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粗线条勾划出自耕农经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影响。一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自耕农经济的特征。 (一) 纵向分析,把自耕农经济同中国封建社会的其它经济力量相比较——它前面是地主,后面是佃农,头上是封建的上层建筑。 1、自耕农是小私有者。占有少量土地不但是它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别于佃农的主要标志。地主靠出租土地剥削别人的劳动生存,佃农靠租种别人的土地度日,自耕农则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自食其力。自耕农土地来源大致有三:其一,农民自行垦荒,例如,汉魏之际封建政府就曾鼓励流民开垦土地,官府督课下在内地州郡开垦,自耕农自发开垦,以宗族屯坞形式在山区垦荒。其二,历代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培植自耕农的主要条件,每次剧烈的阶级搏斗部有力地打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将意识形态作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变量,为解决中国封建社会为何长期延续问题提供了启示。崇尚和谐的中和理念、以德为本的文化理念、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它决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决策,支撑了中国封建文明的长期繁荣,同时也对制度变迁的路径进行了锁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4.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开放侯丕勋前些年,我国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评价出现“封闭”和“开放”两种见解。目前虽无争论,但对垒明显。自战国、秦汉以来,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先天的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便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5.
6.
关于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问题,董楚平先生与我进行了两个回合的争论,在某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而在另一些问题上还存在着重大分岐。本文将与董先生进行第三回合的“交锋”,一方面回答他《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一文中的几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对平均主义作进一步的研究。(一)平均主义与公产主义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当然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西种形态并存。本文将着重說明中国封建社会內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內容及其表现形式,并企图論証它并不排斥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关于国家土地所有制,属于馬列主义經典作家所說的古代东方或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类型。由于我国史学界对經典作家关于亚細亚土地所有制的指示,还存在着解释上的分歧,在此有必要申述我个人对这一問题的认識。馬克思和恩格斯都說沒有土地私有制存在是东方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里說:“百湼正确发现东方——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3日拙稿《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我把农民战争看成为历史发展的“阻力”。其实,根据上文,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全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专制能够确立和延续,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科学文化得以繁荣,与封建社会的人才思想及官吏选拔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一 封建社会初期,儒法之间曾经发生过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儒法两家观点迥异,其结局是人治思想获胜。儒家人治思想之所以能够被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就在于它有可供利用的内容:“君权神授”“替天行道”的提法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所谓“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①,“天之为父母,以为天下王”②均表明君万物者莫大于天,天不能自行其意志,而必假于天子或帝王以行之,于是作为统治者的一切活动就…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前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引起社会急剧变动,在此之际,汉武帝颁行告缗令,对此,历代史家多予肯定。本文指出,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如能继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得到调整,从而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然而,汉武帝的抑商措施却断送了这一大好前途,引出了自然经济的一场反攻倒算,使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反复。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社会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然而马克思生前没有明晰地界定它。本文从马克思所确定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视角出发,围绕着日耳曼公社、中世纪和农奴制几个相关概念,来揭示马克思封建社会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为理解资产阶级社会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是一个能够导致城乡对立的中世纪日耳曼社会。这种社会类型不同于亚细亚的、古典古代的社会,而且只有它才能导致后来为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的资产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2.
北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朝法制建设成果颇丰 ,为隋唐以后封建社会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法律制度的学习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清朝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 ,它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大问题。“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国祚的兴衰,无不与是否敢于和善于任用人才,形成较为一致的因果曲线。是重用人才,还是疏远人才,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总是根据本阶级或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志,选拔和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这种完全根据统治阶级利益选拔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也能同社会的需要一致,给社会带来一点益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同社会的需要相违拗,把人才扭曲成为歪才,成为社会的祸害。“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了不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错误,研究一下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问题,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封建社会村社共同体浅析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顺利原始氏族公社的遗迹,在阶级社会中往往长期延续着,这就是农村公社(以下简称村社)共同体。这种村社共同体一般都具有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并存、氏族公社民主与国家统治机构并存的性质,在很...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不仅在践行宪政和法治,也是一个税收国家,日益膨胀的国家税权必须受到有效规控。规控税权是我国的民意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固有职能,在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这一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以充分保障纳税人的自由权、受益权和参政权等宪法权利,使得国家的征税行为和用税行为都以人民同意为前提。人民的同意首先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应作为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的主要依据;同样道理,没有人民代表的同意,国家也不能随意使用税款。我国各级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批、监督力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是程朱理学一脉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非儒学术尤其是道家思想也很重视,提出了自己完整的道家观。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冯友兰的道家观分为早晚两期。冯友兰的晚期道家观对先秦道家的合法性、道家的起源和发展、老子哲学、庄子哲学、稷下黄老之学等问题和学派进行了系统阐释,这对深入把握道家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大约在一千年以后,西欧才在西罗马奴隶制的丧钟声里揭开了封建社会的序幕。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时期,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按理说,在西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先,我国早应该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或革命运动,但事实上并没有。其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封建和“封建社会”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是严复的一个误译。中国的“封建”是贵族分权、封邦建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设郡县,实现了皇帝集权、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中古时代并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帝国。关于“封建”这个概念的内涵长期以来产生了许多的误解,在纠正对“封建”的误解后,我们就可以重新构建中国古代史体系了。 相似文献
19.
一、类型学角度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分类和分析框架社会福利政策的整体模式的类型最有影响的划分当数英国学者R.M.提特目斯(R.M.Titmuss)提出的三分法:残补式(residual)、工业成就式(industrial achievement-performance)和制度再分配式(institutional redistributive)(R.M.Titmuss,1974),据台湾学者林万亿考证,提特目斯的三分法来自威伦斯基和列堡克斯(Wilensky and lebeaux,1958)的二分法:残补式相对于制度式的福利。威伦斯基等所谓残补式社会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制度只是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的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百年中国社会风习是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与转型的一个重要窗口。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大方面:变迁的急剧性,历史阶段的政治意识形态性,附庸性和不平衡性。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五大方面:社会的变异性规律;商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规律;思想的革新性规律;政治的导向性规律;多重效用性规律。研究和探讨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化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对于我们建设良善社会风习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