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福龙  马欣然 《职业》2023,(7):40-4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是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现代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河北高邑县用好“教、会、用”“三字诀”,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实现法律知识、法治讲座、法治氛围三个“全覆盖”,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素养,护航青少年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把好“教”字诀,法律知识“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外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文化育人、德才兼备的培养形式,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奋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赵中秋 《现代交际》2011,(8):115-115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全会还提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学习和缅怀艾思奇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其目的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金国 《职业》2017,(23):109-1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高校的办学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本文提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霍清廉 《现代妇女》2014,(1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随着社会实践的推移,三个自信将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进一步指导我们社会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箴立  周秉伟  夏彩玲 《职业》2023,(14):12-14
<正>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人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创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育人格局,做大做强铸魂育人共同体,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倾情书写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相似文献   

8.
认识和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品格,利用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品格巨大力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文艺思想是“经纬”;人民至上是“灵魂”;创新发展是“动力”。文艺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实践活动,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品格并将它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9.
“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形成了三大创新理论成果。第一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第二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第三大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我院大学生思政工作一直卓有成效,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生工作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学生思政工作要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曲青山 《公关世界》2016,(11):52-5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各级党组织都正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和重温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历史是党的根、党的魂,学好党的历史,我们才能知史爱党、知史兴国,永远跟党走,坚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当前,学习党的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这样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文化自信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习进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并写入党章。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古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瑰宝,熠熠五千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石和创新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刘岳  康樱子 《职业》2023,(5):32-34
<正>郑州商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强国”战略部署,聚焦“思政育人、赛教互促、服务发展”三个注重,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培育质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思政育人强根基,同心圆上画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此,学院坚持思政引航铸魂,激发师生向心力、成长力。  相似文献   

16.
<正>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共性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道路自信。一、回望走过的路:在民族由衰到盛中找回道路自信近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的衰落,中华儿女为谋求民族复兴之路日夜奔走,经历了学习别人的道路到逐步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7.
侯瑶 《公关世界》2022,(18):113-115
新文科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为了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而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该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思政强调“融入”,这与新文科的任务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本文从财会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入手,进行具体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尤其十八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表明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心和要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本论文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引导学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自身学习、学校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过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