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自典 《河北学刊》2023,(4):211-2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维护民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中共中央在“预防为主”等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卫生宣教机构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典型示范等作用,全面动员群众展开多种形式的防疫宣传工作,推动中共中央卫生防疫方针和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动员工作,民众的防疫认识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卫生文明观念持续变化,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政治认同得到增强。诸此,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爱国卫生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工作 ,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爱国卫生运动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爱国卫生运动中他多次做批示、拟文件 ,深刻阐述了卫生防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领导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经验。本文试图对此略加论述 ,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教正。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是人民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增进人民健康和加强国家的建设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伊始 ,全国卫生防疫工作遵循“面向工农兵 ,预防为主 ,团结中西医”三个原则 ,把对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 2 0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稳定政权,经济上恢复生产,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以捍卫,人民群众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得以保障。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对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构建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发展的两条主线,它们共同构成了政治发展的双重逻辑.国家构建是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成为民族—国家、民生—国家和民主—国家三位一体的过程.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主导着国家构建的步伐与格局;同时,中国国家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整合新旧社团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社团党建、群众工作、规范化管理、宣传教育为特征的社团管理方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社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投入新中国建设,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段历史经验为今天的社会组织管理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摆脱了从前饥寒交迫的生活。但因国家财政紧张、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民众卫生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事故不断发生,对新建立的人民政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上海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金融、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工业发达,食品需求量巨大,致使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时发生。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工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整治。经过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感,增强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这一治理过程也为党和政府推进基层政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群众基础,对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重视民生,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理念,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水患、交通、住房、卫生防疫等切实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民生事务.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而且对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51-159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卫生条件简陋及卫生知识的匮乏,致使疫病大范围流行,以鼠疫最为猖獗,并呈现出日益严峻趋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委员会采取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及配备防疫人员,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群众开展卫生清扫运动,实行防疫注射与隔离治疗相结合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的爆发与流行,并建立起科学的群众卫生观,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及社会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翁有为 《东岳论丛》2011,32(10):67-75
古今中外历史一再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关键是执政者必须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与人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决策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问题的同时,基于其政治信仰,对城市失业者的救济和就业、灾民的救助、疫病的防治这类关系到人民基本生存、生活状况和基本权利的问题,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重视,并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处理意见,对解决和处理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问题,正确与妥善处理新政权的执政者与人民的关系问题,从而取得人民对新中国政权的支持和拥戴,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其维护民生的意义,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剿匪、镇压反革命、三反和五反等重大军事和政治运动是一致的,他领导进行上述重大军事和政治运动的同时,也在领导着进行不是"运动"的维护民生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要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这个历史使命能不能顺利地完成,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高素质的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国情、世情和党情.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了大规模的执政党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执政党建设使党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必要的调整,使得党的组织得到了整顿和纯洁,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如何不丧失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直思考的问题.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在反对官僚主义和防止党内形成特权阶层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对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及新时代党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障工人的利益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践行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改善职工恶劣生活状况的双重驱动下,党和政府在东北国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保障工人利益的集体福利工作。通过兴办生活福利设施、实行医疗保健福利、实施劳保福利和增进职工文化娱乐福利等举措,不仅激发了工人劳动积极性,助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而且满足了工人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奠定了社会福利体系基础,并且塑造了城市基层管理新格局,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政府机构 ,开展过多次精兵简政。 1998年以前 ,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八次。虽然八次改革均未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 ,但每次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多或少发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都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认真搞好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对于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政府机构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政府机构改革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把…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成立,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力量的壮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等决定因素外,与民主党派政治上积极支持和响应中共的方针、号召,军事上开展各种活动积极配合中共的武装斗争,广泛宣传中共的政策、为新中国的诞生创造条件分不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各民主党派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此,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农村中的国民党残余与反革命势力的基本肃清、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经历了初步确立、逐步巩固、调整稳定的阶段,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近代以来危害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严重的流行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依然在中国广大地区肆虐,并成为一场持久而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1949—1958年,面对严重的危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对人民、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新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宏大运动,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控制甚至消除了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这场运动成为分析和探讨重大社会行动中社会制度影响力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事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对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社会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留下了极富重要意义的经验:必须依靠群众,并惠及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地开展社会建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社会建设应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因地制宜;社会建设须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结合起来,走社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普选是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主建政之举。在其政治传播过程中,组织传播保证了选举信息的畅通,会议传播加速了选举信息的扩散,媒介传播契合选举目标,口号传播濡化了民众的政治心理。为了彰显政权的人民性,党和政府始终以树立人民当家的思想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从而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应对各种风险与考验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积累防范和化解执政风险的经验,主要是:以史为镜,居安思危,牢记"两个务必";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防范执政风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正确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为防范执政风险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防范执政风险提供绵绵不竭的动力;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和睦的周边环境等。这些经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积极探索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必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二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三是必须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四是必须提高党和政府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能力;五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