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舜水教育思想简评王凤贤朱舜水于1659年(南明永历13年、清顺治16年、日本万治2年)东渡日本。先在长崎目居6年。1665年,应德川光国之聘,以宾师身份,到江户及水户讲学。1682年4月,逝世于江户(今东京)。他从60岁到83岁,在日本居住达22年...  相似文献   

2.
评朱舜水的伦理道德思想王凤贤伦理与政治的密切结合,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大特点,朱拜水的伦理思想也不例外,他把"忠孝"视为"天下之大节"(上册第30页);"礼治"作为"国家之桢干"(上册第83页)。在他看来,"忠孝著乎天下",则"日月丽乎天",天下太...  相似文献   

3.
朱舜水与安东省庵钱明“追思着游,不可再得,新树郁葱,听鹃怆测,我有书筒,盈先生简;每一展开,哀慕无限。鸣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学殖云堕.有疑谁问!有过谁督!有事谁计!有怀谁告!”(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舜水集》第731页,以下只注页数)这是朱...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影响不仅在中国社会,而且还和中国文化一起传入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大量吸收宋明理学,形成了学习引进中国儒学的第二个高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研究德川幕府时代的意识形态,“孝”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孝”在日本历史上曾经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并且以法律手段推行“孝”。在“孝”的问题上,日本不是像中国那样直接用“孝”实现自己的统治,以“忠”为主的日本统治阶级的道德实践是通过“孝”来凝聚国民,“孝”是“忠”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朱舜水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民 《浙江学刊》2001,(2):147-150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在海外改为鲁屿),号舜水,浙江余姚人,借籍松江.他作为近世的启蒙思想家、朴素唯物论者,在中国的学术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地位;然而,在日本的影响却远比在国内更为重要和深远,特别是对日本的教育以及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在纪念朱舜水诞辰400周年之际,拙文拟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展望进入21世纪后应该拓展的研究课题、进而阐说朱舜水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近现代不少风云人物先后东渡扶桑。这些人无不对朱舜水的事迹、思想发生了兴趣,但他们的兴趣点各不相同:早期改良派推崇的是朱民的人格力量和爱国情操;维新派推崇的是朱氏的忠君意识和大义名分论;革命派更多的是借用朱舜水反满抗清的言论和务实学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从朱舜水对当时各种学术思潮的态度看,朱氏崇泰“孔子之道”,弘扬儒学的济世务实精神,并将其与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舜水之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探索文明遭遇碰撞后,近世日本做出的选择对其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德川时期面对强势文明的冲击,五位将军做出的不同选择.他们所实行的文化政策就像分水岭,把日本对西洋文明的态度分成了前后承起的几个阶段.正是这种选择力的成功启动,成为日本完成近代转型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舜水事迹在故国的早期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舜水抵江户次年作流亡后第一通家书至卒后四年张斐抵日传回消息;二是同治十一年族孙朱衍绪赴日访求轶事至民国初年马一浮编印《舜水遗书》及朱景彝赴日考察舜水遗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黄宗羲和朱舜水这两个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代表人物的实学思想的三方面区别点:(1)弘扬原始儒学而反对宋明理学与继承原始儒学又发展宋明理学的区别;(2)维护封建正统政治与宣扬民主启蒙思想的区别;(3)传播儒家文化与潜心史学研究的区别。同时指出了这种区别是“天崩地解”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独特经历所致。最后引出对明清实学的二点总看法:(1)实学与反理学无必然联系;(2)实学与启蒙思潮并不直接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朝鲜和日本的历史进行比较,是一项颇有兴趣的事情。无论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在社会、文化条件等方面,朝鲜和日本都有着近似之处。然而,除了古代和现代以外,两者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尤其是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以及十九世纪后半期,分歧更为明显。其中,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分  相似文献   

12.
德川时代三大改革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德川幕府建立的幕藩体制在德川时代的前100年期间,基本上适合日本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元禄年间(1688~1703年),德川幕府的统治达到极盛时期,出现了一片兴旺发达的太平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3.
日本德川幕府的土地制度为等级领主制,亦称为"石高分封制",这种土地制度改变了中世以来多重土地支配隶属关系,是以领主农民间的阶级关系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它通过检地将土地生产力表现为"石高",明确了农民保有土地的担税责任.建立起幕府一大名一农民间的统治、被统治关系.德川幕府的领主及其家臣武士团整体离开农村,集中于城镇,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农民交纳的地租,小农经济是德川幕府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德川幕府统治的稳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冯玮 《日本学刊》2002,13(2):129-141
日本的尊王意识起源于神祗信仰,在日本各个社会转型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内忧外患、社会激荡的江户时代晚期,"尊王"与"攘夷"相结合,成为民族自卫的旗帜和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在明治时代围绕如何构建近代政治体制的争论中,虽然力主仿效英、法、德政体的代表人物主张各异,但"尊王"仍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在日本形成"一君万民"的明治政治体制并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时期,"尊王"是日本在台湾、朝鲜和"满洲国"推行殖民统治政策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郭卫 《社科纵横》2008,23(1):76-77
有人以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为依据,武断地认为毛泽东轻视法制,反对以法治国,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毛泽东十分重视法制,强调以法治国.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中叶,貌似坚固的明朝统治殿堂在农民革命的烈焰中崩毁于一旦,其后建立的南明政权,在满清铁骑的横扫之下,亦是望风披靡,顷刻瓦解。“天崩地解”的社会现实和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引起了对传统思想的怀疑和否定,进而导致学术思想的解放。朱舜水就是当时众多进步思想家中的卓越代表之一。本文拟就朱舜水的政治、学术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一)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舜水是日本学者对他的尊称,因家乡浙江余姚的一条河而得名。他出身望族,九岁丧父,家境开始衰落。他从小禀性刚毅,爱好史学,抱有经世之志。因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故“慨然绝进仕之怀”。为抗议当时“束  相似文献   

17.
被清世祖敕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玉林通 ,出自磬山 ,智洞真如 ,于法道陵替、丛林摇落之秋 ,秉如来正觉 ,扫末世狂禅 ,续五叶正宗。作为禅苑珠林、佛裔龙象 ,玉林国师于所到之处 ,无不应机设教 ,普化群伦 ,其解结发覆 ,妙具善巧 :虽沉迷重障 ,一遭钳锤 ,索无不断绝 ;焦芽小草 ,一蒙溉灌 ,身心无不光润。本文以拣魔辨异、参禅做工夫的正确方法、士大夫如何学习了生脱死见性成佛之至道等视角为切入点 ,全面探讨了玉林国师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思想启蒙是指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批判中世纪蒙昧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扬近代社会政治主张,以实现人们观念的变革,促进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制度确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世界范围来讲,它既包括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国明末清初的反理学思潮、日本德川前期元禄时代的“学艺复兴”等早期启蒙,也包括法国“18世纪启蒙”、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日本明治初年的启蒙等近代启蒙,还包括一些后进国家当代所进行的启蒙。  相似文献   

20.
德川幕府初期对明朝和朝鲜的积极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兵 《日本研究》2012,(1):124-128
从学界鲜有关注的幕府“海禁令”发布(1633年)以前三十年间的德川幕府对明朝和朝鲜李朝的外交来看,在明朝取消经贸往来、加强海防、既而军事威慑,同时附以战争罪责的道义质问和非难,以及幕府面临西方基督教而“禁教”而自我收缩的外交困境下,江户幕府积极主动与明朝的直接外交虽然未有明显的进展,但通过与朝鲜的积极接触进而实现了与朝鲜的关系正常化.同时,幕府也积极展开了对荷兰和越南的一些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