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称呼与会话含义间的深层关系在语用研究中涉及较少。本文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试从两个方面对称呼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第一,称呼可以作为暗示会话含义、预设话语目的和意图的显性标记;第二,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定语境中的称呼具有潜在的语力,即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3.
小品台词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话语",具有行事句的功能,并且产生不同的"言外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台词可以分为显性的行事句和隐性的行事句。小品演员通过说台词这种言内行为,向对方实施"言外行为"。"言外行为"可以包括"宣告行为"、"阐述行为"、"承诺行为"、"指令行为"、"情感行为"等。  相似文献   

4.
公益广告传播带来的社会效益使得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青睐。文章以Austin和Searle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外公益广告实例,从言语行为理论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分析和探讨公益广告语的“以言行事”传播功能,揭示公益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效果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复是话语结构中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且重要的语言组成结构.从表层结构看,话语重复是一种“零信息”的表达,但就深层意义而言,话语重复是言语者为实现某一话语意图而采取的有意识言语行为,含有丰富的态度资源,可以表达不同的评价功能.语境中的话语重复评价功能可以揭示评价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以言行事,而商务英语也强调通过语言应用去从事商务活动,故言语行为理论能对商务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从社会文化视角探讨该理论是否适应于商务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文献研究大多将以言取效行为等同于听者一方所产生的实际交际效果;而将以言表意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归于言者一方。这一做法无疑是.将同为言者一方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进行生硬分割,有违理论解释的统一性原则。指出以言取效行为与交际效果是两个层面的现象,其真正统一得取决于言者与听者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的关联与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以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但又有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3个方面:哈贝马斯突破了奥斯汀与塞尔关于制度界限内的以言行事行为,提出了非制度界限内的言语行为,并研究了后者实现以言行事的效果必须要满足的语用前提;与奥斯汀和塞尔不同,哈贝马斯明确提出了3种不同的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在批判奥斯汀与塞尔对言语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着手,专注于译本的外部研究。以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为基础进行译本研究既能根据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考察译本的语言资质,又能根据言语的协调性规则考察译本的交往资质,对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了"言即行"的语言意义观。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语自然真实会话为语料来源,对执行言语行为的语言及副语言手段、交际者识别言语行为的途径、对言语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以及语法结构与言语行为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从语言结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对交际者有关言语行为使用的交际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对日常会话的有序性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