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象南国大地的繁花树那样,秦牧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裁的写作他都涉猎过,并且都有卓著的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以大量的名篇佳作,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开了一代文风,成为当代中国的散文大家.从1947年他出版第一本书《秦牧杂文》算起,迄今为止,共出版了21本散文集,300多万字,如果把各种选本计算在内,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其中《花城》、《土地》等十几篇,被选为国内和香港、澳门、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文.  相似文献   

2.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玛拉沁夫同志是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一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一九六二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花的草原》,修改重印了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粉碎“四人帮”后,他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祖国啊,母亲》、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和短篇小说《踏过深深的积雪》、《活佛的故事》、《大地》等。这些作品标志着玛拉沁夫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同志致力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历史进程,他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自己鲜明创作个性的优秀作家。本文着重谈谈玛拉沁夫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在谈语言的意义时,曾引用过一个俄国民间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作家的创作个性问题,似乎也具有类似的意义。文学领域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有关文学自身规律的一些问题,都与它直接有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作家创作个性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笔者所以不自量力提出这个问题,是想以此引起同志们的兴趣,共同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胡慧明 《云梦学刊》2002,23(3):71-72
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颗极具魅力的新星。其作品以一种鲜明的“萧红的写法”为特色 ,深受鲁讯先生的赏识 ,也确立了萧红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萧红的写法”今天仍然给我们一种艺术创作上启迪和熏染。  相似文献   

6.
秦牧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散文大家,又是公认的中国文化名人。他以杰出的散文创作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光彩,同时又以他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体现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一、整体的意识和方式民族的整体的意识和方式,这是贯穿秦牧全部创作和道路的纵横各个方面的意识和方式,也是他的民族文化意识特征之一。自古以来的中国作家和文化名人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这是他们都受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哺育和生长环境的影响所决定的,这是他们的共通性。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地域不同,其民族意识和思维方式亦有各自的差异。自先秦以来,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以秦楚文化为基础的中  相似文献   

7.
周萍 《晋阳学刊》2001,(3):67-70
张平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 ,他的创作原则是为人民大众、为老百姓说心里话。张平作品揭示的内涵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探索 ,还是对社会法制体系建构的热切期望 ,抑或是以理想来实现改革的大胆图解 ?由此剖析张平小说的审美个性可以见出他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陈宪年创作个性是一种审美个性,是作家反映、认识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特有的心理体验和思维运行方式。创作个性总是要或鲜明、或强烈、或突出地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在抒情作品中,作家创作个性以其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贯注于生动形象的诗歌意...  相似文献   

9.
李树政 《云梦学刊》2003,24(5):62-64
秦牧的作品在我国当代文学中久负盛誉,其影响远及海外,近十年对其创作的学术性研究,与现代文化传播活动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创作个性问题,实质上探讨的正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人的本体,作家人审美创造的心理奥秘以及通过这种审美心理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感知和表现;是探索和阐释文学的本质和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中西创作个性理论的特征创作个性作为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是到现代才产生的,但其思想萌芽却可以上溯到古代。在中国,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命题,可能是最早的比较详备的关于作家审美主体(心胸)的论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审美观者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超越自己的生理欲望,从而使精神获得解放,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优秀的作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茹志鹃的创作,把个性描写渗透在每个环节之中,她以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展现出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圣洁与温馨;她用冷峻的鞭挞、深沉的呐喊来呼唤动乱后失落了的党群关系。茹志鹃的创作个性还凸显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即抒情结构的严谨、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心理描写的精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跨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士(1842—1910)以他创立实用主义(Pragmatism)哲学而成为本世纪世界哲学中一位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对世界哲学的影响和渗透是多方面的。然而,我国哲学界对詹姆士的哲学思想尚处于表层的批判认识上,如对“实用真理论”、“彻底经验论”的批判等等,而有些属于詹姆士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层面还未触及。本文拟就他的哲学气质论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创作个性是十分鲜明而强烈的。我们每次读老舍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也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篇,我们总会感到他的作品中有一股特殊的味道。什么味道呢?我认为起码有这么三味:苦味、京味和趣味。把这“三味”归为一味,就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赫拉普钦科毕生所关注的问题。赫拉普钦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文学活动的自身特点,围绕作家的创作个性,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看法,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创作个性理论,成功克服了庸俗的文学社会学和教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束缚,卓有成效地发展了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5.
秦牧与读书     
现代著名作家秦牧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天不读书就感到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相较建国后“文革”前的17年时期,变化之大如同霄壤。其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小说创作流派现象醒目而实在。以出版为例,各种具有流派性质的小说丛书就不少。如时代文艺出版社80年代末曾推出一套“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内有“民族文化派小说”、“结构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中国华侨出版社90年代中期则推出“新生代小说系列”,收有张文、何顿、毕飞宇、鲁羊、徐坤等八位青年小说家的集子。以评论界较流行的提法来看,“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的流派特征是较显著了。若再细…  相似文献   

17.
阮章竞的叙事长诗作为解放区文艺的经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新诗探索的路途上,他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并加以个人化改造的尝试也属成功个案。从形式上看,阮章竞有关叙事长诗的创新,包括多重对照以及民歌体、古典诗词、绘画、音乐、戏剧模式在诗歌叙事中的转换、运用,对目前的文学创作也是具有启发性的。从内容上看,在一个大时代的主流抒写、强势表述中,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所表现的革命主题的确有耐人寻味的内在变化。究其原因,阮章竞的创作与审美,与其南国故土的浸润、自我内心的创作诉求、深邃真挚的职业操守都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生命形态与创作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独特的生命形态。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不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技巧的运用,还是整体风格的形成,都与这种生命形态密切相关。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论多么高妙复杂,都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些个性特征彼此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性格系统,促使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一驳以往将李清照描画成只知感风吟月、惜春悲秋、长吁短叹、掩面而泣的刻板形象,有益于全面评价李清照本人以及全面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20.
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著名作家老舍是一位满族人,恐怕不会引出什么歧议。有关他的著述,差不多都要从他的出身一清代末年北京的穷苦旗兵家庭讲起。据此,一些从事民族文学创作或者民族文学研究的同志,便很自然地把老舍看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骄傲。可是,另一种意见却不以为然。认为老舍除了族籍登记时还保留着与汉人不同的身份以外,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