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铮  温玉杰  翟进义 《公关世界》2022,(12):142-143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其道德培育作用、精神激励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正确思想价值观,提高其思想与精神境界。对此,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引导作用、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建设、精心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等策略,继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高校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实践育人、服务育人。高校通过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搭建平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贯彻"学习—服务—创新"理念,建设规范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形成社会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特色模式。本文阐释了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为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L大学2—4年级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校在校生对志愿精神理解不到位,参与度不高,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为壮大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必须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并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加强宣传,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大学生志愿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现时代,高校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弘扬、传承志愿精神是要关注的课题。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前高校志愿精神培育和弘扬情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要重视发挥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管理机制,创新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者的专业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立足新时代国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手段,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实践育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的研究现状,探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融合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能够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并提出了强化该功能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秋  王玉文 《公关世界》2023,(8):133-135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引导功能和探索其提升路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思想教育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不仅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课本与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经验。张家口学院图书馆对学生志愿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统计、分析了调查数据,总结了学生志愿者服务过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进践行志愿服务,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具体行为,对于提升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践行志愿服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功效。梳理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点,探究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育人功能,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志愿者优化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高校志愿公益事业受到了人们的大力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践行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培育大学生道德能力水平,是高校提升学生思政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强调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促进思政教育的价值,并归纳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从个人、高校、社会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场所,担任着文化育人的重要责任。高校文化有着引领大学生价值导向、提升大学生素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育人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加强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育人功能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目前高校探索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尝试,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一方面回馈了社会,一方面获得了自我成长,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阳光教室",就是学院在探索适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之路时所作的有效尝试,并已成为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推动作用。基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面临的诸如资金短缺、活动项目内容单一、志愿服务持续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探索以创新创业思维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成为重要选择,包括价值引领中明确志愿服务理念、环境开放中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思维交流互动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四条主要路径,从而使志愿服务内化为大学生志愿者的自觉自愿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了解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特征、服务领域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寻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八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团日活动,承载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既应该强调服务社会,也决不能忽视育人功能。我们要努力将志愿服务建成高校团日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团员青年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进一步发挥青年团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路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弊端。比如,政治导向过于明显,价值观念的偏差,持续动力的不足,服务深度的不够,管理的粗放等,这些都成为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阻碍因素。为进一步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服务体系,高校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思考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当前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开展了20多年,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同时,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共享发展理念加以引导。基于此,本文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对沪上18所高校66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每学期平均参与时长较低、持续性参与不够或中途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认知程度、参与动机等内在因素对广泛参与度影响显著,而高校和政府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岗位分配满意度等外在因素对深入参与度影响显著。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会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外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推动大学生持续性志愿服务行为要依靠完善外在管理和保障,从而有效防止志愿者中途大量流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