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关键举措。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利用好数据化设施,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绵延不绝,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文化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一国主体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一脉相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需要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了国家与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伴随着改革开放,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责任感;传承中华红色革命文化,凸显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地域性;接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唤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道路自信,还是理论自信,抑或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为了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我国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准净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意义重大。本文审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对策,试图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强化河北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河北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文化与自强意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安全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其根源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从其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来讲,为推动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应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推进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极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生命源泉与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希望的大事。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民族进步的基石,必须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但受当今错误思潮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的模糊化和理解的片面化。基于此,本文在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三条培育路径:增强高校文化氛围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增强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玉梅  彭剑勇 《现代交际》2023,(11):77-83+123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征程上,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关键在于遵循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历史逻辑上,爬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时间轴线,掌握历史演变规律;在理论逻辑上,以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逻辑起点,深度领悟核心要义;在现实逻辑上,在历史与现实、守正与创新、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下,厚植旺盛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文举 《现代交际》2023,(2):82-89+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几千年来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文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不仅不能丢弃传统文化,还要加速创造性转化,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双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理清“双创”的维度和限度为契机,从而更好地探索推动“双创”的实践路径。“双创”的实现必将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关乎大国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占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积累强大自信的必然结果。阐明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理论本色和现实诉求,能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有效依据。实践是理论的归宿,新时代只有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确保政治定力、培育公民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力等现实路径,才能真正让文化自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要让少年儿童知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在德育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孙悦 《公关世界》2023,(1):72-73
认识文化来源有利于正视本民族文化,反思文化面临的现实挑战有益于时刻注意文化发展的危机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路径的探析更有利于加强本民族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坚实底气,将建设文化强国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增强中国人民对本民族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在不断创新探索中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