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归故里后,他千方百计为乡亲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已然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当家人、带头人和精神支柱,是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热心人。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员杨岳山,原是湖南益阳市资阳区农办副主任。1995年退休后,他自愿还乡当农民,带着妻小回到了老家新桥河镇五房洲村。回乡4年,他同乡亲们患难与共,时刻把群众的利益牵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大家干实事办好事。乡亲们说,老杨办了6个服务站,站长站员都是他自己。老杨自费订了7种报刊,自己读,也借给乡亲们看。工余饭后,乡亲们爱上杨家坐一坐,老杨就趁机给乡亲们宣讲政策,解释法律,化解邻里纠纷。乡亲们既学了知识,又亮了思想,都称杨家是村里的“学习宣传站”。前年,老杨在家里装了一部程控电话,为的是与外面联系方…  相似文献   

3.
在桃江县武潭镇五房湾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单瘦老人,身背绿色邮来,不辞劳苦地走村入户,把一份份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他叫薛太白,是乡亲们称赞的山村义务邮递员。五房湾村地处边远,交通不便,邮件投递困难,群众常为不能及时收到信件报刊而发愁。1986年,薛太白从金矿退休回村,就当起了义务邮递员。他自制邮袋,定时定点到公路边等候乡邮员,然后把接到的邮件直拨到户。乡亲们都说薛爹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一片赞扬声中,薛太白没有满足,他想到要进一步扩大无偿服务。村里南下打工的人多,因而汇兑多,书信往来也多…  相似文献   

4.
在乡间     
刘火 《金色年华》2008,(10):45-46
瓷碗 瓷碗和土一样的颜色,不经意,就会忽略它的存在。当然,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它。特别在炎热的夏季,乡亲们端出一个个瓷碗,大同小异同成一朵朵轮圆,存各自的手里摇动,你就会感到.是这些不强眼的瓷碗喂养了一代代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前,淮北青年张力应征到淮南服役。在部队时,他看到当地的群众依靠栽培橘子赚了钱,致了富。三年后复员时,他也买了一些橘子苗带回了家,并以低于成本价卖给附近的群众栽培,希望乡亲们致富。谁知道几年后当这些树苗长大结果时,果实不仅不是淮南的大橘子,反倒像淮北的枳子。乡亲们的血汗自流了,张力为此十分着急。尽管他多次向乡亲们解释,仍有许多人不理解,并把张力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6.
父亲与酒     
杨家建 《老年世界》2011,(17):20-20
父亲是个酿酒的行家,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酿的酒酣醇清甜。我是闻着酒香味长大的。乡亲们都说父亲酿的酒十里八乡无人能比,每天都有人来家里打酒,逢年过节更是踏破了门坎。看着乡亲们来打酒,父亲总是热情地接待。每逢来客,不论是谁,只要一喝到父亲的酒,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7.
听父亲说古     
讲故事,道传奇,侃神话,在故乡民间,统称为说古。 村里人都知道父亲是说古能手。即使在解放以后,在有了电影可看的岁月,听父亲说古,乡亲们似乎仍然怀有经久不衰的兴致。  相似文献   

8.
《老人世界》2008,(3):33-33
“只要一心为老百姓琢磨点事儿,心里就踏实,睡觉也安稳。有人问我这么忙活图什么,其实,我就图让乡亲们从黄土地上多得到些实惠。”杜连弟多年来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一直不知疲倦地奔波着、忙碌着。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品格     
侯法洁 《老人世界》2014,(12):25-25
母亲常春芝离世已经14年了。她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女性,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是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品格优秀,至今为乡亲们所称道,也深深影响着她的儿孙们。  相似文献   

10.
一句话新闻     
他离休25年未报销一分钱医药费;他为帮扶贫困学生拿出自己工资和养老金5万多元,30多年如一日;他为了乡亲们行走方便,经常修桥补路。他,就是离休干部,原建始县景阳镇林业站站长陈泽书同志。  相似文献   

11.
倾听     
《现代妇女》2010,(6):4-4
乡亲们的灾难就是大家的灾难,乡亲们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乡亲们失去的亲人也是大家的亲人。我们共同对他们表示哀悼。目前救人是最关键的,一个人也不要放弃,救援工作一定会做好,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们的生活安排好。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支撑     
生命的支撑李倡平,朱兴华在临湘市桃林镇通往山村的小路上,常常可以看见一个瘦小的老人,拄着拐杖,挎着一个装满书籍的旧书袋,走村串户地为乡亲们传送着科技信息。他就是全国扫盲先进工作者、72岁的退休教师喻良南。1980年3月,喻老师因癌症做了手术,学校照顾...  相似文献   

13.
高立新 《老人世界》2014,(12):57-57
抚宁县大新寨镇的乡亲们都知道,每到农历每月二十这天,镇里的老干部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老干部党支部活动,几乎是雷打不动。吸引众多老干部的是大新寨老干部党支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活泼生动、有声有色的党组织活动。  相似文献   

14.
张应松 《当代老年》2010,(11):30-31
一个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农民,通过5年摸索实现了养猪不仅仅为卖猪,而是从猪粪中吸金的创业模式:购买发电机,利用猪粪沼气发电获得成功,并利用自己投资的供电线路向乡亲们供电,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遏制了污染,不仅缔造了自己的传奇财富神话,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对那些身在福中而不知足的人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对像我这样的芸芸众生也许是一种提醒和正告。我是一个吃得苦的人,苦尽甜来,能够知福知足,懂得珍惜。我从小特别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为我交学费,我是靠“奖学米”才读完初小的。记得发蒙的那学期我得了第一名,老师宣布奖励5升米。我没带米袋,老师说留作下学期抵学费。就这样,初小4年我都是靠了这“奖学米”才熬过来的。因为有了这点读书的天赋,便被乡邻们送了个“凡先生”的雅号。现在人已双鬓飞雪,回乡时乡亲们见了我还是这般叫…  相似文献   

16.
任资林 《老年人》2007,(9):40-41
今年80岁的曹修元,是汨罗市物资局的离休干部,虽然已届耄耋之年,但他一直念念不忘老家雁塘村的父老乡亲,他把自己的晚年时光都用在了家乡的建设上,被乡亲们称为“贴心人”。  相似文献   

17.
在2011年第一季度低保户的公示名单上,邹玉池的“家庭总收”是16元。在乡亲们看来,这比那些索性为“0”、完全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更显寒碜。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这样的“绝对贫困”户并不是个案。但是在广东省从化市鳌头镇石联村,邹玉池基本上算是活得最艰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饭场的笑声     
涡河在村头拧个牛鞅子弯,把我们的村庄套成了一头老牛。那棵粗腰驼背的大柳树,该是牛头上扎出的犄角吧?少说也有上百个年轮了,却不服老似的,脖颈向上猛仰,仰出个枝柯交错,绿叶郁郁,巨伞般为乡亲们撑起了一篷天然的“饭场”。  相似文献   

19.
张远兵 《老人世界》2010,(10):52-53
“小山孤屋林伴我,向阳花开结硕果。忘年不忘总任务,有生为党献余热。”这是涞水县离休干部邓长义写的一首诗,也是他离休生活的真实写照。邓长义今年87岁,从涞水县司法局离休后,回家乡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环境,使原来贫穷落后的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新时代的“绿色使者”。  相似文献   

20.
<正>歌剧《沂蒙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的故事进行编排的一部红色歌剧,整部歌剧作品描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悲惨故事,以歌剧的形式重现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宣传红色精神、弘扬革命文化、讲述历史故事。《无情风雨》是主人公海棠的重要唱段,这一唱段作为海棠核心唱段之一,唱段出现在第三场的情节中,鬼子为了抓捕八路军,在山洞前以放火为要挟,逼迫乡亲们供出八路军的下落,九龙叔等人替八路军赴死后,鬼子仍然放火烧山,在危急时刻,天降大雨拯救了百姓们的生命,《无情的风雨》就在这时被演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