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12):54-55
四大凶宅的故事 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老北京的胡同多,趣味和讲头可大了。这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在清时是宗学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到西山著书之前曾是这里的邻居。  相似文献   

2.
1950年初,未满周岁的我和大哥跟着父母一起从上海来到北京。我家先是住在西单附近的文昌胡同,1954年又搬到城南的米市胡同老39号(后改编为87  相似文献   

3.
宝刹为邻,胡同因寺得名与大乘巷关系最密切的邻居,首数宝产胡同.原因有二,其一,宝产胡同历史悠久,从元代就有了,是众多胡同的老大哥;其二,经过这里的公共汽车只有7路,附近居民如果想去护国寺吃小吃、去西单逛商场或倒无轨电车去更远的地方,这条胡同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海潮 《北京纪事》2010,(7):109-110
沿着终日疯狂喧嚣的西单商业大街往北走,正好一站地的路程就到了粉子胡同。 粉子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长约400米左右,东口与西单北大街相连,西口被附近小区用铁栅栏挡住,只留下一个小门供行人慢慢通过。从某种意义上讲,粉子胡同只能算作一条死胡同。  相似文献   

5.
九儿 《北京纪事》2014,(6):84-87
老话讲“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门框胡同之名可与京都几大繁华之地比肩,就是因为它的京味小吃街深入民心。而爆肚冯可谓小吃街的代表之一。清光绪年间,“爆肚冯”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于北京后门。  相似文献   

6.
九儿 《北京纪事》2015,(11):11-14
在北京,如果您穿过西单繁华的商业区,一路向北到了西四,肯定不会眼错路西的一座鹤立鸡群的砖塔。这座高约16米的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从低矮的平房小院间直耸赫立,将原本就有“胡同之根”美誉的砖塔胡同,又添上了几分古老与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3,(16):1-1
笔者近日对三件事情一直难以释怀。一件事是有一路人向一报摊摊主询问西单地铁站在哪,该摊主头也不抬就说不知道。由于这个报摊就在我们办公楼下,笔者印象中这位摊主在这儿摆摊至少有十年了,报摊离西单地铁站也就300来米远,怎么就不知道西单地铁站在哪儿呢?如果这位路人买她一张报纸,也许她就会告诉人家了?  相似文献   

8.
我住处附近市场修配区有一溜儿八九家修鞋摊位,独有一家格外扎眼。摊主是位四十多岁其貌不扬的李姓师傅,其下肢及右手略有残疾;他每天不吭不哈,活儿不断。除了中午家人给送饭时能歇一会儿外,一天到晚不停地锤钉、胶粘、手扎、机缝、埋着头忙得不亦乐乎。有不少人舍近求远专门将鞋送到他这里。  相似文献   

9.
程刚 《社区》2012,(20):6-6
雪芹的书、志摩的诗——其诗书之影.深深隐于北京西城的西单闹市。 这要从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说起。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商业街上的小石虎胡同,为多重四合院.典型的北方老式大府宅,两路建筑:西路三进院落。东路四进。府中屹立一棵枣树,租干如石,高15米多,枝叶向天,距今有五六百年了,人称“京城古枣第一株”。北京老府宅不少,但如这个学校旧址一样。与那么多名人旧事相关,还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0.
站在陈丛家楼下,看她梳头的样子可真好看。 我与陈丛青梅竹马,当然,还有另一个称谓,从小玩到大的胡同串子。可是令人沮丧的是,我骑着竹马来了,却发现胡同串子突然问就长成了一个大人。她会恋爱了,她变得财迷了,她对我说,哎,棍子,你怎么越长越像小屁孩?  相似文献   

11.
Wendy 《北京纪事》2014,(11):68-71
豆角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老胡同,离南锣鼓巷不远。南锣鼓巷火了,知道豆角胡同的人却不多。穿过一条条弯曲的胡同,有不少人打听豆角胡同是去找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那是刘芳的家,也是她和丈夫开的一家啤酒屋。刘芳和卡尔是北京城里最早开始做手工鲜酿啤酒的,刚开始他们没有想过要开店,完全是凭着对鲜酿啤酒的喜爱自己做着玩的。  相似文献   

12.
她在超市门口卖糖炒栗子。好几次,我经过那里时,她都站在摊位前,忙碌着招呼顾客。有一回,我买栗子,瞥见她靠在一旁的拐杖,再看她的腿,才发现她有些残疾。她的拐杖,靠着墙。拐杖头是皮革制的,里面鼓鼓囊囊,塞满海绵。我见过许多类似的拐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2)
单位附近有个修鞋摊。修鞋老太与别处的无异,粗糙有力的手、黝黑沟壑的脸,让人无法猜出她的真实年龄。“多少钱?”一日我把坏了的鞋子拿给她看,她看了看小声说:“就给5块钱吧。”仿佛作了亏心事般,轻声细语。坐在那里无聊,我跟老太闲扯起来。  相似文献   

14.
蒋铎 《新天地》2016,(12):50-51
若干年前,我在昆明街头与一位修鞋的下岗女工聊天,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说攒够钱去趟北京,看看天安门. 大江源头、黄土高坡、海岛渔村、草原深处、雪山脚下……每天都有祖国四面八方、成千上万、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来到天安门前,赏景、留影、漫步广场.  相似文献   

15.
九儿 《北京纪事》2010,(11):46-49
我的女友快步走在前面,今天她是专程来胡同的交换商店里换东西的,心也被快乐托得仿佛古人千里之外送的鸿毛,轻得要飞上天了。我说:"人家恋人都是携手并肩地逛街,咱俩倒好,一前一后,走路跟老夫老妻似的。"她驴唇不对马嘴地回答我:"你多注意看看右边,听说交换商店在胡同里面一个右拐的地方,咱们可别走过了。"不出她所言,我们在胡同紧里头一个右拐的地方找到了这家交换商店。白底蓝字的灯箱让我俩眼前一亮,门口排队的人群更是叫我俩困惑不已。走近店门前,木门框上贴着的小纸条给了我答案:"店内顾客超过5人,请您在门口等候。"想不到交换商店这么火啊!  相似文献   

16.
每次去菜场买菜,我都会绕路去买一个女人的黄瓜。那女人看上去像—个四十多岁的农家主妇,可别人告诉我,她才二十几岁而已。她的摊位最远,生意不好,我觉得她挺可怜,便经常照顾她的生意,价钱也任由她说。  相似文献   

17.
黄亚东 《老友》2020,(2):44-44
七月七日是老伴的生日。每年她过生日,我都会送她一份礼物,首饰、新衣服、她喜欢吃的糕点,我都给她送过。去年她过生日的前一两个月,我就在琢磨该送点什么,费尽心思一直没想好。她生日前几天,我去逛商场,忽然发现儿童玩具的摊位里摆放着红红火火的小胖猪,是传统布艺手工制作,非常惹人喜欢。  相似文献   

18.
浓缩的温情     
朱文杰 《老友》2010,(5):16-16
在我们单位附近,有一位修鞋兼修自行车的中年人。他有一手漂亮的修车修鞋手艺,每天在他的修车小亭前,都会有不少的顾客,其中有一部分是回头客。记得前几年我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时候,找他修过许  相似文献   

19.
与大多数成功者一样,南存辉的少年时代是在艰辛和磨难中度过的。因为家境贫寒,从六七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卖掉换取自己的学费。后来,他还曾挑着担子上街给人修鞋,居然还因修鞋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南存辉的人生志向不在修鞋上,他有更大的抱负,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26日,章含之女士谢世。在厚厚的大红门所掩蔽的史家胡同51号,充盈了她生前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的悼念之情。她去世所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过了25年前去世的她的夫君——尽管乔冠华曾任外交部长,并拥有著名外交家的头衔和才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