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这一命题,读者或许会责难道:“错了,思维不是物质!也不是物质的运动!”我们的回答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当然不能无视庸俗唯物主义和行为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失足,思维的确不能同物质等同;思维仅仅是物质的运动,本文尤其要强调的是,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有很多人研究过吸引和排斥的问题,如康德曾力图用吸引和排斥两种运动的作用来阐明太阳系等天休的起源问题,黑格尔则进一步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吸引和排斥.”①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为科学地阐明吸引和排斥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一书时,在总结概括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用大量的科学材料阐明吸引和排斥的辩证关系,使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成了自然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作为自然辩证法范畴的吸引和排斥,是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概括出来的两种基本的运动形…  相似文献   

3.
论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多重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哲学界长期将思维运动排斥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外,本文通过发掘整理恩格斯关于思维运动的论述,确证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本文提出,确认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科学意义在于,它为划分思维科学这个科学部类提供了依据,也为人们认识思维科学在全部科学及未来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推进其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本文还提出,确认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哲学意义在于,它是全面掌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掌握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关系原理的必然要求,还是全面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的统一。物质形态系指那些具有确定的规定性,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各种具体客观实在。它们是物质世界本身的一种内在的分化;物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是各种特定运动形式在它们之间的传递、转移或转化,并构成它们之间活生生的联系。运动既是相互作用的起点,又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质形态之相互作用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长期来,苏联及我国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基本运动形式。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提出,思维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一观点笔者赞同。我认为,肯定思维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对进一步完善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有关基本观点,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物质在运动中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从生物到非生物,从微观到宏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一例外。物质的运动,不仅表现在位置的移动上,还表现在它们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占有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量度同物质运动紧密相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引力场及物质的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把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运动。这不仅说明不了时间和空间何以离不开物质运动,反而会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可以分割的结论,这就潜伏着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五四运动是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问题的讨论成为学术界的-个热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五四运动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广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指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五四运动是广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狭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运动,其本身虽仍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运动,但因为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联合,所以具有明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党史教学中,常有一些同志提出疑问;五四运动既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为什么说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是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名论文中下的定义。他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生命在阴阳两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及其转化,将我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生命本身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组织行为。在生命自组织系统中,序参量——潜意识(广义)即阴性物质世界,就是生命程序和密码编制的总设计师。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阴性物质世界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生命的自组织系统与宇宙的组织系统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如无人控制与人工控制、演进与计划、自发与自觉等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而是要看到二者具有互补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思维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当然也是物质运动,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绝对对立,是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的,因而是狭义的。如果认为在此范围以外两者亦是绝对对立的话,那显然就是错误的。为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一元论,并与唯心论、庸俗唯物论和二元论等划清界线,有必要对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关于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可能有而事实上也确实有这样一些看法: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不是在物质运动之外的运动形态,而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思维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当然也是物质运动,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绝对对立,是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的,因而是狭义的。如果认为在此范围以外两者亦是绝对对立的话,那显然就是错误的。为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一元论,并与唯心论、庸俗唯物论和二元论等划清界线,有必要对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李无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颇令学术界感兴趣。他的前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在书里,他试图从此在出发去追寻在的意义,并由此建立一种生存论存在论,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主义和...  相似文献   

15.
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的错综关系使人们认为生存神学是生存哲学的附庸。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但不是把某门哲学理论搬用到神学领域。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生存哲学与生存神学的关系是存在论—生存论对存在—生存状态的奠基关系。然而,隐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是为生存哲学和生存神学共同认可的人观。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因为后者在形式指引的意义上清理出对神学所要探查的信仰经验同样有效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6.
对物质运动基本形式的划分,我国哲学界绝大多数同志都是归纳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以下概称为“五种说”)这是一种流行于哲学界的传统看法。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一些应邀来中国讲学的苏联专家就是这样讲述的。多年来,我国自己的哲学教员也一直是这样向学生传授的。在历年出版的数十种哲学教材中,凡论及“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时,也大都沿用“五种说”来加以阐述。甚至在某些颇有  相似文献   

17.
纵观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史,速度、高度的争夺始终是其主旋律,其实质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因此研究竞技体育运动的时空观,对发展速度、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战术水平以及争取比赛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简论萧红小说的时空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它基本上不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没有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形象。小说时常会出现一些明显的时间断裂,一个场景与一个场景往往形成并置的状态。时空的特殊处理形成了萧红小说形式上的散化特色。闲散的结构、稚拙的叙述构成了独特的“萧红体”,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知识有三种存在形式:意识形式、符号形式、物化形式。知识的意识形式之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知识的符号形式之载体历经变迁,当代数字化革命意味着知识以电子资讯的形式存在。知识的物化形式隐含着新知识的胚芽。知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之间相互怍用,构成知识增长的内部动力。人是知识系统的主体。弄清知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关系,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重要的是理解●孟祥林近些年来,人们从更深层面认识到了国有企业转型时期在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众多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确实显示出自身的优势。但是,人们在谈认识和感受时,往往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所面对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