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涉足舞厅、弹子房及回力球场等已经为上海市民阶层与新兴中产阶层普遍接受的新型娱乐场所。然而,知识群体对于舞厅、回力球场之类兼具危险性与刺激性的娱乐场抱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他们对蕴含享乐主义取向的都市娱乐生活所持的正面论述反映出民国时期上海商业文化已经深入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这些娱乐活动所持的负面论述则体现出他们欲借助对这些活动的规范、意义及危害的强调,标榜其自身“禁欲主义”式的独特趣味,与在他们看来因不知节制而带有放纵与沉溺色彩的新兴中产阶层及普通市民的生活趣味相区隔,从而既确立了知识群体对于自身娱乐品味的优越感,也建构了自身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阿益 《社区》2002,(18):39-41
话说1990年的夏末,阿益来到了上海。 阿益走出上海新客站,站在阳光下的那一瞬间,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先是哈哈大奖两声,然后很得意地想,上海滩啊上海滩,我来闯天下了!然后东张西望,看有没有小马哥、许文强之类的人物在火车站附近游荡。 后来,阿益的一个上海朋友说起自己外公从宁波来到上海,大声喊上海滩啊上海滩,我来闯天下了。阿益听了很吃惊,觉得怎么可能?自己的心理活动怎么就被朋友的外公给盗版了?转念一想,时间不对,应该是自己盗版了外公的。  相似文献   

3.
192 8年至 1 93 7年间 ,我国许多著名的民族银行家如陈光甫、王志莘、周作民等人纷纷对本行组织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提出了一系列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对于完善当时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956—1966年间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在数量上迅速增长,以学生群体的发展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阶层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并在社会上形成很大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政治环境在1956—1966年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存在和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闸北居民社会生活》南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张笑川博士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2011年8月第2次印刷,全书计30万字。该著为《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系列丛书(共25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视和陕北地区的战时环境,陕北地区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支持抗战、奠定陕北地区工业基础的同时,对陕北地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陕北地区当地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剧烈变革时期,亟需大量廉价工商业劳动力,一些家庭经济窘迫的儿童沦为童工,从事体力劳动以换取微薄的工资来赡养家庭。童工消费从属于其家庭消费,主要集中在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食品等领域,教育和娱乐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所占份额较少,但反映出童工日常消费中的现代取向。上海大量童工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收入与消费都和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客观阐述了我国城市电话业发展的困境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制约影响作用,分析了导致城市电话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城市电话业发展的出路,在于抓好电话使用量的满足和相关产品的经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数百万工人与工程师从沿海和东北各省迁往内陆,以建设“三线”——一片位于中国内陆、用于发展建设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广袤地带。为了掩护他们免受空袭,这些工厂坐落于内陆省份山区的山谷中,这使他们经历了一生中最为剧烈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从上海迁往“上海小三线”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上海小三线”是一个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巨大军工复合体,拥有81家工厂和设施及6.7万名员工。它是上海在安徽山区的一块孤立飞地,因此员工严重依赖企业来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资料,如住宅、食品、娱乐、儿童教育、医疗、公安、乃至配偶。本文描述了该复合体如何运作、人们如何在那里生活,以及该复合体如何被关闭之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扶轮社是国际商业精英组织,1919—1952年中国大陆先后成立了32个扶轮社。上海扶轮社是近代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扶轮社,也是组织最健全、社务最繁忙的一个社,参加者主要是上海的一批商业精英人士。社员每周定期聚会,进行联谊活动,广泛开展各项慈善服务事业。上海扶轮社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对民国时期上海的商界沟通、社会经济发展、中外交流以及社会公益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从1900年到1937年,上海的文化精英联合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建构起一个城市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在近代城市精英之中,核心已经让位于资产阶级,但因为资产阶级缺乏社会的文化权威,因此在近代城市社会之中依然离不开城市的文化精英。近代上海的文化精英与资产阶级的战略同盟,不仅坚守着城市的地方自主性,而且以市民社会为后盾,积极地过问国家公共事务,试图影响和改变中央政府的国策。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日军占领上海并扶植傀儡政权.在近八年的沦陷时间里,上海的文史类期刊上飘起一股"清谈掌故"之风,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掌故文章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展现了历史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部分文人学者在特殊历史时期不甘附日、又不敢反日,乃至最后走上歧路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4.
自1891年青岛建置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青岛工业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清政府治下的前工业化时期、德国租借时期的工业基础建设时期、日资主导下的工业格局形成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工业发展成熟时期等四个阶段.德、日等国通过军事占领与经济投资等手段引发的外力冲击,不仅为近代青岛工业建设提供了动力与方向,并为未来城市与工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商业活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途径,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商业顺应人民意愿,汇聚改革开放,合乎时代潮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美丽商业.商业主体通过商人之美、商品之美、商德之美、经营管理之美、科技之美、环境之美和观念之美营造美丽商业.美丽商业建设不仅需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尤其是政府的监管和推动.亟须法治先行,深化改革,加强诚信建设,健全完善品质监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天灾人祸交织作用下,近代苏北人大批涌入上海。他们通过投亲访友、出没于劳动力市场、通过中介机关等途径寻找职业,女性则是被招募或被诱骗进入上海。在100多年间,每逢自然灾害和战争发生,大批苏北人移民上海的浪潮便随即产生,苏北人终于构成了上海各移民群体中规模最大的族群。  相似文献   

17.
闸北是近代上海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华界城区.它长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并在战争的打击下,城区的发展彻底逆转.战争在闸北的密集、频发,与其属于华界、密迩租界的区位特点有关.上海长期存在的华界、租界分立格局,导致战争影响在城市空间中的不平衡分布,从而影响了上海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生活所不断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但不同的学者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提出道德学说应是研究如何配享幸福,即研究幸福的合理条件。这里从个人德性的完善和公正的社会制度两方面入手,论述现代人实现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完善的个人德性是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外在条件,只有二者统一,人们才能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正确认识传统是理论关键 ,重建古代文学价值评判体系是基本工作 ,改变传播途径是实现方式 ,学人主动参与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