西藏的治边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西藏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安定繁荣的局面,这正是民族文化交流之花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3.
“同题共咏”是文学史上一种重要而常见的现象,有同时代的共咏,也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咏。乐府诗《巫山高》在整体上属于后一种共咏现象,它在外部表现形态、基本内容、情感主调以及创作模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在创意时,多摄取物象作为传媒或吟咏体,其中月象出现次数较多。笔者以上海辞书出版社所编《唐宋词鉴赏辞典》作为资料,进行了大致的统计,从中看出,所收1581首词里,就有506首词或直咏月亮,或直呼月亮,或将月亮作为比体和喻体,将月亮作其他称呼者还没有计算在内,比例高达32%。唐宋词中月象高频率地出现,绝非偶然现象,兹探讨如下。一唐宋词月象显现方式使览从月亮在词篇中的位置看,可分为直咏与直呼。1.1直咏:即把月亮作为通篇咏写的对象,从中寄寓作者的情思。苏武《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黄庭坚《念奴娇·断虹要雨…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歌的总体风格前人概括为“豪放飘逸”,其写景诗尤其是咏月诗最能体现这种诗风。李白的咏月诗想象力超旷飘逸,融注着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豪放飘逸的襟怀  相似文献   

6.
民歌"竹枝"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到唐代达到兴盛,宋元时代继续流传,明代仍传唱不衰。根据流传下来的明代文人竹枝词中对民歌"竹枝"的有关记载,可以勾勒出明代民歌"竹枝"的大体风貌:一、传唱地域主要为巴渝楚湘吴越一带,广泛传唱于大江南北。二、演唱者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演唱环境多为月下水边。三、演唱内容以爱情为主,兼咏劳作,以苦怨为感情基调。四、音调上具有柔靡婉转的南音特征。明代民歌"竹枝"的盛行无疑会启发影响到明代文人竹枝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和风尚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某种文化。宋代咏茶词出现并兴盛,使得饮茶从一种生活方 式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咏茶词作为宋代饮茶文化的载体,对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饮茶和茶艺方面都有详尽的描写和表 述。同时,由于宋代文人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涵养融注到咏茶词中,从而让咏茶词中的茶文化具有了人的情感和内涵。 包括词人通过咏茶词来言志;咏茶词中禅茶一味的思想;还有咏茶词中蕴含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8.
总数达二千多首的<钟树梁诗词集>中有许多组诗组词,组诗如<读杜诗七首>、<咏蜀中女才人九首>、前后<步少陵〈秋兴〉韵八首>、<读书杂咏八首>等,组词如<十哀词>十首、<红楼人物赞>二十四首、<金庸小说人物咏>十三首等.这里要谈的是他的另一组词共四首,即<钗头凤·街首清洁工>、<西江月·民间交通员>、<临江仙·擦鞋人>、<鹧鸪天·卖报学生>.所咏人物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民间的弱势群体.钟先生在诗词集<自序>中说:"诗缘于情,无情即无诗.  相似文献   

9.
正"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在农历2019年猪年到来之际,吟诵如此美妙的咏猪诗,颇有一种闲中取乐的享受。我国养猪历史悠久,猪又为十二生肖之一,在咏猪诗中,不少是与十二生肖诗相联系的。南北朝时诗人沈炯的《十二属相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咏月诗蔚为大观、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咏月诗的基本主题可概括为四大类:表现思乡怀人、叹离伤别的情怀;探寻宇宙人生的奥秘和哲理;循月生发,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和浪漫主义的胜概豪情;微言大义,以明月关联社稷江山。而南宋诗人杨诚斋,对明月情有独钟。对其340余首诗作的自然意象的统计,月的意象就达七十次之多。  相似文献   

11.
大晟府词人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申崇宁五年(1106)九月至大观元年(1107)任大晟府乐令,大观二年(1108)十月出知常州,任典乐则在大观二年十月前。晁端礼于政和三年(1113)六月下旬赴大晟府,以谪散官而任制撰文字职事,一月后叙复,命官为按协声律,未及上任即卒。万俟咏、田为、江汉于政和三年五月后任制撰文字,后各有升迁。江汉政和六年至政和七年间(1116----1117)离开大晟府任密州通判,万俟咏宣和元年(1119) 八月前离开大晟府任秦川茶马司干当公事。田为自政和四年(1114)正月后至宣和元年十一月均在大晟府任职,先后任燕乐所制撰、修制大乐局管勾官、典乐、乐令、典乐、大司乐。  相似文献   

12.
玲珑望秋月──咏月诗词赏析高玉玲当着月色如银的良夜,仰看那高悬于碧空之上,明如镜,清如水的一轮秋月,心中很自然的涌起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这种细微的感情,有对这美好世界和艰难人世的思考,也有对故士故人的怀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  相似文献   

13.
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其飘洒不群、傲岸卓立的自我形象本身就是宋词作家睥睨权贵、向往自由的典范。若从整体来看,他对宋词影响最大的并非其汪洋恣肆之作,而是咏写"妇人与酒"的旖旎小诗。此外,他的咏月、怀归、怀古诗等也多为宋词所取。  相似文献   

14.
《玉台新咏》和《吕氏春秋》有着同样的多舛命运:《吕氏春秋》以吕不韦的“其行不谨”而“不能与诸子争衡”;《玉台新咏》以“糜糜之音”而“受讥于后世”。这是极不公正的。实际上《吕氏春秋》是一部不朽的“春秋”,而《玉台新咏》是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新咏”,它对政治学、社会学、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声韵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独特的研究和审美价值,有待于专家学者的开拓和探讨。本文只限在编辑学范围内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也谈《乐府补题》的寄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乐府补题》的寄托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且大多具有坐实时事之失。从文本出发来看,认为咏龙涎香主要传达遗民们的今昔身世之感;咏白莲主要传达遗民们的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但也有例外;咏蝉主要表达词人们怀恋往昔、否定现在的情感倾向;咏莼当作于王沂孙庆元归来的盟友聚会,有对王沂孙的赞赏,也有抱定终隐的表白;咏蟹是在终隐者逐渐变少,遗民们表达要像毕卓那样“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画作兴盛,名家辈出。这些绘画艺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诗人画家能诗善画,为画吟诗,写了不少咏画诗。宋代的咏画诗,数量之多,作家之盛,大大超过了唐以前诸代,苏轼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又一写咏画诗的大家。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文汪洋出奇,绘画造诣也颇深,写了不少咏画诗,且有一些名篇佳作,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对于探讨咏画诗的创作特色,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北京纪事》2013,(1):93-94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甥你也去。"这首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歌谣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仍有不少耄耋老人能完整背咏出来,而我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与小伙伴们,边说着歌谣边手拉着手的情景。像这种耳熟能详的歌谣在北京地区还曾流传过许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保存下来的却是越来越少,在这些已经或将要消失的歌谣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还有那些只属于北京特有的风俗文化。歌谣是民歌、民谣、儿歌、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中秋节,古往今来,每到中秋,文人墨客常把月亮作为咏联的好题材,读来妙趣横生,让人拍案叫绝。有一位江苏才子,叫缪文才,在中秋之夜,设宴请好友顾松年赏月吟对。顾松年抬头望月,口出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六个"月"字巧妙组合,缪文才始终未能对出。直到这年除夕,缪文才受时令启迪,终于觅得佳句:"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以年对月,甚为工整。  相似文献   

19.
从《唐诗玉台新咏》看唐诗与《玉台新咏》的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玉台新咏》是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断代诗选 ,所选诗歌在言情特质、情感类型、表现方式等多方面 ,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相比 ,存在着明显的承变关系。从中可见唐诗与《玉台新咏》的深刻因缘。  相似文献   

20.
<正>《咏水》为骆宾王诗作,属五言律诗。全诗巧借精妙的字词组合和篇章结构,营造了言说不尽、含蓄隽永的水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但《咏水》远没有像他的《咏鹅》、《在狱咏蝉》等诗作为世人传诵,个中缘由自不待细究。今天,在人类生态文明的宏阔视野中,在资源水利、民生水利高扬之时,用生态学观照《咏水》,实乃有价值、有意义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