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次土地革命必然推动农业的一次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土地革命:第一次土地革命就是解放初期我党领导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它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土地革命就是党的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毛泽东最早进行的社会调查,可追溯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的"游学"。1925年春,毛泽东因病从上海回韶山休养。他一边养病,一边利用串门、走亲戚、访友等形式,广泛接触群众,对韶山地区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的革命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重点调查了佃农的生活。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比牛还苦,因为牛每年尚有休息时间,而佃农则全无。许多佃农失去土地,无法  相似文献   

3.
刘韶华 《决策探索》2013,(18):42-42
每一次土地革命必然推动农业的一次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土地革命:第一次土地革命就是解放初期我党领导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它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土地革命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  相似文献   

4.
农地股份合作制不能搞“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当前各地在农地经营制度创新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农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但这种农地入股经营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搞“大跃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导致土地大量撂荒。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目标的确定,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十分重要。产权不清为农地的流转设置了障碍,且缺乏强有力的维护农民利益,平衡各方利益的组织,因此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十分重要。 “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是把土地以股份合作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与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平汉 《决策探索》2013,(18):76-78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毛泽东最早进行的社会调查,可追溯到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的“游学”。1925年春,毛泽东因病从上海回韶山休养。他一边养病,一边利用串门、走亲戚、访友等形式,广泛接触群众,对韶山地区农村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的革命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重点调查了佃农的生活。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佃农的劳动和生活比牛还苦,因为牛每年尚有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7.
促进土地流转亟待建立健全农村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土地流转制度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而不同程度地忽视甚或削弱了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这将直接影响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出路和退路.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地面对未来,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大企业病”的症结何在,就是企业经营者应该随时自省和防治的。 一是“地主情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文明大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息方法,使稀缺的土地成为农民的生命依赖。眷恋土地、怀恋土地、依附土地,“地主式”的思维方式深烙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步入市场经济大潮后,这种“地主情结”便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盲目追求有形资产的扩张,并美其名曰规模经营。于是,不管市场如何、技术如何,先把土地圈起来,厂房盖起来,工人招进来,机器设备买进来。殊不知,家里大鱼大肉吃不完的也许可以废物利用,生产资料、不动产铺下的摊子则是覆水难收。  相似文献   

9.
徐浩程 《决策》2012,(4):34-36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是武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作为国内继成都、重庆之后的第三家农村产权交易所,武汉农交所一开始就被各方寄予众多期望: 在武汉农交所揭牌仪式上,时任武汉市市长的阮成发要求,农交所这一平台要推动农村、农民拥有的各种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 相关专家更是将之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认为农交所的成立标志着继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第二次"土地革命"的开始. 截至2011年10月,武汉农交所累计完成交易55亿元,涉及土地面积66.65万亩.巨大的交易量与不断的探索,成为武汉获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砝码,也让农交所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10.
李江一  秦范 《管理世界》2022,38(2):84-99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下,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主择业的权利.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从事农业,也可以从事其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即逐渐出现了以市场为机制、以非农产业为基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序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新的形势下,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土地制度面临时代新课题,新一轮土地改革需要破局,土地流转呼之欲出,土地流转的改革举措,被专家们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民命根子的土地逐渐被降格,农村农民90%的收入都不从土地中获得,撂荒、粗放经营土地在农村中时有发生,尤其在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大量存在.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与信息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式时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既不能强行兼并农民的土地,走人民公社时的老路子,又要未雨绸缪和谐地化解体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02年10月以来,武陟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尝试从农民手中返租土地600亩,筹建了阳光农业园区.农民既可以从土地返租中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又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务工、经商增创收入,或者重新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工作,成为耕种园区土地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地权的困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爱恋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他们把土地当作命根子。但现在的问题似乎是农民想离开土地 ,他们对土地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他们对土地粗放耕作 ,甚至造成大量良田荒芜。湖北省广水市杨寨镇刘畈村的个别村民小组有一半以上农户举家离开农村 ,数年不归。他们的责任田有的被其他农户以低价承包 ,有的干脆抛荒。[1]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耕种 ,这是共产党最为自豪的仁政。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陈锡文把家庭承包经营看作是农村改革“伟大成就”之一。[2]原中央政研…  相似文献   

15.
王永慧 《决策探索》2007,(10):78-79
一、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后,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将土地无偿地分配给了农民,土地归农民私有.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了合作化运动,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中国农村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农村土地的耕作一直由公社社员共同进行.第三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其后的持续增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这一制度也持续了20余年,逐渐暴露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和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中国农民用占世界可耕种面积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粮食自给自足不仅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还使中国将外汇储备用于工业化。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将劳动力从农村中释放出来,为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中国农村还是国内工业的庞大市场。其重要性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中更为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利益所在不是分田到户和个体耕种,也不是离土进城打工,而是成为土地及其价值的真正拥有者◆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胜过回归土地私有化,现代农民的前景将是田园经济联合体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经营模式如何向集中经营、规模效应和农工商综合体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将土地使用权上升为土地收益权,是中国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用很大篇幅述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区县及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地流转工作领导机构。乡镇随后还成立了类似于土地交易市场的农地流转服务中心,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重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锡文 《决策》2013,(9):24-2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可避免,因为有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了,有的家庭甚至举家外出了,土地可以流转给别人使用。但这里讲的主要是耕地,是农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推进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管理世界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定于2019年9月下旬在南京举办"中国土地制度改革70年学术研讨会"。一、围绕中国土地制度改革70年主题,公开征集有关学术论文。请登录《管理世界》网站(www.mwm.net.cn),在线投稿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70年学术研讨会"栏目。截稿日期:2019年8月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