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文摘     
《21世纪》1999,(5)
为什么我们对小肯尼迪的死如此伤心但对自己亲属逝世却平静得多?我没有作过统计,但是从跟朋友们和一些大街上行人的谈话当中,我可以确信,很多美国人因为小肯尼迪的死,而感觉到似乎自己失去了什么,他们的伤心是明显而真诚的。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如果他们的亲属去世了,会有多少人悲伤到如此程度?当然,如果是母亲或者父亲,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住在城市另一边的叔叔,或者是迁居到另一个州的堂兄,甚至是每年只见到一两次的、住在很远地方的祖母,如果他们去世了,有多少人会悲伤到如此程度呢?因为对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来说,家的…  相似文献   

2.
举杯齐眉     
《北方人》2008,(Z1)
结婚前,我写信告诉张允和,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她说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独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当时的思想也比较开明。不久我们就在上海结婚,四姐妹里,她最早结婚。我们在上海的婚礼很简单,提倡结婚不要乱花钱,我们有一个亲戚有钱,结婚花了很多钱,我们就反对那一种。当时结婚不得不请客,我们就找了上海青年会,请客简单便宜。我和张允和的婚礼,我母亲去了,我父亲没有去。除了去日本留学那段时光,我们主要住在上海。她们家住在苏州,  相似文献   

3.
吴敏 《老友》2014,(7):53-53
前不久,我去探望定居西班牙的叔叔。晚饭后,我问西班牙老人平常都玩什么,叔叔说:“在西班牙,不少老人都迷上了滚铁环。”“滚铁环?”我没有听错吧?这可是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种中国儿童游戏。正在我诧异时,叔叔已经拿出了他的铁环:"走,跟我出去练练?"刚出门,我就看见有位老人推着铁环从身边走过。  相似文献   

4.
我时常觉得自己也出生在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身边有那位让人难以忘怀的解放军叔叔。那位叔叔仅22岁就化做了永恒。而今,他应该是70岁的高龄,可一辈一辈的人都永远这样地称呼着他——雷锋叔叔!四季里,只要我感受到一缕缕暖风,就会想起春风,想起三月,想起这位伟大的叔叔。  相似文献   

5.
这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剩下我和四岁的妹妹,这下我当一天小主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家里人少,但客人可真不少。这不,我妈临走前对我说“表弟今天要来我家。”我知道表弟和妹妹不知为什么只要一碰到一起就像冤家对头似的,吵得不可开交,叔叔家和我家的感情一直不太好。今天,让两家和好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了。为了这个,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我和叔叔来到加拿大打拼。刚开始的那半年,因为生意不是太多,我和叔叔只得租住在多伦多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同我们一起合租的还有一对加拿大母女。母亲叫凯瑞,女儿叫特蕾。都说加拿大人热情好客,遵礼守时,这话一点也不假。每天六点,特蕾就准时起来了,把客厅整理得干干净净,才出去。有时候,她中午回来,见我们房里乱七八糟,也主动给我们收拾。我对叔叔说:"咱们来这里,还真是拣便宜了,既省了闹钟又省了佣人开支,一举两得啊。"  相似文献   

7.
沈群 《可乐》2011,(3):16-17
不愿面见总统1997年,王朔在美国待的最长一段时间就住在我家。那时,正赶上他的书《玩的就是心跳》的英文译本在美国出版,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为该书写序。出版公司计划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几十家美国主流媒体参加。王朔不以为然,告诉主办单位:"我不去。两三个人还可以谈,几十个人在一起怎么谈啊?那不是谈书的场合。”  相似文献   

8.
住在遥远山村里的父亲,进省城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让我带着他去拜访邻居。我为难,问他要拜访哪个单元哪个楼层哪个房间的邻居,父亲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六层楼三个单元。总共36家.我估计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将你的这些邻居拜访完了,要是在村千里,走平坦土路,我一天就能将全村人家逛个遍。  相似文献   

9.
四面八方     
《成才与就业》2013,(24):62-62
观点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读书。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儿"切西瓜"。—近日,在"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马未都谈起了阅读问题。在他看来,今人读书,可以吸取古人的做法,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生中我经历过两次逃难。80年前,我还是一名儿童时,日本侵略者在金华农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我跟着妈妈逃难。15年前,我与美国老百姓一起经历了生平第二次逃难。在美国为躲避飓风逃难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却。2005年,我去美国探望儿子,儿子家住在休斯敦,正好碰上了RITA飓风袭击美国休斯敦。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三盏灯     
郭利 《百姓生活》2011,(11):22-22
上高中时,我每晚都要到学校上晚自习,有时深夜11点多才疲惫地往家走。 我家住在一个偏僻但民风淳朴的小镇上,一到冬天,大多数人家晚上9点多就熄灯睡觉了。因此,我每晚走在回家的路上,四周都是一片昏暗,偶尔有远处传来的狗吠声。  相似文献   

12.
半夜就医记     
新春佳节又一年,过年肯定躲不开单位的年会。表演节目,年轻人自然责无旁贷。这"老胳膊老腿"还有那老腰,都要散架子了。每天中午刚吃完饭,还没过10分钟就得到单位的会议室练舞。我们这10个跳舞的女生这1个多月真是过得生不如死!这不,终于明天我们演出完就解脱了,可是又该死的让我们7点钟到单位。我家住在燕郊,没办法,幸亏我平时人缘不错,只好到我办公室的好姐妹小Q家住。  相似文献   

13.
任苒 《21世纪》2008,(8):26-27
妲沙是我房东的孙女,因为在明斯克上学,所以借住在奶奶家。这个星期天,妲沙邀请我去她自己家做客。她家就住在离明斯克不远的纳沃帼乐萨瓦城。走进温暖和谐的家庭因为纬度高,白俄罗斯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到达纳沃帼乐萨瓦虽然只有下午4点,可天已经全  相似文献   

14.
海外炒房族     
姜智鹏 《可乐》2011,(8):58-59
"每当有人问我,在美国有别墅是什么滋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贵。"黄鑫说。 2009年上半年,黄鑫在美国南加州买下一幢独栋别墅,前有花园,后有泳池,总价才50万美元。每当看到别人拿着别墅照片羡慕不已的样子,他就对自己的投资充满信心,尽管买房之后,仅仅只是过户、验房、保险,就又花去令他咋舌的5000美元。  相似文献   

15.
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在他住所有一左一右两栋房子,每天会传出不一样的声音。左边那栋,听到的是1970年代的西洋音乐,听来让人就像回到了美国乡村与蓝调音乐盛行的时代。而右边那栋,听到的却是一些奇特的语言声,朋友觉得奇怪,是不是有欧洲早期梅林那样的魔法师后代住在这里,难道念的是咒语吗?那可得注意点了。后来朋友的好奇心决定他要亲自拜访这两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我去美国出差,受邀住在当地一户人家。主人威廉姆斯是一名大学教授,女主人琼斯是一名职业治疗学家。我和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生活在一起,每天能有不少启迪和感触。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女儿,年纪轻轻竟然靠自己的人脉找到了一份药剂师的工作。药剂师是美国排行前十的热门职业,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年收入达76500美元,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我心里想,在中国像这样的小女孩还是拼爹的年龄,而她却有这么强大的人脉网络,确实让人佩服。威廉姆斯  相似文献   

17.
妈妈知道我爱读报,就给我订了一份,每周逢单数的日子都有一份报纸送来。送报的叔叔姓刘.我叫他刘叔叔。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7)
6岁时,带弟弟去塆后水塘玩,弟弟沉进水里,我怕别人知道告诉我妈后挨打,便一声不吭拿着小树枝在水里掏,谁问也不吭声。弟弟浮上来后,人家说弟弟淹死了,我撒腿就跑到别人家草房里躲起来,妈妈喊哑了声音我也不吱声。后来听说弟弟被救活了,我才自己跑回来。8岁时,家里篾壳开水瓶的手柄被我拉掉了,怕挨打,又照样插进去。晚上妈妈一拿水瓶,瓶就砸在她脚上,开水把妈妈的脚烫开了花。9岁时,上学没学费,和叔叔一起去公社果园偷橘子,被抓。人家问我们是什么农,叔叔说是富农,我扯谎说是贫农,结果我被放,叔叔被暴打。9岁时,上小学一年级。上学第一天,开心极了,拎着新花布书包,边走边唱边摇,一不小心,书包脱手,正好  相似文献   

19.
鱼的权利     
去年5月初,我到美国马里兰州去探望叔叔。一天下午,我们闲着无事,叔叔便开车带我到距他家3公里之外的一个山湖边钓鱼。叔叔只携带了一支钓竿,领着我来到一个幽静的位置坐下来。我从叔叔的手中抢来钓竿要先试试,叔叔却连连摆手说:“你没有钓鱼执照,不能钓,否则一旦被警察发现了,那可是要被罚款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只带一支钓竿的原因。”我却不以为然,在这深山野湖,又没人看见,管它呢!叔叔说:“没人看见也不行。”他命令我做他的助手,给他上饵、脱鱼。叔叔是个钓鱼高手,他差不多每10分钟就能钓到一条。我坐在他的旁边,帮他上饵、脱鱼。他时不…  相似文献   

20.
夏保成 《老友》2009,(4):44-44
"拼家"养老这一新兴事物与美国的社区养老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美国的普通人到了晚年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搬到老人公寓里去住。在那里,有着相同背景或爱好的人会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楼层乃至同一套房里。入住者只需拿出自己1/3的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