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对其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提出合理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庄秋琴 《现代交际》2012,(6):250-251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播工具,凭借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和丰富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危机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的同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俞红蕾 《青少年研究》2013,(4):53-55,64
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大且数量最为集中的群体,其网络使用行为文明与否、网络道德水准之高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地区的6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时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高速普及的重要受众,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显著。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移动接入设备的普及和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极大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就当前形势下新媒体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变化等背景,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新媒体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凌琦 《公关世界》2023,(9):114-116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改变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构建“线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生态知识讲授模式;丰富“生态理论知识+绿色校园文化+主题社团活动”相结合的生态知识传播形式;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教育联合机制,切实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网络舆情更是因为内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分析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采取有限措施予以应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秦冰馥 《现代交际》2013,(1):256+25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微博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高校教育者,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在"微时代"下的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翁清华 《职业》2016,(21):75-77
自2015年“两会”以来,“互联网+”开始成为各界的热门话题,教育界紧锣密鼓地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探究与尝试,部分行业企业也开展了“互联网+培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本文借鉴现有的一些研究实践经验,对“互联网+”时代重构中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培训管理、培训师、培训课程、教学、学习等应用要素展开探究,提出了重塑“互联网+”中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以期早日完成中职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共生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沈培培 《公关世界》2022,(12):98-99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高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而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明确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实践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密切。对138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空间自我意识得分相对最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且现实生活中更易得到认同,但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内心接受程度相对最低;网络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网络素养中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最大的是网络责任与道德,其次是网络关键行为能力。这些结果为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大学生抵制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既要对大学生运用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又要注重对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引导;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又要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及完善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不在沉溺于虚拟世界,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早已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文章立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曦 《职业》2016,(8):32-33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理念对技工类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从加强德育教育、构建网络校园文化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技工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技工类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如破竹,导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大学生群体为例,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这同时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网络领域的秩序也同样混乱不堪,网络道德成为了当前社会亟待正视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及引导机制方面作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境差,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特殊性、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如求职履历造假、考试作弊、违约、不守助学贷款承诺等。本文对这些非诚信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构建信用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深化大学生诚信道德实践教育;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塑造诚信道德的楷模和表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时代下,以多元化、大众化、交互性强为特点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体心理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自媒体的概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其给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理念推广、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等角度对进一步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融入到各个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成不变,也需要互联网的参与。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三个方面影响,分别是思想教育对象、思想教育主体、思想教育内容。详细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程规划应该宏观地从观念转变、环境营造、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考虑。全面叙述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应该采取三方面措施,分别是搭建思想教育平台、跨界教育平台整合、完善思想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