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中国经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效益,但不是对经济数量分析的否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溯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数量分析。相较于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质量的数量分析,其逻辑过程包括数量性和质量性的统一、历史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证性和抽象性的统一。基于质量的政治经济学数量分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价值旨归指明了方向,即通过量和质的统一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质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3.
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山西省经济的绿色发展、高水平崛起注入了新动能,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寻找山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文章对旅游业发达地区发展的思维和模式进行剖析,发现政府、行业和企业以各自不同角色为出发点,在注重业态融合创新、优化服务体验、铸造品牌特色、用数据服务决策、以品质引领方向等方面做出贡献。为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省应转化角色,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提升、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文化旅游统计管理体制的建立、文化消费力的培养等为发力点,重新整合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助力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从追求量转变到重视质、从关注"硬需求"转变到强调"软需求"、从着重"生存"转变到注重"发展"的新需求。基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区域分布、资金投入、师资水平、入学机会等不均衡不公平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强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分布均衡;有区别、有重点、有层次地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优势,解决地区之间师资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改革高校招生机制,确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新时代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全球竞争能力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变革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迫切战略要求。为突破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人才培养需求、教育效果评价、资源平台建设和生源质量挑战的四重现实困境,需要从六个着力点探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实现路径: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和服务国家发展为目的的顶层设计;建强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实施以质量为导向和多样化评价方法的科学评价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资源平台建设;改革以考查综合素养和优化选拔方式为重点的招生制度;加大以政府为主导和多渠道共同发力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社会管理全面转型为社会治理,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首先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步骤,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社区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与社区居民弱关联、制度建设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要精准定位,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强联系;依规行事,构建完善、合理的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以强补弱,以合作共建助力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扫清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CPTPP与中国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关系,通过梳理CPTPP的发展脉络,利用比较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研究CPTPP促进中国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路径。研究认为,加入CPTPP能够促进中国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资的透明度、可预测性,加大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走出去步伐,在科技前沿、数字数据、智能芯片等领域开拓新机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了减少与CPTPP贸易规则中的分歧,中国需要在政府采购中的采购主体、范围、优先条款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国有企业的非歧视原则、商业援助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在电子商务、数字贸易开放、数据跨境流动方面进一步放宽监管和限制,进一步完善劳动和环境法制建设,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基于1997—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因此,中国应继续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围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到地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均强调了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如何耦合协调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与数据可获取性确立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间耦合协调模型,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对15个副省级城市2016—2019年三系统和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各区域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关键指标等问题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系统间耦合度均较高,系统间存在较强关联,且低耦合度等级城市正逐步追赶,但城市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城市面临进一步失调风险。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副省级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子系统指标与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关联较强,各区域强灰色关联度重合指标偏向协调、绿色、共享等方面。据此建议兼顾三系统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因地制宜缩小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同时发挥各经济圈合作优势,实现要素协同共享。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态环境内涵的多样性,结合传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从环境质量、排放强度、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4个维度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提出指标量化和评估数据预处理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2010—2019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由“缓慢增长”向“波动下降”转变,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成为改善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主体可从循环经济、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角度进行生态环境的整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对外贸易70年发展强大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曲折探索(1949~1977年)、改革开放不断扩大(1978~2011年)及深刻变革和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3个阶段。7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和进出口平衡在整体上不断完善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研究总结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与贡献,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经验:实践方面,中国坚持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变革的与时俱进,独立自主与积极参与国际交换相结合,后发优势与大国优势相结合,适度市场保护与不断扩大开放相结合;理论方面,在国际大循环与市场多元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兼用互补、“大经贸”战略、综合平衡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面总结经验,丰富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思想。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增长是互利共赢的,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完善国际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是中国对外贸易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巨大的运营规模、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中国速递物流产业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其在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等环节得到了初步应用。随着人工智能与速递物流产业设施网络、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它将从网络智能化、运营高效化、发展绿色化、服务品质化、产业协同化、治理现代化六个方面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解决基础数据不完善、“信息孤岛”严重、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从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标准供给和数据共享机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人才培养、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路径,以扩大内需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为主轴,研究对外贸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战略性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应抓住“十四五”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工业化,发展数字化、“智能+”等先进制造业; 利用政策引导服务业转型发展,探索数字贸易的独特优势,做大做强服务贸易出口; 不断扩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覆盖范围,通过国内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争取更大的贸易便利化和发展空间; 持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中国企业品牌; 适时扩大进口规模,重视资本品、消费品及服务贸易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对双循环各个环节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的焦点有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及建立和实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4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改善人口结构,落实“三孩政策”这一新人口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人口政策实施的宏观背景,分析中国人口结构转变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政策选择。研究认为,正确认识改善人口结构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新人口政策,实施积极应对国家老龄化战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拉动内需扩大,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协调人口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规规范的方式统一西部大开发的各种政策 ,依法促使西部地区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 ,是确保西部开发整体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制度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结构性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主线 ,依法开发是西部成功开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增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的变动趋势,并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发展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带来了全新机遇。将互联网发展、信息不对称和银行信贷质量纳入分析框架,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详细论证互联网发展减少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和效果。结果发现,互联网发展能够提升银行资产质量,有助于控制信贷风险。互联网发展不仅提高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事前沟通的频次,还在事后增强了银行贷款的监督调整能力。除此之外,由互联网催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信贷质量有正向溢出作用,这是互联网发展影响银行信贷质量的间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依据,分工可以促进专业化,实现微观分工、宏观分工和国际分工的衔接,实现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衔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蕴意是改善和调节劳动分工,促进中国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循环为主体的旧的分工体系向以国内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分工体系的转化。从分工理论视角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出发,构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是以分工理论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前提,大力发展新经济体系; 构建具有自主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消费引领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体系; 把国内流通与国际供应链体系相融合,推进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用优进优出的发展模式,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