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直接揭示了人的共同发展,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是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内在追求,是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历史实践,是人类文明事业进步史上注定不平凡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实现人类共同富裕所必需的物质生产力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前提,深刻地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性和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既要深刻认识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意义,又要深刻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财产占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和牵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问题的重要政治判断。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本质等思想观点成为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学理支撑。从百年党史看,为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美好生活创建等三个维度可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方略。这三个维度各自发力、协同弥合,有助于渐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阐释,指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着力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色.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都含有一个"共"字,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是目标指引和路径依赖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为共享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共享发展.实现共富和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共享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必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富裕"而没有"共同",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共同劳动、共同享有的共富之路,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勤劳才能全民致富.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应注重共享能力的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以共享发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尽管与共同富裕有关的思想几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但在开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进程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社会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并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但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马克思在批判性考察以英国为典型的西方现代化路径及其理论回应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开辟一种以经济发展推动人的发展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理论可能,同时也为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内在互嵌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奋斗目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提供了最坚定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动人民利益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奏响了改善民生的最强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梁晨晨 《南方论刊》2022,(11):32-33+10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既是自古以来人民的理想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指向,共同富裕蕴含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内在要求。从管理学角度探讨共同富裕长远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人的管理角度出发。从政府管理来看,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从企业管理来看,应推动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从人的管理来看,应倡导人人参与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重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其提出确立、贯彻践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构成,坚持共享发展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旨,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是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以全新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对共享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与实践要求。共享发展是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为出发点、并以共建为基础的动态持续性发展,是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尊严为最终归宿的发展。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积淀,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不懈追求的现实映射。共享发展的实现需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上保证全民参与和协同合作,依赖于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牵引下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以及增长与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之一。民营经济立足产业发展,做大做好“蛋糕”;践行“提低”“扩中”,助力国家切好分好“蛋糕”;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参与慈善公益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担当,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民营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应围绕创造更高质量的“物”、更高质量的“人”、更高质量的“心”和更高质量的“景”四大基本路径展开。政府和社会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排忧解难,增强民营经济助推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共同富裕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应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作为一种应然性理论,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已证明共同富裕理想作为一种实然在不断兑现,且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发展。新发展阶段为更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摆在关键位置,注重营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相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过程更持久。“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社会主义本质、新发展阶段目标和新时代历史方位而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及其实践推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4.
卢瑞瑞 《理论界》2022,(12):80-87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有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深厚历史根基,又有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论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回应。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动力,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之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进一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标中关于富裕问题的深湛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道路进行了接力探索,不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实践进程;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道世纪难题,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耐力战,需要非凡的意志、胆识与魄力,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共同富裕具有共建共享性、全面性、渐进性,是有鲜明特色的共富之道,为人类社会走向富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梳理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系统归纳和理论凝结,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论把握,是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在共同富裕领域的深邃理论回答。习近平共同富裕观在“发展与分配辩证关系”“公有制保障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阶段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这四个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借鉴与超越,是逐步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现实幸福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民为中心,限制资本的剥削扩张、无序扩张和海外扩张,推动共同富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坚持“两山”理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和谐的国际关系,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厚的逻辑意蕴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从生成逻辑看,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思想,赓续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这些重要论述从内容、主体、性质和发展进程等层面厘清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从政治基石、物质基础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拓展了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的重要向度之一是自由时间的富裕,这是共同富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间前提。自由时间的富裕一方面拓展了人的发展维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人的发展的美学意义。从世界历史角度看,资本增殖的趋势使得资本一方面为社会生产出大量剩余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却又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并转化为自己增殖的剩余价值,从而出现广大劳动者自由时间的悖论性“贫困”现象。中国式现代化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可以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自由时间的最大限度获得,从而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特的实践逻辑和发展内涵,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原创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