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的史学意义王培华胡三省从二十几岁开始,先后两次为《资治通鉴》作注。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完成《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音注》),也称作《新注资治通鉴》,后人简称为《通鉴蝴注或胡注。胡三省的成就不仅仅是对《通鉴》在...  相似文献   

2.
《续资治通鉴长编》订误四则燕永成近读中华书局校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发现有时间、官职和人名等方面的错误,今不揣浅陋,稍加辩证。1.《长编》卷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辛卯》条(R.464)云:“以建州邵武县为邵武军。”按:《太...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以下简称《考异》)三十卷,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目录》同时完成。胡三省为《通鉴》作注时,将《考异》条文分注于有关正文之下,《考异》与《通鉴》始合为一书,但《考异》仍有单行本通行。长期以来对于《考异》的研究,是《通鉴》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对《考异》的研究多限于《通鉴》研究的论著中有所涉及,专文论及的寥寥无几。白寿彝先生指出:“在考异著作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一书尤应受到重视。”(《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考异》确实在史学上有很大的贡  相似文献   

4.
审视精细笔削生辉──读《资治通鉴》拾零宋怀仁阅读《资治通鉴》,我总喜欢把它和正史对照起来读,比如读汉纪,就查《史记》、《汉书》、《后汉书》;读魏纪,就查《三国志》;读晋纪,就查《晋书》,这样,你就会发现《通鉴》所记,事事有所本,句句有来历。当然也有查...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的一代名臣。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建国以来被说成是“守旧派”、“顽固派”。“四人帮”统治时期,司马光更被诬之为“复辟派”、“复辟狂”。近年来,史学界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1980年以来司马光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简述如下。关于《资治通鉴》以前,史学界一致肯定《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但对司马光的政治及史学思想,大多持否定甚或冠之以“反动”的态度。在1982年10月郑州举行的宋史讨论年会上,许多史学家仍然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大价值的历史巨著。书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是,《资治通鉴》这部书有强烈  相似文献   

6.
中华史典治国方略的荟萃巨制古有《资治通鉴》,今有《资政史鉴》。公元1084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司马光历19年主修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该书年经月纬,熔裁贯通,涉猎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要事,论叙了周秦以来历代政坛治国方...  相似文献   

7.
《资治通鉴》是宋朝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刘恕、刘邻、范祖禹等的协助下,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写成的一部编年体古史名著。它的出现,对以后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司马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编阅旧史,旁采小说”,“参考群书,评其异同”,“研精极虑”,“举撮机要”,“抉摘幽隐,校计毫厘”(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之一《进资治通鉴表》)在搜集史料,考订史实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所以《资治通鉴》在史料的可靠性上超过许多正史,已经成为古今许多历史学家的公论。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四川地区史学名家迭出,尤以二李最著。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与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杂记》)都是史学名著,也是后人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遗憾的是,《长编》和《要录》经过四库馆臣的窜改,已非本来面目。最近我写了一篇《四库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发覆》(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本  相似文献   

9.
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历史学典籍丰富,体裁完备,记述详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长之一。谈到历史著作,不能不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两部名著不但是中国封建时代史家之绝笔,也无疑是世界封建时代史家之绝笔。本文想谈谈《资治通鉴》编写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一、《通鉴》各纪的成书年代《通鉴》的编写,始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终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共十九年的时间。治平三年四月,司马光把写好的《通志》八卷进呈英宗。他在《进通志表》中说:  相似文献   

10.
宋元以来,在研究、注释《资治通鉴》的著作中,论成就之大、影响之深,当然要首推胡三省的《音注》;然而在胡三省之后,对《通鉴》用力之勤、补正之多,恐怕就数得上明代严衍的《资治通鉴补》了。  相似文献   

11.
张先昌 《齐鲁学刊》2002,(2):118-120
苏威是北周和隋王朝的一位重臣,《辞海》、《中国人 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对其生卒年的认定是错误的。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治史者对历史记 载的不认真考察,或者是对《资治通鉴》的语言表述、记事笔法的不甚了解。苏威正确的生 卒年应是公元542—623年。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主编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本来是为了“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读给皇帝听的。所以起初叫《历代君臣事迹》。后来司马光受王安石排挤,离开京城,皇帝听不到司马光的讲读声了。但《资治通鉴》却因此而在洛阳修成,并且使神宗皇帝陆续看了而大加赞赏。这就说明,司马光主撰《资治通鉴》的目的,不是为修史而修史,  相似文献   

13.
读史札记     
九鼎的真象 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出现过三次铸造九鼎的事。第一次是传说中的夏代;第二次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第三次是宋徽宗崇宁三年。这后两次铸造的九鼎,《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中有翔实的记载,稍事检阅,就可明白。传闻久远,影响最大的是夏禹铸九鼎。知道这事的人不少,但真正了解的恐怕不多,所以想提出来谈论一下。 九鼎在先秦史籍中就有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这一年,楚庄王  相似文献   

14.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阳朔元年(前24)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意为薛宣此年出任左冯翊,阅二年而升迁它职.按:任期有误. 考同表载,阳朔四年(前21)"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阳朔元年亦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阳朔四年则先载"少府王骏为京兆尹",继载谷永推荐薛宣为御史大夫之奏,奏中称"少府宣",则《资治通鉴》亦以为薛宣此年继王骏任少府,而这恰与"薛宣从左冯翊代(按:王)骏为少府"(《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吻合.又该表所载薛宣阳朔四年后的履历与《汉书·薛宣朱博传》、《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汉纪》、《资治通鉴》皆吻合.说明该表载薛宣阳朔元年任左冯翊、阳朔四年由左冯翊迁少府的履历无误,但二者相距三年,首尾合计四年,不应作"二年迁".  相似文献   

15.
《续资治通鉴》西夏史事点校疑误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肇祖、聂崇岐先生点校的《续资治通鉴》 ,由于部帙较大 ,存在一些讹误之处。其中西夏史事的点校 ,就存在误标、失校、错改错补、脱漏之处 ,涉及人名、地名、职官、重要数字诸方面。造成上述讹误之原因 ,或为它本所误、或为校订欠慎、或为因袭《续资治通鉴》之误、或为标点使用欠规范等。本文只为与关注《续资治通鉴》和西夏史的研究家共学共勉  相似文献   

16.
唐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和韦后之女。关于她的死,《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大略相同。《资治通鉴卷二○七》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之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永泰公主死于李重润一案,千多年来,史家没有疑议。可是,1960年发掘永泰公主墓,出土墓志后,1963年《文物》第一期发表了武伯纶同志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一文(以下简称《武文》),对于永  相似文献   

17.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用编年体撰写的通史。它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费时十九年而完成的长篇巨著。这部史书有许多特点和优点,为我国历代史家所称道,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对日本史学的发展及其政治思想以巨大的影响。《资治通鉴》完成于1085年,这部书传到日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北宋以前的隋唐时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中国大量的文化典籍畅通无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都指挥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唐五代都指挥使考杜文玉新版《辞海》载:“都指挥使:官名。五代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然都指挥使晚唐时已为较常见的武职,如《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条载:“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齐克让奏黄巢自称天补大将军。”这是笔者所见最...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4,(3)
历史演义小说是明代最早成熟、最为繁盛的章回小说类型,回目是章回小说最显著的文体特征之一。将明代早期几部著名历史演义小说的回目与《资治通鉴纲目》之"纲"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后者主要通过照抄、删减、增加、替换、调换语序与综合应用等六种方式演化成前者,小说回目的用词亦深受《资治通鉴纲目》正统论与春秋笔法的影响。这是《资治通鉴纲目》科举化与明代史学"纲目化"给历史演义小说编撰带来有本可依、有文可抄的便利产物。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晋纪》“孝武帝太元九年”载:“慕容农之奔列人也,止于乌桓鲁利家,利为之置馔,农笑而不食。利谓其妻曰:“恶奴,郎贵人。家贫无以馔之,奈何?”胡三省于“恶奴”后加注云:“句绝。恶奴,盖詈其妻之语。”今按恶奴乃慕容农之字。《晋书人名索引》303页中载“慕容农(恶奴、辽西王)”。查《晋书》卷九《孝武帝纪》:太元十九年“冬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恶奴寇廪丘,东平太守韦简及垂将尹国战于平陆,简死之。”此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晋纪》“孝武帝大元十九年”载为:“燕主垂东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