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福龙  马欣然 《职业》2023,(7):40-4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是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现代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吕斌 《当代老年》2014,(10):49-49
我国古人对“三”这个数字十分喜爱:天、地、人被称为“三才”;日、月、星合称为“三光”,而在养生方面亦是如此,古人养生三字诀,好学易记,我们可以潜心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高校思政课作为宣传和强化党的基础理论成果和大政方针的主渠道。将党的最新理论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头脑,  相似文献   

4.
李莉 《公关世界》2024,(2):55-57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思想特点和心理特性,统筹全面布局、强化高点谋划,充分整合校内外力量与资源,从三个维度整体性推进、协同性突破,组建基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思政大课堂”,构建实施“三维三课”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模式。全力上好本校“思政课”,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利用本校现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园文化环境,强化课堂外实践教育作用,坚持“三维三课提实效三全育人育新人”的实践思路,打通思政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5.
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我国则是患肺癌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对于这一可怕的“健康杀手”,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肿瘤科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提出了“围、堵、歼”三字诀的防抗肺癌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发展学生记忆能力从儿歌引趣巧教拼音、猜谜引趣巧教生字;抓住规律利用“变魔术”和拼玩游戏及分析声旁形旁记忆汉字;对易混淆的知识用比较分析和口诀记忆法记忆、利用背诵等多方面,激发好胜心,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叶研 《金色年华》2010,(1):15-18
姜松在白板上用水性笔写了一个象形汉字——“教”。他转过身来,向学生解释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是手执教鞭,带有管理、管制意味的知识传授,而现代常见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问答切磋的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8.
李永新 《职业》2016,(9):50-50
为了提高技工院校法律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本文对“三步二议”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说明。“三步二议”课堂教学包括个案举例、知识探究(一议)和应用拓展(二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应当是具备法律素养的综合性人才,针对法律素养不高的整体状况应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共同努力,具体而言,应将法律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基础课程作用的同时增设法治类公共课程;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法治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将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确定为该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落实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法治意识培养的主渠道。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揭示出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3月14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中华大家园”创业家园举行“童缘就业”援助民族地区青少年就业培训开学典礼。“童缘就业”援助民族地区青少年就业培训计划由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和中国关工委公益文化中心联合发起主办,计划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用3~5年时间,每年覆盖5个民族县市,每个县市计划培训30名特殊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就业上岗,并力争培养一批民族地区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2.
夏中芹 《职业》2012,(35):104-105
当前迫切需要改革技工学校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今日说法"模式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律知识教育。故事化叙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案例点评充分体现教者的主体地位;心灵感悟突出德育目标。只要教者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合理安排各模块的教学时间,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就一定能达到"今日说法"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革新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外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起步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目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虽然存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氛围等的缺失,但是也具有开放社会青少年主体性创新人格和创新内容增加的优势。因此,要建立专门教育机构以提供技术支持,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的比重,完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上来,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文章首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心理育人的策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父母、家庭长者运用一定手段与方式,有目的地塑造家庭成员的特定品质、形成一定人生观、道德观、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生产技能等的社会现象。现代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有何联系?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有的同志认为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在消失,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首先,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仍然是我国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我国新婚姻法继续明确规定“父母对子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子不教,父之过”也仍是我国人民的社会心理与道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法科学生作为法治建设重要的新生力量,在增进其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针对独立学院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平台     
《老年人》2010,(7):52-52
长沙市关工委开展“学英模、读好书、树美德、做新人”活动 长沙市关工委确定2010年为全市青少年“读好书活动年”,拟在青少年中开展“学英模,读好书,树美德,做新人”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活动要与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用英雄模范感人的事迹教育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世纪,青年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住适应现时青少年教育的新观点,以使青年受益的幅度更大些,这些视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知识经济与人文教育“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推动未来发展动力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这些因素将会创造经济奇迹”。“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的经济,知识信息将成为这一经济形态中运行的电流,而教育则是产生电流的发电机。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张鸣 《职业》2023,(3):74-76
以教师、教材、教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是指导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分别对应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其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教材改革是基础,最为关键。“校企双元”开发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适应产教融合的趋势,是“一校一策”的体现,更是培养企业行业所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诉求。本文着重从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点、建设必要性及建设思路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共青团中央制定了《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实施纲要》,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重点。它包括:(1)情少年公民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努力具备与我国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品德、知识、技能、情感,使青少年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合格的劳动者,旨在提高青年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3)实施“大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大专院校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创造力的发展,完善其智能结构,造就一支跨世纪专门人才的后备队伍;州举荐优秀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