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土壤。挖掘历史文化的精华,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以史为鉴,服务当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遗民史家群体的历史书写既是易代修史传统的延续,也是明遗民政治、思想、文化立场的表达,具有浓厚的遗民特色。其修史旨趣在于为故国存信史、以史经世和表彰忠义先贤。明遗民史家群体的历史编撰也体现出鲜明的遗民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史料采择、史书体例和史书的范围与主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后世所见的更始帝历史多本于《东观汉记》。更始政权代新莽政权而起,有一定的感召力,当时“人无异望”。但作为东汉官方史书的《东观汉记》,不得不对光武帝“贰于更始”有所回护,遂对更始帝及其政权多有贬抑,而这又为诸家《后汉书》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下来。在是否使用更始年号、是否为更始帝立纪、是否奉更始正朔等问题上,张衡、范晔等人持有别于东汉官修史书的立场。通过对各方观点的辨析、异议背后史事的梳理,以及史书中更始帝不佳形象的考探,可知更始帝历史确实被东汉朝廷所“书写”。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的《白鹿原》成功地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历史书写呈现出一种"生命化"的特征.所谓"生命化历史书写",即作家在解读、叙述历史的过程中融入日常人性的生命体验.这种书写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强调作家以生命体验来感知历史,表达其个性化的历史观;二是在塑造人物时充分予以人性的理解与关怀,注重对人性...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小说在进行历史书写时采取“故事新编”“古今映照”的策略,不仅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香港家国认同的模糊,也以其宿命循环的历史观以及对大历史叙述掩盖下的个人命运的关注赢得了读者的共鸣;同时,小说又通过对历史“抒情诗化”的个人重构,反映了变革前夕香港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书法史上,宋徽宗创立的“瘦金体”是在学习“王字”一脉的基础上融汇诸多名家的精髓而形成的一种书体。“瘦金体”书法的艺术特点,一是具有独创性,且能够入古出新;二是其书法在结体和用笔上特征显著,具有可识别性;三是其气象文雅萧闲、率真自然,又兼具帝王风范。“瘦金体”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仍有后人薪火相传。学习“瘦金体”书法主要不在于刻意地追摹其结体和笔画上的特征,而是在于追求它内在的精神气息。  相似文献   

7.
历史书写的兴起及讨论是台湾解严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不同作家对台湾历史提出的不同阐释,体现了台湾知识界对"如何阐释台湾"的焦虑、冲突与分歧。而这种种分歧与冲突的背后,又包含了统独对立、族群对立、性别对立、阶级对立等等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状,形成了丰富的阐释空间。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解严后台湾小说中历史书写的发展概况及特征,并做一个总体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们大都知道, 镇江是一座享誉古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被列为首批开放的长江三个口岸之一。本文论述了开埠使镇江港口腹地经济受到冲击;港口的主权遭到践踏;港口成为重要的商品转输口岸,使镇江港口的发展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性别制度对于古代史学的影响是当今人们较少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包含两个视点投射视角:一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视角下建构的妇女形象;二是少数的女性历史书写者视角下展现的妇女。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占据社会话语权力的男性,不仅决定了古代史学史上历史书写中构建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也规训了在当时社会性别制度下的女性的历史书写。回顾、分析古代史学史,历史知识生产的文本书写,一直是男性话语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支持的体现,无论是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还是女性自己的历史书写,我们都会看到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所建构的对于女性从身体到灵魂的完全的规训与控制。传统社会的男性在"知识"的支持下,攫取了对于女性的控制权,女性则在"知识"支持的权力压抑下,让渡出自己的权益,在历史书写中将性别价值泯灭,只是其表达价值一如男性。认识传统史学史中非公平的性别建构,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1.
夏蒙·埃蒂既是艺术家也是人类学家,这使他具有对于历史及自己艺术的定向能力。面对犹太族群浩劫的历史,及浩劫后犹太文化在柏林历史中的"缺席",他涉猎大量档案资料,孜孜不倦地埋头研究,犀利地审视历史事件,使用从档案中找的图片和文字记载,作为构建作品的基本材料,并将收集到的那些丝毫没有艺术性可言的信息资料加工成艺术品。在欧洲举行的展览中,他以影像的方式进行视觉书写,彻底揭露那段历史中被扭曲的信息,修正那段被人遗忘的历史。他将这种探索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中去,关注除了大屠杀之外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传达自己对于社会的批判。视觉书写为人类带来了艺术认知的新体验,具有整合力量,使他的作品能为公众提供对历史真实的反思,这使其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历史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流淌千年,从杭州到北京,南来北往的船队在这条水路运输线上航行,既承运着南北方的粮食和货物,也搭载了南北方的文化和人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京杭大运河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运输大通道,更加成为连接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之脉.如今,大运河有了更多、更新的变化和意义,但我们不能忘记,京杭大运河在数千年的流淌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品格,它是一条完整的河,是一条历史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的河.这种独特的历史品格也赋予其文学书写以不同的视角和鲜明的特色.在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中,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文学书写交相辉映、互为建构,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别名格雷斯》采用了多声部的叙事方式、互文性艺术,以及情节安排上的虚构性和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建构了19世纪中期加拿大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受压迫的社会现实,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获得了有效的话语权.作家试图在小说文本中还原个体经历中的历史真实,修正被主流历史改写和边缘化的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策略体现了作家对于官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及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真实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以著名农民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的情妇伊内斯为叙事者,讲述了伊内斯与萨帕塔之间的情感纠葛及其在革命期间所承受的灾难和伤痛。小说赋予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失语者以叙述声音,通过文学想象解构并重塑被卷进历史事件的个体的形象,从而“真实”地再现墨西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叙事者伊内斯之口,对主流叙事中所浸淫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因做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崇祯南迁之议是明廷北都覆亡历史的重要环节,此事件在入清后引发了持续讨论。部分明遗民群体借史论表达对南迁未成的惋惜,分析其可行性,赞颂崇祯帝“死社稷”之举。清廷新贵对遗民话语加以采择、改造,发官方话语之嚆矢。随着清廷统治日固,官修《明史》进展加快,关于崇祯帝的评价几经反复。乾隆后期以降,否定崇祯君臣的观点成为主流,多数学者从政治反思转向学理分析,对南迁之议的探讨秉承官方论调,“国君死社稷”成为咎由自取、不通经典的反面教材。此事件历史书写由遗民到官方的话语迭嬗,正是清代明史学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下曲折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镇江地处长江南岸 ,是一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 ,但无论在物质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特征上明显带有北方的特征。这是因为自先秦至近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大量的北方移民不断地南下 ,对镇江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徽宗朝总体上政治昏暗、腐败,但是在考核官员方面却做出了许多努力.在考核中央官员业绩时,既注重量的指标,又注重质的要求和办事效率,对改进六部官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办事效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考核州教授时,注意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其考核标准,以免评优过滥.在路级官员的考核方面实行了监司互申考课法,并针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对考核工作的监察力度.尽管宋徽宗朝在官员考核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但是,其过分注重考核地方官员财经业绩的做法与官场腐败相汇合,作为单项管理制度的考核制度的改进,不仅无助于政治腐败大环境的改善,反而导致了官吏的横征暴敛,激化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与威廉斯是中美两位同时代极具本土意识的乡土作家,他们毕生坚守为人类立命的创作理念,对历史进行深入体悟与深刻反思。其思想主题大致经历了从“个体性”延伸到“群体性”进而提升到“类性”的过程,其文化视野也从本土拓展到整个人类、从过去延伸向未来。他们积极关注人性、深切关怀人类整体命运,其艺术思想远远超越他们所身处的时代,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既需要客观的"科学式"再现,也需要借鉴艺术的诗性建构方式.艺术能够以一种极为独特而敏感的方式洞察、反映现实.历史书写者要怀着真情实感去书写历史,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可以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呈现的多元化.历史书写中的诗性建构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随意书写,而是要以遵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公认的价值判断为边界与底线."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历史的诗性建构有助于实现历史阐释的增殖,有助于更好地达成一种更为丰富而鲜活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悄然兴起,城市蕴藏的文化资源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不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散点化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概括、提炼、升华和整合的过程,它是城市文化旅游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结合镇江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以及客源市场开发中存在问题,镇江应确立城市文化旅游和短期休闲旅游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和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