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书画收藏非我强项,但对于心仪之作从不会放过,而且会倍加珍重。张守中先生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更是我敬重的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对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珍惜。近期我把近十多年来所存他的书画作品请人装裱成一幅长卷,又订制了囊匣,成为我书画收藏中的一件珍品。2012年9月24日,我的另一位老同事、老朋友张洪深先生,邀我和守中先生去他家做客,我按约定带去了这份长卷。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是书坛泰斗大名人。名者,实之宾也。启功先生的“名”,逐本溯源,应从这“实”说起。而启功先生的“实”却实在是太多,“汪汪若千顷波,不可量也”。书法,不进势利眼光,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不久前在京城的一次拍卖会上,其作品曾创下六位数的纪录。绘画,不让扬州八怪中的某些怪。诗词,几年来已有三本集子问世(《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还有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书画鉴定、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等。借用先生契友张中行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是“如果有什么光的探测仪,对准他的肚皮,喀嚓一响,我想一定会…  相似文献   

3.
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上百幅反映民生、描绘自然的木刻作品,他是目前健在的年纪最长的中国版画泰斗。 一幅流传至今的鲁迅先生木刻像,一幅鲜为人知的鲁迅先生速写遗像,1936年在他的木刻刀和画笔下诞生。  相似文献   

4.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0):26-27
某次,到大古道巷装裱师易进先生家裱画,见墙上挂着一个花脸长须的京剧脸谱,很是威武,便问是谁的杰作。易进先生说,这是湘剧大师曾金贵先生送他的。曾先生的脸谱艺术造诣非常高,去年已举办了一次大型展览,好评如潮。他还指着墙上一幅钟馗的画像说:这也是曾金贵先生画的,你看如何?我说:我是外行,但感觉钟馗的神韵出来了。易先生说:曾先生多才多艺,他不但专心研究京剧脸谱的各种造型和绘制,他还在书画上下了大功夫,对金石也十分着迷,甚至,还制作根雕。  相似文献   

5.
名砚趣话     
吴东威 《老年世界》2013,(15):41-41
两年前在一次书法理论学习班上,我有幸结识了佟守义先生。由于都是浸染翰墨不久的书道之人,加之先生酷爱读书、吟诗、练字,举相投,一来二去,遂成了忘年之交。一日,我去他家造访,先生笑吟吟地拿出一方名砚与我赏玩。他说今年回了趟山西老家,花了200多元买了一方端砚。先生指着砚台上的石眼说:“端砚都有眼,颜色紫红色如猪肝为佳。”  相似文献   

6.
文学和书画是相通的.近来有好多作家钟情书画,自古就有文人字画这一脉.我看过关仁山的小说,他的文学是浑厚而有力量的,又欣赏了他的书画,更是受益匪浅. 关仁山的祖父喜欢书法,在爷爷的指导下,他从小临摹字帖,临摹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的字帖,他尤其喜欢魏碑,这是对他书法影响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默翰 《公关世界》2010,(6):59-59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志平,是位颇有实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鉴赏》并被该委员会授予“当代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草书《白居易诗》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授予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多幅作品被收录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他曾出版过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8.
《炎黄世界》2009,(5):47-47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相似文献   

9.
王瀛  邵今春 《当代老年》2010,(10):32-33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易拉罐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收购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先生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指:您玩的,  相似文献   

10.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11.
立新 《当代老年》2013,(6):37-3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启功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曾拿着一幅盖有他印鉴的条幅求辨真伪.启功老人仔细瞅了一会儿,才缓缓地说:“这幅字写得比我好!” 大师的潜台词不言而明.“比我好”固然有自谦的成分,但赝品的临摹技法可见已出神入化.现在书画拍卖市场上的赝品很多,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伪书劣画外,确实有些赝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干就是位临摹高手,他仿制的作品许多以“真迹”的面目流传于世.在一次古代书画作品鉴定会上,著名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语出惊人:“没有一点缺欠的才是赝品!”  相似文献   

13.
杨牧青介绍     
《公关世界》2009,(3):66-67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七十年代生于黄土陇原。研究员、书法教授、一级美术师、资深易学策划人,著名书画理论家,书法评论家,“新诗词”倡导与实践者,“金城六友”之一,“敦煌风艺术沙龙”发起人之一,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曾担任多家社团、艺术机构、文化公司职务等。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最具权威书画类报纸的一期《书画家语录》专栏里,刊登了一篇有关个性书法风格形成的评论,文章题目叫《从"胸无成竹"到"胸有成竹"》,当时颇引人注目.其评论内容是通过论述一个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是由"胸无成竹"到"胸有成竹"发展演变的过程,最终达到"破壳",以至脱颖而出,形成个人独特、成熟的书风,并夸其为"神来之笔".后据文章作者介绍,此评论是看了书法家李文雁先生新近创作的几幅书法力作之后,有感而写的.实际上是对李文雁先生下苦功夫练就笔墨功力,其书法达到"脱颖而出"境界的赞扬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书画界,方国兴先生被广为赞誉的是他的篆隶书法及画作“梅”、“兰”、“竹”、“菊”。前辈书家陶博吾说他的书法善以隶笔为篆,兼收行书笔意,以篆笔作隶,兼取北碑用笔,同时又以篆隶北碑笔法作行草,熔诸体于一炉,别启新图,刻意自创面目,逐步形成了他厚重质朴、浑雄鹜健的书风。对其画作,江西已故美术界泰斗,曾任省美协主席的康庄教授更有一句诗概括:竹影书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早在八十年代,方国兴先生的书画就已闻名遐尔,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在既有领域里徜徉。九十年代初期,方国兴开始揣摩瓷器绘画,把景德镇传统瓷画工艺和中国水墨画进行了全新的融合,兼容并蓄,把精妙的书法线条,传统中国花鸟画的写意与泼墨、泼彩方法巧妙地融入瓷画中,使其作品既有瓷艺画的工艺性,更具有中国画的写意性、抒情性。  相似文献   

16.
付秀宏 《老年世界》2013,(10):36-37
今年67岁的张思俭,为职业画家,书画署名思戬、老戬。他身材健朗,举止儒雅,是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特聘画家、香港国际画院一级美术师。2011年8月23日,张思俭清末仕女画作品《青花》,在北京保利拍出2.3万元。后来,他又有多幅优雅的仕女画作品,被国内外藏家争相收藏,质高价良。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4,(9):50-50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并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离开教育岗位,加入了退休的行列。人老了退下来,这很正常,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让晚年生活过得平安而踏实,我决计在艺术的海洋里好好徜徉一番。学习书法是我泛舟艺海的第一程,也算是先习习“水性”吧。我报名参加湘乡市书法学校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楷书入手,行、草、隶、篆五体皆学,还学了一点书法史。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我的书法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尔后,又参加了市老龄书画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常年坚持自学,习作还参加过市里举办的书画赛展。市里选编《湘乡老年书画集》,我的…  相似文献   

19.
寄语     
《中外书摘》2011,(10):47-47
林玉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女子委员会副秘书长,漳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龙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获全国第六届楹联展一等奖;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一等奖: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艺术展优秀奖;首届山水杯全国书法中国画大展优秀奖;宝地杯《书法》风云榜年度最具实力奖;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诚信全国书画作品展金奖;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大赛银奖;漳州市第五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再次拜访书法家杨炳南先生时,他刚从天津办书画展归来。我问及这次书画展的反映如何,他用天津朋友“真是‘惟楚有材’”的评价作了回答。此前,他在深圳举办的书展深受欢迎。不少港澳友人偏爱他的作品,高价求购。他以诚相待,办了6次笔会,赠送作品70余幅。友人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