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作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既具有一般性社会冲突的特点,又深深打上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烙印,具体表现出事件发生的频繁性与规模性、矛盾累积的长期性与突变性、行动方式的非理性与暴力性、利益诉求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群体行动的偶然性与无组织性、事件成因的多样性与同质性等征象。面对频繁发生和各具特色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应以“常态心理”正确看待。要以“未雨绸缪”加强预防,要以“防微杜渐”密切关注,要以“制度调控”妥善处置,要以“亡羊补牢”认真反思,切实防止和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更,阶级阶层的进一步分化,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摩擦相应明显和突出,导致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与社会急剧转型的深刻背景紧密联系,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只有立足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现实,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产生根源,通过深化改革、扩大民主、推进法治,广泛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化解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与中国其他群体性事件都发生在社会转型的场景之下,却又往往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因果机制。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征、发生机制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较全面调查了阜新市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对比总结转型期内群体性事件变化情况,分析和描述阜新市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旨在为阜新转型十周年社会安全情况的总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在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矛盾与利益冲突及风险社会中社会心态不稳等因素;辩证地解析群体性事件造成的风险后果:既有社会失序与损伤、社会恐慌等消极的风险后果,也有缓解社会冲突、防止社会瓦解等积极的作用;提出个体、组织、国家与政府、媒体等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治理策略.以期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规避与防治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新旧体制交替、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整体结构转变的背景下,人民的政治价值观念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得不使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之间要进行博弈来获得有限社会资源的归属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安全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构建社会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与社会的安全是分不开的,安全是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有利于预防和消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试析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使农村社会的隐性矛盾逐渐转化为显性,与此同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但却没有给农民足够的制度化表达空间,因而使显性的矛盾自然就转化为群体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本文试从对当前农村中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成因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群体性事件具有多发性、对抗性和处置难度大等特点,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此,要深刻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为当时处理执政者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策略,对于当前执政党"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第一,要以常态化的心态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第二,要讲究策略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第三,要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调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深化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及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探寻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群体性事件属于集体行为研究的范畴。中国社会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在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相关联的社会心态现象。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由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引发的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状况;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了阶层分化基础上的社会冲突意识和泄愤情绪等消极社会心态;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社会信任特别是民众与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的状态。简要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心态失衡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储备了基本的社会心理能量;社会冲突意识强化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边界激活作用;社会信任的缺失削弱了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效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浅析了在处置群体事件中如何掌握和运用好心理战战法的特点,以最小的代价平息事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有力打击不法分子。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是社会转型期数量较多、影响较广、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宁夏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经济因素所导致.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产生的复杂性,寻求以疏导为主的解决良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加速期,各种利益主体分化组合,利益群体逐渐显性化,出现多元化需求,社会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空前尖锐和激烈,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就是集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新的组织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基于民间组织在防控群体性事件中具有促进利益诉求、政治发展、利益协调和制度创新等功能,可以构建民间组织发展的政治、法律、政策、体制和管理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究其源头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也有当事人法治意识淡漠的主观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沓,不作为,致使一些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由小事情演变成群体性大事件。虽然其呈现多发性态势,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向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转变趋势,但它不是要推翻党和政府,而是迫使政府满足自身诉求,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构建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建设透明公正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农民法律意识教育与养成,完善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化解制度,强化重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预控,才能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群体性事件是社会风险的风向标、政治生态的曝光台、社会矛盾的聚光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群体性事件的这些积极功能使党和政府意识到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社会风险、社会矛盾以及政治生活的消极腐败现象,推动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全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淮海文汇》2006,(6):12-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快步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群体性突发事件多变突起,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分析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探索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是一件十分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依法保障大学生 权利、建立校园法律秩序、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现今,高校群体性事件治理 还存在着大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管理者的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学生管理法律法 规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应从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高 等教育法律法规等路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因结构性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遇到一定的环境场所,诱发因素后爆发出来的事件,增加结构性压力的经济学原因是产权界定不清、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结构性压力的措施是清理产权界定规则、减少政策的前后不连续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帕累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