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永秀  吕彩云 《学术界》2006,2(2):227-232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被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并强加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损害了两国主权和独立,并牵制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此,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修约努力。但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成功地完成了不平等条约的修改,迈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才彻底地修改了不平等条约,比日本落后半个世纪之久。两国对西方列强修约成效差异如此巨大,其中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要归结于多种历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阐明这些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江户幕府末期欧美列强叩关直至明治维新之初,日本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同列强缔结的条约都可以说是不平等条约。因此,修改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近代日本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日本被迫打开大门,分别同西方十余国缔结了条约,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是:1.允许该缔约国之人在...  相似文献   

3.
"五卅"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曾一度声援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但随后却进行对内的军事行动.在应对各种批评和决定改组政府的双重考虑中,国民党开始积极支持和主持广东各界的声援活动.国民党提出由"国民"督责执政府实行度除不平等条约.其自身却不居其任.但当执政府向各国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后,国民党却给予批驳.从国际法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分析,国民党的言动其实是为成立国民政府而实施的一种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学术研究》2004,1(10):87-92
本文尝试从条约法视角考察 16 89- 186 9年清朝的条约实践与条约观念 ,并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问题有所发现。论述分为三方面 :一、条约作为国际之间交往的法律形式 ;二、条约必须信守 ;三、条约可以修改  相似文献   

5.
李若红 《阴山学刊》2013,(4):108-111
明治时期,为了修改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通过模仿西方的相关法律制定了商法。日本近代商法的演变进程是曲折而复杂的,先后经历了旧商法的制定、商法论争、旧商法的延期与明治商法的出台,以及1911年和1938年这两次大规模的修改。日本近代商法在演变中不断融入本国文化元素,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发展与终结都与香港紧密相关。从赋予香港以鲜明特征的条约出发,将其作为研究的视角,进而探求其在整个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本文的出发点之一。香港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条约特权的关系来体现,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近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来展现。  相似文献   

7.
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变革的间接影响和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本法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两个部分,阐明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与清末法制变革的相互关系,使我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总结过去,关注今天的法制变革,进而从中吸取某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谓条约?何谓不平等条约?诺大的中华文明古国,从何时起开始同外国签订平等条约?后来为何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旧中国究竟先后签订了多少不平等条约?它给我们伟大祖国造成多大的耻辱和灾难?我国人民是怎样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才废除了这些不平等条约,并且消除了这...  相似文献   

9.
"五卅"运动中,各界人士为解决沪案提出了"废除"和"修改"不平等条约两种主张。在社会人士的意向中,这两种主张在方法上有差异,却并不存在根本对立。在临时执行政府提出"修约照会"后,国民党对之提出了尖锐批判,把"废约""修约"作为"革命"与"反革命","爱国"与"卖国"两种政策根本对立起来。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对立只是双方政治上对抗的表现,在具体处理沪案、当下解决不平等条约问题上,国民党、共产党和社会人士均认可由执政府依据国际法通过外交途径达成目标,"废约""修约"并不存在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与不平等条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与不平等条约新论陈宁关于太平天国如何对待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问题,史学界早有众口一词的定论,认为太平天国坚决否认和反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清政府的对外妥协、退让形成了鲜明对照。可是,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  相似文献   

11.
晚清不平等条约留给国人以深刻印象。在上百条约里,诚然大部分都属不平等条约,但实事求是地分析签约时清政府的动机或签约背景,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中外条约里也存在部分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2.
中比《通商条约》及《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以下简称《中比条约》)订立于1865年,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该条约使比利时不费吹灰之力就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协议关税权、设立租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殖民特权。该条约第四十六款还规定:“日后比国若于现议章程条款内,有欲行变通之处,应该自章程互换之日起,至满十年为止,先期六个月备文知照中国如何酌量更改,方可再行筹议,若未曾先期声明,则章程仍然照此次议定办理,复俟十年,再行修改”。从上列条文观察可得四项要点:(1)每十年可提议修改一次;(2)规定比国有提议修改之权;(3)但无限制中国提议修改之规定;(4)先期六个月提议修改。自订约日起算至1926年10月27日止,已是第  相似文献   

13.
外国人在华法律地位的变化,乃是评估近代中国外交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中国近代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的艰难历程中,北京政府的外交努力不可小视。晚清以来外国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在华特权开始动摇,新签约国和无约国公民在华法律地位则趋于正常化。这是包括政府在内国内各方力量,利用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的时机及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经过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为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概念的出现要早于不平等条约,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可以用"革命排满"来概括,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该口号很大程度上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成份,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引导了辛亥革命顺利进行。"五四"以后,孙中山力图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致力于为其民族主义注入新的内容,以图在中国寻找到一个可以广泛动员民众的口号,不平等条约概念应时而出。当三民主义被解释为是为了打倒不平等这一层面,而民族主义专是"对外打不平",废除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的结合就水到渠成了。苏俄与早期中共在促进孙中山将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苏俄将民族自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相结合的宣言无疑给孙中山以启迪。孙与苏俄的合作所求的不仅是外交,而是舆论和人心,争取的是寄予苏俄无限希望的国人。  相似文献   

15.
侯中军 《人文杂志》2006,50(6):131-138
研究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两个基础性概念需要厘清,即“条约”与“不平等”。只有清楚什么样的涉外文件属于条约,什么样的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我们才有可能搞清近代中国究竟订立了多少个不平等条约。相对于“不平等概念”而言,“条约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对不平等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学者们亦已注意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尝试引入国际法中有关条约概念的解释。但遗憾的是,仅限于对国际法中“条约”概念的简单引用。②在研究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形,如何运用条约概念对外交文件进行厘定,进而确定什么样的文件属于条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③  相似文献   

16.
废除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的主要内容.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和宗旨的苏俄对华宣言适应了中国人民的废约要求,以此为契机,废约成为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司马史观"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日本自明治时代开始,为了修改日本和西洋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就以西洋为目标对自己的历史做了修改.其目的,是使日本拥有一个和亚洲不同的历史外套,并使其具有"欧洲血统",以便使日本拥有一个更符合当时国际、国内现实需要的历史."司马史观"的出现,也是日本在取得战后的经济腾飞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经济胜利的心理需要而出现的产物.但是这种无视历史的客观性而按照自己主观意愿编纂出来的"历史",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要,但对于要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日本政府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相似文献   

18.
五卅惨案发生之后,社会舆论纷纷认为"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是惨案发生的根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借助五卅运动迅速成为时代强音,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大致梳理当时的舆论可以发现,时人时此议论纷纷,看法并不一致,人们在当时就开始了对这一口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巴黎和会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尝试开始 ,到华盛顿会议 ,再到与各国的修约谈判 ,直至中英新约签署 ,顾维钧是惟一参与整个废约交涉过程的外交官。作为一名弱国外交代表 ,顾维钧领导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开辟了中国自主外交的先例。之后的华盛顿会议上 ,他吸收了巴黎和会的经验教训 ,一改过去一揽子提出的办法 ,更注重于基本原则的创树 ,为具体问题的讨论与解决首先奠定法理基础 ,并使整个交涉立于主动地位。这显示了顾维钧杰出的外交智慧和重视国际法应用的外交特点。之后继续开展的中苏、中比修约等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更集中体现了顾维钧法律废约和外交自主的思想。顾维钧是经由外交途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首创者 ,是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初期阶段的一位主要开拓者。不平等条约废除 ,中国主权意义上的外交乃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美国自愿放弃在华特权的真相郭学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美国与英国政府于1942年10月9日分别通知中国,自愿放弃在华特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