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勾勒旅行的观念史、陈示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对旅行的反思以及旅行书写的新理解:即旅行不再是中性的人类活动,而是浸透着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空间实践;相应地,旅行书写不再被认为是整个旅行的真实客观再现,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作者的身份与价值观影响的过滤生产,是一种话语,是对异域知识文化的政治性阐释和建构,而非简单再现,材料的排除、选择、重组等表征行为都与权力有关,从而提供理解跨域旅行书写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10,(4):12-15
歙县徽城镇南2公里,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现有740户2756人。保存有明代建筑5处,清代建筑92处,民国期间所建传统风貌建筑153处,其中有商店、住宅、祠庙、堤埙、码头、桥梁、关隘等。渔粱“鱼鳞古街”古韵盎然。横互于练江之上的渔梁古螟,始建于唐朝初年,历经重建、修整,依然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渔梁古街比邻的鲍川村,全村近3000人。现保存有:紫阳桥、八老庙、传胪坟、丞相坞、梦果祠、古井2口、太子庵、贞节牌坊及古街道。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前往欧洲大陆游历的做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罗马不列颠时代。在中世纪,英国人除因外交、军事和商业等原因而旅行外,还以朝圣者、骑士和学者等身份前往欧陆。近代之初,认知的变化、人文主义理念的影响、绅士教育重点的转变及国际外交实践的影响,催生了新型的教育旅行。到17世纪中后期和18世纪,上层社会的政治经济需求、绅士阶层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以及部分英国人对自身生活习性的反思,让拉塞尔斯提出的"大旅行"观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践履,"大旅行"成为英国教育旅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大旅行”是近代英国国外旅行文化发展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大旅行”的发展是欧洲文化关系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及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旅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某些场所或地区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成为英国旅游客源来源的重要地区.同时,“大旅行”在目的地、路线的空间分布及旅行活动的季节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词中第一个大量、集中地写羁旅行役题材的词人,柳永的这类作品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模式化特征在场合设置、结构展开、心绪指向三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他将产生"羁旅行役"之思的场合,设置在登临、孤馆(院)独处、舟船独行(宿)、车马独行之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展开作品时,他将作品结构处理成写景与写情两部分,以景交代、铺垫情,以景兴起、引发情,是对中国传统诗歌结构作品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叙述心绪时,他将心绪限定在追忆往昔生活,思念昔日情人,与现实的不如意两个方面,并由此形成反衬作用,使他的羁旅行役词普遍透出对追求功名强烈不满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教学旅行是留学生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细致备课,师生、学生间互教互学,在欣赏山河美景的同时,体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旅行教学的几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保障旅行安全,是圆满完成旅行教学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元朝的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的入主中原及最终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先后导致了文化田的变迁。首先,其灭亡金朝后,形成北方以大都和东平为主的两大不同特色的文化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亚文化特征。其次,在其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随着在战争中对南方文人、典籍、文物等的搜罗及后来寻访遗逸等行动,造成更大规模的南北文化变迁。由于这次文化变迁是在元朝疆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使以大都为中心的文化,还表现出某些胡文化的特色,而江南文化经过这次洗礼之后,别更多地表现出审美的人文精神。这样的文化格局对后来的明清乃至近现代,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梳理桑塔格的全部作品发现,她在虚构类小说的创作中发展了"旅行"作为"自我风景发现"这一西方浪漫主义写作传统,将自我发现与理想乌托邦的寻找加以联系;在批评性散文的写作中,将对自我的关注置于历史意义的语境,对文学的功能及思想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桑塔格的旅行观和其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文本的情感格调发生于流散的乡愁和文学召唤的双重情结;叙事赋格则源自对主体及族群创伤记忆的再现和重构。  相似文献   

9.
施补华的西域诗以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他足迹所到是当时许多西域诗人不曾远涉之地——远离喀什千里之外的俄国边界,他的诗式日记《纪行十四首》及《马上闲吟》二十二首生动记叙了沿途风情及所见所感,可补前人记述之不足;他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责任感,撷取影响新疆稳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人诗,这种内容上的拓展和纪实,使其西域诗体现出浓郁的西域文化特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旭 《齐鲁学刊》2012,(2):52-58
"景德中,天下二万五千寺,今三万九千寺",这是记载北宋寺观数量的重要史料之一。通常认为"今"字指"嘉祐三年",以此为据,得出北宋真宗朝至仁宗朝寺观激增、佛道膨胀的历史结论。然实际情况却是本时期寺观数量不仅未见激增,僧道人数反而出现骤减。这一寺观数量的巨大变化,系因统计方式和范围不同所致,并非社会现实变化的真实反应。史学研究者忽视政治运行及社会现实的实际状况,单纯将数字拿来说明问题,这违背了史学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指引,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康养研学旅行"概念,对准确把握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内涵进行了论述,并从桂林实际出发,对桂林旅游发展中医药康养研学旅行的必要性、优势和措施以及管理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必大外祖父仕宦、丧葬之地在苏、常一带,基于这一地缘因素,周必大与当地士绅王葆之女联姻。王葆在高宗时代依附秦桧,他在朝中的政治浮沉对周氏早期仕宦有所影响。周氏乡邦庐陵士绅提倡抗金反秦的政治主张,但在地方社会的交游生活中,他们并不反感王葆的背景,依然与周氏存有亲切的过从。周必大与王葆的关系体现出宋代士人地方社会生活与中央政治生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观点和视角,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西方世界的“文本旅行”现象重新进行梳理发现,文化异质性是《赵氏孤儿》“变形”译本在欧洲流传的原因和动力;建立在“变形”译本基础上的“错误”批评在中欧异质性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诸多改编本的出现则是异质性文化变形和契合的结果.《赵氏孤儿》“文本旅行”的意义在于,文学交流双方从异质性中发现或重新发现对自己有所补益的“互补性”元素,不断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融入新的异质性文化血液.  相似文献   

14.
《元延二年日记》所反映的汉代郡吏生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记载了郡吏师饶每天的住宿地点、行事及其他情况,反映出汉代政府对官吏的人身控制极为严格,师饶的主要工作是在郡内外出差旅行、接洽公务,以及坐署理事。他在这一年三次升调,升至郡吏中最有权势的功曹史,故将该篇日记随葬以示纪念。简文还表现出汉代官吏休假制度的一些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移民文学的兴起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文艺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多年关注遗忘与记忆的文化母题,已成为分析当代移民创作现象的典型代表。昆德拉对移民艺术家的分类,折射出20世纪移民艺术家曲折的文化命运;昆德拉流亡前后小说主题、题材、语言的选择与变化,反映出移民艺术家认同异质文化的心理努力;昆德拉作品内在的含混与矛盾,呈现了移民作家文化归属的复杂性。由《缓慢》、《认》、《无知》构成的“遗忘三部曲”,致力于表达“身份”、“边界”、“认同”等“遗忘”主题,较好地接续了西方文学中的“去国怀乡”情结。流亡生活使流亡艺术家遭遇惨痛的文化变迁命运,这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艺术家对遗忘与记忆、认同与回归等人类文学母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来南宋名臣周必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锦良 《船山学刊》2011,(4):175-180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其研究不断增多,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研究视角涉及周必大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的三种形象。但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周必大研究仍有一些不足,诸如周必大家族、姻亲关系的勾勒,周必大思想家形象的刻画,周必大生活世界的描绘以及《文忠集》的解读等方面都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7.
弗莱与高更的东方主义对西方旅行文学与旅游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弗莱艺术理论中对东方艺术的赞美已是众所周知,高更的东方旅行更是西方文化史中一个标志性的跨文化事件。如果说弗莱的东方主义仅仅是对东方之美的书面赞美的话,那高更的东方之旅则是用脚步丈量了异域的山水,用生命体验了他者之美。广义的东方世界对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常常只能在想象或艺术中才能触及的异域世界,理解并深察什么是真正推动世界旅行文化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正是从事理论探讨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化艺术旅游深含对异域文化的热爱与追寻,甚至怀着无限的渴望及各种不可预测的冒险精神来探索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对文化及异域之美的无上追寻,而这正是那些勇敢无畏的艺术家及其理论支持者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薄荷片推荐:一座古老而神奇,秀丽而多姿的山,自古以“秀、古、奇、俗、幽”著称于世,有“海上仙山之祖”誉称,其秀美神韵匪夷所思,历史上昆嵛山是佛教,道教的圣地,寺观林立、洞庵毗连、香火朝暮不绝,尤以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张振谦 《江淮论坛》2023,(1):171-178
范成大一生五任宫观官,长达十五年。领任宫观官促使范成大开发和营造的石湖别业,不仅是他归乡里居的具体地点,而且成为他与周必大、杨万里、姜夔等文人交游唱和的触发场域和记忆空间。领任宫观官为他反观自身提供了重要契机,生理上的病痛对其晚年生活及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病中自嘲与览镜自照成为他提举洞霄宫期间独特的创作现象。范成大通过身体书写,塑造了一个衰老、多病的自我形象,使壮志难酬与衰疾忧虑交织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充分表达。他此时大量创作的田园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吴地农村的社会面貌,兼具田家乐与苦的两种创作主题,透露出范成大闲与愁的双重奉祠心态。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