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地区。藏族是西藏的主体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藏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93.14%、1982年的94.41%  相似文献   

2.
今天,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拉萨召开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西藏建设,专程从北京赶到拉萨出席这次会议的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同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杰才旦同志,向北京、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代表,向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并向这次会议的举办单位——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表示衷心的感谢!西藏自治区同全国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样,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成功地进行了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指示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今天在拉萨召开了这次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充分开发利用我区人口普查资料,研究西藏人口现状,制定人口政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459万藏族同胞,其中45.64%居住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自治区。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交通十分不便,难以取得关于西藏地区全部藏族人口的实际调查资料,因而长期以来藏族人口科学研究进展较为困难。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实施过程中,首次对西藏自治区全部人口进行了包括出生死亡人数、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十八个项目的直接调查登记,并使用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计算机,高质量地完成了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西藏人口统计资料,从而使全面分析藏族人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是继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一次规模最大、收集信息最为丰富的人口抽样调查。本文就调查资料对我国90年代以来的人口状况和发展变化作初步分析,资料来源除注明外均来自或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和整理。  相似文献   

5.
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于今天在这座令人神往的古城——拉萨,胜利召开了.为这次会议的召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计经委、西藏统计局、西藏人口普查办公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此,我代表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这次会议对充分开发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藏族人口信息资源,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发展与进步,增进民族团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国内的和国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一) 关于中国按年龄别划分的人口数字,根据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已经公布了人口构成的情况。1982年的人口普查,最近发表了10%的提前汇总材料。中国杨德清等所著的《人口统计学》一书,也揭示了1978年人口构成的数字。目前,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两次人口普查数字,人口构成的情况如〔表1〕所示。美国的中国人口学者耶阿德,对于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提出了疑问,他特别对1964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学者李成瑞、刘铮、邬沧萍、桂世柞、李兢能、严正元、董晴、刘京德、杨光锐、时卿、朱和中等同志参加了1985年6月5日至13日在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举行的国际人口学会第二十届会议。 6月5日开幕式和13日闭幕式上举行了两次全体会议,此外还有28个正式专题讨论会。第27个专题讨论会是由刘铮同志组织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李成瑞同志和邬沧萍同志分别向专题讨论会提交了《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可靠性》,《从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看中国人口转变》论文。专  相似文献   

8.
梁宏 《南方人口》2010,25(2):7-12
一、背景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皆高于109。这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结果(116.9)高3.6个百分点,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结果(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高出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即将结束了,这次会议是我国统计和人口研究系统首次在西藏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国家统计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同志、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同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多杰才旦总干事和拉萨市市长洛嘎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共收到论文50篇,其中统计系统提交论文30篇,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提交论文15篇,其他有关部门代表提交论文5篇.会议期间,来自统计系统、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70余人,就我国藏族人口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许多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广泛交流,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次讨论会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因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人口变动的成因与大陆还有所不同,故本文仅以大陆人口与印度人口进行比较)为11.3亿;而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8.4亿。  相似文献   

11.
刘岳在《地理学报》第42卷第4期(1987年12月)上发表文章,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十亿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它以准确可靠的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利用了1953,1964年人口普查资料和我国历史上人口资料,对我国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特征及人口发展作了科学的概括。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制定我国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西藏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通过对西藏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发现.虽然西藏整体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个别民族已经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局部地区也呈现出老龄化形态。西藏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以藏族为主、世居民族老龄化程度高、老龄化程度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尽管西藏还处在老龄化的初期,但应对老龄化问题必须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鉴于此.本文对西藏未来40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提出探索应对西藏人口老龄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学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最近几年,我们陆续看到几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著作,王涤《当代中国人口发展论稿》即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本。《当代中国人口发展论稿》由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该书收入作者1990-2004年大约15年其间的31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人口普查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我国建国后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大规模人口普查,特别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采用现代的普查技术,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汇总,使我国人口普查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1983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规定每隔十年在逢“0”的年份里举行人口普查。1989年4月21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在1990年7月1日举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我国人口普查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15.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等一系列数据,表明了自1933年以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未改,再次体现了全球人口分布的客观规律性.早在1935年,我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收集了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数字,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发表于《地理学报》,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首次提出了爱辉(今黑河市),腾冲直线这一条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的96%;该线以东的中国东  相似文献   

16.
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人口存活分析方法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的重报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五普”数据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对1992年以前的人口抽样调查、普查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并陆续编撰出版了专题数据集9册,其中广为使用的是《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的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普查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相关信息。为了及时、充分地反映这些信息,同时保持有关数据的连续性,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撰了《1990年以来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该书是一本包括1990年以来主要人口和社会经济指标的数据集,收集了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区与人口相关的大量的统计数据,目的是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是由当代西方经济学和人口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也探讨经济条件的变动对人口演变的影响。早在3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W·B·雷德韦就正式提出了人口经济学的命题。如他在1939年发表了《人口缩减经济学》一书,后又为1951年出版的《张伯伦百科全书》撰写了“人口经济学”词条。1944年美国《南方经济学》杂志第14期发表的美国人口经济学家J·J·斯彭格勒的《人口增长经济学概论》一文,也正式使用了“人口经济学”这个学科命题。从此往后,西方学术界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论文和著作开始使用这一学科命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2):21-21,34
依据《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西藏总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87.08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以上;人口预期寿命由1951年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了2008年的67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个省区,其中西藏、青海、四川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90%左右。50多年来,各个藏区人口在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人口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藏区内部人口流动频繁成为藏族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