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既是政府有效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责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把民间音乐记录在文本和影像资料当中,而是要镌刻进更多代人的心灵深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要得以有效保护与传...  相似文献   

3.
民间音乐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形成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针对目前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层次模糊、归属不明等问题,本文在述评国内外民间音乐现有分类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线性多层次分类体系,以期有助于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民间音乐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原生态民间音乐,由于具有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连箫是土家族地区民间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一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对地宝土家族乡连箫艺人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其在起源、歌词、制作工具、演唱曲目、表演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连箫文化面临消失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歙县三阳村,其民俗音乐"打秋千"在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打秋千"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其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徽州祭祀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系列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是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科学保护、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省内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需要以政策法规为根本保护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市场、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要深入开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内涵,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强化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品牌与形象,坚持"活态化"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杜绝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在地地区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作为其保护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三个角度进行,并采用指标细化评分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 21 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 然而,在“文化求纯冶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冶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冶。 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冶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文化的流动性、自主性特征,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建构当代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应该在一般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探讨开发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首先加紧对一批土家族、苗族的濒危珍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