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领唱人。当中国式的现代派诗人在中西交融的理想旗帜下折回到诗歌创作的“纯诗”之路时,同样接受西方文化的艾青则开创了一条将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现代诗艺与个人气质相融合的艺术之路,正是这种融合奠定了他诗歌的内在灵魂。本文从艾青继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他自觉运用西方现代诗艺为表现手法出发,探讨艾青诗歌内在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3.
臧克家成名于30年代,在诗歌形式上,受“新月派”影响,讲求“建筑美”;在诗歌内容上,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生活,与“中国诗歌会”主张基本一致;在诗歌表现手法上,借用了“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手法,提高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但又与上述三派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内涵及相对精致的形式与俗化倾向及极度散文化 ,构成中国当代诗歌的两极 ,代表两种发展方向的选择。舒婷以超越困境、诗意化境界、乐观态度为基本特征的理想主义内涵 ,以重视韵律及语言锤炼为特征的文体形式精致化 ,更有可能代表中国诗歌的合理方向。过分俗化、丑化以及毫无限度的散文化 ,并不符合诗歌文体的历史、心理与逻辑定位 ,也不利于诗歌充分发挥文体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6.
诗歌赏析与教学单力洽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历史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传统文学样式。先秦的《诗经》和《离骚》是古代诗歌的源头,唐宋诗歌则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开始了传统文学现代化的进程,而诗歌现代化则成为文学的开端。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艾青,...  相似文献   

7.
“文革”后的诗歌史,艾青的地位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这主要关联其诗歌特点与时代风尚的不一致:艾青诗歌强烈的时代和群体色彩及以抒情为中心的艺术风格,与当前诗歌界流行的个人性和知性特点存在较大冲突。但其实,艾青诗歌不是空洞群体思想的回声,而是将自我心灵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其时代声音中贯注着诗人真实的感情和感受。而且,抒情诗歌与知性诗歌各有所长,并不适合简单地臧否与取舍。艾青的名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典型体现出艾青诗歌的特色,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111-113
2014年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艾青研究学术峰会暨“艾青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艾青诗歌研究、艾青诗歌理论研究、艾青研究展望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分析了艾青研究已取得的成绩,探讨了艾青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百年新诗诗体建设滞后,诗体危机是目前新诗自身的首要危机。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反对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出现格律化倾向,追求音乐性。新诗应当加强音乐性,适当规范自由诗,克服其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大力发展现代格律诗,创建诗坛合理生态。这是艾青的诗歌探索历程给新诗诗体建设课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美国诗人惠特曼对中国诗人艾青的影响,虽然艾青缺乏惠特曼那"拥抱一切的自我",但惠特曼仍对他的诗风影响重大,使得艾青将散文元素引入其诗歌中,从而开创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诗学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日本诗歌在奈良时期受中国诗学及唐代诗歌影响草创发端,以《古事 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为代表的日本古代书面文学均有受中国古代诗歌影响的明显痕迹。这些诗文集大约产生于 公元8世纪左右,当时正值中国唐代诗歌的繁荣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往的鼎盛时期,很多日本学问僧来中国旅居学习, 并将唐宋诗引入日本,从而促进了日本诗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艾青的画论     
艾青作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已为人们所接受,其诗歌艺术及诗论得到较多的研究,但鲜有人论及艾青的画论。艾青的画论经历了三个时期,显著的特点是:绘画题材的人民性;表现形式上注重写实,同时富有自己的主观感情;强调绘画与政治、宣传的密切关系;他对待国画改造的态度,亦是中国现代绘画史的缩影。艾青的画论对其诗论和诗歌创作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同时他的诗作充满了自我主体的抒情性。他的画论与诗论的人民性、政论性、诗歌书写的自我主体的抒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文人之运命。  相似文献   

13.
因受古典诗歌影响 ,我国儿童诗歌向来讲究音乐性。这集中表现在发音的抑扬顿挫与节奏感上。但是 ,到了上世纪 80年代 ,诗人为追求新的艺术表现而挣破昔日音乐性 ,从而走向了诗的散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诗句的散漫无韵、不用标点、突破语法和大量使用通感修辞等悖理语言的变化上。学术界高度评价儿童诗歌语言的此种变化 ,认为这是诗歌为“新语言”寻找生存权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4.
精深的冯至与博大的艾青--中国现代诗两大家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冯至与艾青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认为冯至和艾青在抗战时期以其或精深或博大的创作使中国新诗臻于成熟的现代诗。冯至从20世纪20年代的青春抒情到40年代的存在沉思皆独步一时,对中国诗歌的“言志”传统作出了现代性的拓展。尤其是《十四行集》完美地融合了深刻的沉思和精湛的艺术,将中国现代诗的水准提升到可与伟大的中外诗歌经典相比美的境界。艾青在抗战爆发前后十年间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个诗的“现代中国”的总体形象,这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深重的危机中艰难崛起、通过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在诗歌中的创造性表现,虽不是史诗而胜似史诗,允称杜甫之后中国诗歌的又一丰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实质上是诗人在古今中外诗歌资源面前的价值评判与选择趋向.通过对臧克家继承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对苦难大众的描写、艺术技巧形成的具体分析,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重新地审视与关照,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3日,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在古城南京隆重开幕。这次国际诗人笔会是由国际诗人笔会、中国新闻社南京分社和南京市政府共同筹办的。 笔会授予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世纪的中国诗坛,曾经掀起过两次文学高潮。一次是“五四”新诗的兴起,它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诗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同时又吸收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审美体系。另一  相似文献   

17.
艾青一生创作并发表的481首诗歌中,240多首包含色彩词汇。这些色彩词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色彩鲜明、情感丰富的诗人的视觉世界。大体上,艾青诗歌中的黑色多表现痛苦、贫困与忧郁,白色象征希望和虚弱,红色则是激情和危险的代名词,金色在艾青的世界里永远是希望与美好的象征,黄色、灰色、褐色系列则多用于表现忧郁、苦难和衰颓,绿色、蓝色、青色在艾青的构图中似乎于明媚中带着忧伤,而紫色是使艾青有别于其他运用色彩作诗的诗人的独特的色彩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不应忽视无韵诗的价值--与张中宇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韵律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但这种价值在现代诗歌中却出现了变化,韵律不再是诗之为诗的必要条件.无韵诗、散文诗创作出现了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大批优秀作品,国外如惠特曼、艾略特、波德莱尔、纪伯伦等也是公认的巨匠.本文针对张中宇关于韵律与中国诗歌繁荣的对应关系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新诗中的韵律与诗歌繁荣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艾青的诗歌创作是相当突出的。对他的诗歌作现实主义的分析和定位已成为流俗。如果从启示美的思路来考察艾青诗歌,可以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理解艾青诗歌也更全面。同时,循此思路观察20世纪中国文学,也会获得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倡导白话诗与惠特曼开创自由诗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二者都是在文学代变的关口,分别承担起了中美诗歌变革史上除旧布新的历史使命。胡适提倡白话诗的目的是要推翻文言文学,建立白话的国语文学,而惠特曼则是为了冲破英国文学的藩篱,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独立的美国诗歌。在白话诗诗学理论的阐述上,胡适偏取了惠特曼自由诗的分段自由、造句自由和诗歌散文化等诗歌主张。但由于白话诗发展进程的内在制约等原因,在诗歌的意境和风格上,胡适对惠特曼自由诗的接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