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目标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文化特征,它显示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高起点、高要求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景观设计与评价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阐述道路景观评价的概念、目的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层次分析法在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设计与评价中的运用,运用专家系统法建立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次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分析计算,最后结合景观综合指数法,对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环境进行评价,为评价大学校园道路景观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模拟和营造自然植物景观,集中地采用多种植物造景手法。以问卷方式对来园游客展开调查,研究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和游憩环境的感受情况。调查游客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居住地;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公园的各个游憩区和景点。通过统计游客对不同类型的观赏植物、植物群落、植物空间环境和植物景观的偏好程度,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观花植物、乔灌草混交群落、半封闭的植物空间和林中溪流景观是多数游客的最爱;不同性别、年龄游客的偏好程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校园的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园的硬件构建,比如文化设施以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它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的悉心布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空间场所,使它们成为高校校园隐性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理论的高校校园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高校校园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评价。将高校校园景观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对校园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并以郑州大学新校区景观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高校景观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观偏好特征与目的地选择决策直接相关,收集马蜂窝旅游网五台山相关旅游照片,采用色彩分析技术,形成11种色彩与景观的对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划分旅游者景观偏好的核心/边缘部分.结果显示,五台山旅游景观偏好呈现明显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古朴"为基底的聚焦类景观群,以"小清新"为基底的喜爱类景观群,以"多彩"为基底的偏爱类景观群.据此,提出五台山旅游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游客对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偏好。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睡莲群落、芦苇为优势种群落最受游客欢迎;(2)游客对植物观赏特性偏好程度依次为花>叶>果>茎干;(3)游客最偏好四季有景可赏的景观;(4)年龄、文化程度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存在显著相关,专业背景及环境意识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不仅反映了学校的特色,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为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大学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提出了对师生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生活学习空间的景观营造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从校园景观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的重要性,强调根据高校各专业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体现地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以榆林学院景观现状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和谐校园为思想内涵,以和谐文化为表现方式,将学校的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校园文化、舆论宣传融为一体,对创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进行总体的感受、认识、评价、研究和总结,以实现大学和谐目标的价值追求,提升大学和谐文化精神、境界、品位,推进大学和谐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2.
西南交通大学郫县新校区景观环境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设计在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郫县新校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地方历史文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设计中结合新校区的地形地貌,使设计的主题与历史和地域紧密联系,以象征一种新生命的孕育。同时,该设计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将大学园林的构想充分运用于整体规划设计中,营造了一种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与平衡,从而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校园环境景观的营造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厦门4个民宿旅游集聚区的实地调查,借鉴景观领域的景观组成,从受访者景观自然度、景观偏好、行为意图和个体属性等4个方面对民宿景观的构成及其组合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民宿景观基本可由远景、中景、近景构成。(2)受访者对远景的景观自然度、景观偏好和行为意图的评估均值最高,近景第二,中景最低;且远景和近景中的自然类景观类型会显著影响受访者的景观自然度、景观偏好和行为意图。(3)远景、中景、近景的组合中,受访者对"远景×中景"与"远景×中景×近景"的景观自然度和景观偏好具有显著差异。(4)在性别、年龄、收入可控的情况下,受访者的民宿景观自然度和景观偏好与其行为意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发展建议,以期对民宿业主的民宿旅游开发提供选址、择景、景观组合、景观自然效果等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游客文化差异性特征对其景观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游客的景观偏好是进行跨文化旅游市场研究的基础,但具体的个体差异比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或不确定性规避究竟对游客的景观偏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结论。本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区为例,选取了7类主要景观类型、19个具体代表景点,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照片评价法面向游客进行调研。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研究发现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居住地都与景观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不确定性规避、年龄和景观偏好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潮汕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潮汕地区生育偏好呈现出从单一的男孩偏好向多元化生育性别偏好变化的趋势,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需求、文化需求、家庭需求和情感需求。这四种需求互相交织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自呈现出转化、淡化和延续的趋势,推动生育性别偏好的多元变迁。潮汕地区的生育性别偏好变化具有地域特殊性,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表明性别平等的实现仍然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需要借助强大的外力推动性别观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市白马河、晋安河、安泰河的河岸空间景观为调查样本,采用认知模式与心理物理模式进行测试调查,发现大众普遍认可对河岸景观进行升级改造,而个人不同的特性、自然多样性的运用和景观空间的规划都会对大众景观知觉偏好产生影响。建议在进行河岸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针对大众的不同特性需求对河岸景观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要注意充分运用自然环境元素,科学设置园林小品并加强商业空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大学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时代背景和它的教育功能分析,提出几条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措施,强调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应成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完整意义上的景观成本应包括直接成本、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成本三个组成部分。在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投入、低维护、低排放的生态友好理念是景观设计学科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低成本景观设计所应贯彻和传达的核心性内容。真实朴素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本土化优先的技术方法是低成本景观设计的两条基本原则。以双鸭山南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在场地改造、材料选择和植物配置等方面降低景观成本的具体生态学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廊坊市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廊坊市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调查,利用植物种类、种数等指标,对绿化树种应用频率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均高于廊坊市园林绿化总体水平;常用绿化树种少于廊坊市常用绿化树种;植物群落中树种组成雷同者较多,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公共偏好法对各高等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校园景观布局评价的调查,分析了校园的硬环境如何与师生员工的心理需要相吻合,作者提出大学校园的绿化应适当扩大植物群落面积,提高植物种类丰富度;以人为本,创建特色校园景观;发挥校园绿化的文化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操、品德和文化艺术的熏陶;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