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活的记忆,它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更偏重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通常是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正因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容易被破坏。本文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略论之。  相似文献   

2.
李烨  李跃 《城市》2021,(5):6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3.
吴佳丽 《现代妇女》2014,(2):218-2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陕西华县皮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集汉石雕刻、服饰、剪纸、戏曲、音乐等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民俗、艺术、史学、等价值。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面临着严峻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边缘化回归,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应对其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从而使其能够传承后代永续利用。本文结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的实际,探讨如何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胜地,探寻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红山剪纸作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赤峰红山文化代表性的体现,笔者通过对红山剪纸的调查,以红山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入手,通过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现状保护尝试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白山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数量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1)在吉林省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而白山地区的鸭绿江流域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之一。将这一地区的旅游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可更好地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山地区的旅游面临转型,打出满族传统文化这张牌可更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机遇与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然而,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部分中国的传统历史与民族形象,但在针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资料的翻译工作上却相对较乱而滞后。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从而为其英译工作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口述档案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从阐述高校口述档案工作的意义出发,进而提出目前口述档案存在的争议性,最后提出做好高校口述档案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宫媛  肖煜  张秀芹 《城市》2010,(1):44-47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于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在公约的基础上补充了“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校落实非遗教学及其活动,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重要步骤,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非遗教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上海、福建、河北、河南、重庆等地部分非遗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方式日渐式微。智媒时代,为响应十四五数字化强国的号召,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效能,采用了个性化推荐算法,增强文化传播面,营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利用热点追踪技术、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扩大非遗的传承主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生境,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以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烨  王庆生  吴静 《城市》2014,(1):66-69
正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生存的提出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被誉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它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维持文化多样性和连续性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全球化席卷  相似文献   

13.
14.
季诚迁  金媛媛 《城市》2011,(1):71-75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精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衰退,渐行渐远。本文分析当前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且给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容和文化要素进行挖掘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民众对旅游文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并以此为契机,在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借力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传播、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还能为旅游业带来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依赖于家族或师徒的传承,这种传统传承方式却使我国宝贵的非遗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艰难局面。以徐竹初木偶雕刻艺术进校园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期望以徐竹初木偶艺术校园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深化对非遗艺术的认识,强化本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保定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项目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保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有效的对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更深层次的理解确实少之又少。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别出发,阐述了它的特点,并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黎震 《职业》2014,(24):79-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是培育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泥金彩漆工艺走进校园、培养传承人的教育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