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孟 《公关世界》2023,(8):103-105
加强学风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双高”建设工作,提升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一流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学风激励机制,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激励机制存在着激励方式较单一,激励主体不多元和激励周期不完整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全面激励理论”相关观点引入学风建设工作,提出高职院校学风激励策略的优化路径:基于学生的特点,建立“全程”学风激励周期;基于激励的主体,构建“全员”学风激励格局;基于学生的需求,探索“全素”学风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生涯道路上,我们会收获成功的喜悦,也会面临挫折和压力,中职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存在对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高,学校缺乏职业生涯管理机制,教师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淡薄,致使组织和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受挫等问题。为此,本文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建议,通过发挥能动性,激励和培训学习等方式帮助中职教师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0,(5):15-1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等养老需求基本满足之后,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他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单调生活,而是期望能够同时满足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知识教育、政治参与等多样化的高层次需求,以体现自身价值,维护健康,实现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严智雄 《职业时空》2008,4(1):69-70
高职教育服务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能够提供的不仅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又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特殊产品。即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存在着个人和社会的二元需求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的二元需求主体既有一致的利益关系,又有彼此的矛盾冲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也有其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除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外,也需要依靠大量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专业人才,在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方面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和近年的理论探索,决定把“学会教育”作为我们的理论体系和办学特色。学会什么呢?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教育的具体内容是:(1)学会学习:①掌握课本知识;②学习前人探索知识的思想方法;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为终身教育准备长期受用的条件。(2)学会生活:①生活自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②发展个性,培养情趣Z③强体魄健心灵,追求美,爱劳动;④学会参与竞争,学会解决矛盾。(3)学会做人:①“…  相似文献   

7.
李亚男 《现代交际》2010,(10):152-152
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带领人们走向富裕的同时,使我们的教育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在现代社会中,教师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职业,身在其中者,非一句“喜忧参半”可阱概括。那么,今天的教师,该拥有怎样的为师心态呢?我个人认为,现代的教师,面临社会、工作、个人重重的压力,实在是需要一份淡定从容的专业心态。这种心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  相似文献   

8.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但当前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认证标准模糊、引进专兼职教师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据此,应建立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激励力度,以满足旅游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烟台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绝对数大,增速逐年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115.5万,比2008年增加3.7个百分点,占全市总人口的17.69%;“未富先老”,老年人需求与社会供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养老服务机构少,从业人员不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有效社会供给的差距大;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文中主要分析了企业政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等措施,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走入认识上和培养上的误区,同时遇到人才流动机制不畅和“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缺失的困境。对此,本文提出通过集团化办学解决政策机制、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问题,有效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方嘉  章车敏 《职业》2016,(12):53-54
新型城镇化给农村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中职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提高,其教育管理要适应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本文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六个结合:在培养目标上应把服务于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上把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在育人策略上把因材施教原则与严厉关爱包容赏识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在管理模式上把规范的民主管理与柔性的生活引导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上把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在评价模式上以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为主体与多元综合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从满足军休干部政治、生活、文化“三大需求”和发挥军休干部政治、技能、整体“三大优势”入手,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 多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为全面提升军休工作水平,从满足军休干部政治、生活、文化“三大需求”和发挥军休干部政治、技能、整体“三大优势”入手,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既提高了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又进一步树立了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黄瑛 《社会学》2007,(3):62-64
“啃老族”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上的,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帮助“啃老族”走出人生误区。一是要抓思想教育,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啃老族”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8.
梁芳  崔凌霞 《城市》2010,(5):52-55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各种需求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国情之一。因此,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友岩  何春晓 《职业时空》2008,4(3):120-1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营国际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外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态势,“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外语类专业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是“专才”:一方面,语言表达和书面的基本功要过硬;另一方面,外语与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应该很好地结合。适应新形势,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针对当前新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的体系、方法做出调整改革,来适应新的环境下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问: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何不同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据法律、法规,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各国社会保障项目各有差异,根据我国国情,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它覆盖的对象是全体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