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勃前期受儒家传统诗教观影响,对屈原的认识有偏颇。个人的不幸遭遇,使王勃对屈原有了新的认识。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扩大了王勃作品情感表现的内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是屈原和王勃作品的共同特点。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王勃也受到了屈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楚辞》的结集和《楚辞章句》的著述之功,论者多所彰明。然二书纂述中的些许细节则为人所流略,或未及深究,兹将呈陋见,乞教专家。《楚辞》为何人编辑尚有争议,一般人从东汉王选说。其《离骚后叙》称“这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沿袭至清,《四库全书提要》评定说:“衷屈来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初,向衰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人《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贵谊个措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  相似文献   

3.
利用<楚辞> 本文所据<楚辞>,以中华书局2002年10月印刷出版<楚辞补注>本为准. 及王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结合今本<楚辞>以外的其它本子及相关的传世文献相佐证,可以对今本<楚辞>部分"倒、脱、衍、讹"的错误内容进行有益的勘正,同时借助<楚辞>以外的研究成果也能对一些既有的重要学说予以重新的审视,从而有助于<楚辞>文本的进一步校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楚辞》及王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结合今本《楚辞》以外的其它本子及相关的传世文献相佐证,可以对今本《楚辞》部分"倒、脱、衍、讹"的错误内容进行有益的勘正,同时借助《楚辞》以外的研究成果也能对一些既有的重要学说予以重新的审视,从而有助于《楚辞》文本的进一步校理。  相似文献   

5.
屈原生年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第一节《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论屈原的生年说:他(屈原)的生卒年月日见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是生子太岁在寅的那年正月的庚寅。据《吕氏春秋·序意篇》言:“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知道西纪前二三九年是申年。推数上去,前三四一年的楚宣王二十九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孩是寅年,但那年的正月小,庚申朔(据日本新城新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艺术之宫中,珍藏着许许多多璀璨夺目的明珠。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楚辞》,就是这众多明珠中最美丽的一颗。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吸引着后世千千万万的文人学者。《楚辞》  相似文献   

7.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离骚》朱熹《楚辞集注》:“謇,一作蹇”.“謇,难词也.前修,谓前代修德之人.”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謇,语词.通作蹇.”郭沫若《离骚今译》:“謇,发语词,楚方言.”按:謇,犹“謇謇’,忠贞貌.“謇吾法”即“吾謇法”之例句.因为状语提在人称代词主语“吾”、“余”、“谁”前面,这是屈宋赋语法的通例: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批评了廖季平否定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他说道: 提出了这个问题的人,第一个是四川的廖平,据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上说: “我十年前在成都的时候,见着廖季平先生。他拿出他新著的一部《楚辞新解》给 我看,说‘屈原并没有这人’。他第一件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不对的,细看他 全篇文义都不连属。他那传中的事实前后矛盾,既不能拿来证明屈原出处的事迹,也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文学理论的起源与成长的过程中,两汉是个重要的阶段。通过对于《诗经》、《楚辞》、辞賦、乐府等作品的评述,汉代学者、作家们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各种问题的意见。对于这些评论加以探讨和分析,无疑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现在我们先对汉人关于《楚辞》的一些论点加以分析研究。首先应该指出,在汉代学术界有两件值得注意的新情况:第一,汉王朝在思想统治方面,接受了秦代的失败教訓,不全采取政治压制手段,而参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相似文献   

10.
《楚辞释文》一书早已亡佚,究竟系何时何人所作,晚清以前概莫能知。后经专家研讨,有了一定线索,或认为王勉所作,或以为陆善经所撰,为《楚辞释文》(以下简称《释文》)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此书目录并见宋邵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以下简称《洪补》)目录附录,其部分释语唯赖《洪补》援引得以  相似文献   

11.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12.
《楚辞》的时间意识表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从循环的时间观来看 ,潜藏着四季、朝夕与生命情感相对应的原型模式 ;二是从线性的时间观来看 ,强烈地表现出对时间迁逝的敏感与焦虑。其原因根植于楚人的日崇拜文化。《楚辞》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呈现出阔大与开放的特征 ,这与作者的观照方式以及当时的神仙思想、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楚辞》的时空意识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主题学角度研读上古诗歌 ,通过同构比较打破了若干章句的原初语境 ,由此发现了《楚辞》中一些词语的新解 ,如“哀人生之长勤”的“长勤”是“常常短暂”之谓 ;“驾飞龙兮北征”的“北征”即“回转头来离开迎神的江渚”,“北”即“背”也 ;“哀州土之平乐兮 ,悲江介之遗风”中“哀”即“爱”,“平乐”即“骋乐”之意  相似文献   

14.
<楚辞>的语言与先秦诸子的风格相比有很大特色.重言是其中特色的一个部分.以重言为基点,以语法分析为主要手段,从重言的语素构成,所属词性和语法功能等角度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重言的词性不是单一的,它包括形容词,拟声词,叹词,动词,副词和其他词性;重言的语法作用也是多样的,它可以做谓语,状语,补语和定语.  相似文献   

15.
楚辞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典籍来看,最早评论楚辞是汉代。刘安奉诏作《离骚传》发其嚆矢,司马迁撰《屈原列传》、刘向编纂楚辞专集奠定基础,王逸著《楚辞章句》集其大成,形成了楚辞研究史上第一个高潮,开楚辞学之先河,掀开了楚辞学史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楚辞》中既有对现实建筑的描写,也有对想象建筑的勾勒。由前者,可以窥探古楚建筑的形貌和风格,从而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壮丽、精致、柔美、与自然相合的审美理想,以及尚红、接受龙蛇意识、鸟崇拜的文化特征;从后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寄寓的洁身自好的人格。渴望居于清明有道环境中与明君贤才遇合而一展宏图的情怀和志向。最后,从建筑与自然相融的视角,也可感受到楚民与自然亲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论述了清代蒋驻对《楚辞》研究的贡献,着重评价他突破旧说,摆脱儒家保守思想的束缚,从整体上研究屈赋的方法,指出他在字词释义、时地考证、驳正旧说、创立新说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运用音变构词法的理论,主要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楚辞》中叠音词的构成情况,作构词法的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指出《楚辞》的叠音词主要有象声词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约占87%。并从意义范围上对《楚辞》中所有的叠音词进行了归纳,发现有些叠音词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却相同。同时深入分析了叠音词与组成叠音词的单音节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及叠音词的两种形式:XX式和XXYY式,其中,XX式占了《楚辞》中叠音词的99%,并对每种形式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部书文字的正误,是能否对它进行正确认识的前提。所以,我国很早便有以是正文字为直接目的的校勘学的兴起。如首次为《楚辞》结集的西汉刘向,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校勘学专家。刘向与其子刘歆对整理保存我国古代文献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古籍的校勘工作却远未结束。首先,是因为向、歆父子的校定不可能没有阙误;  相似文献   

20.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率领全国人民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胜利进军。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来临了。我这个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曲折地走过近五十年历程的老人,身逢盛世,百感交集,格外兴奋!我愿祖国繁荣强大,决心奋往直前拚其余年,跟随英明领袖华主成进行新的长征,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亨业,造就新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生命不止,战斗不息。这里发表的是拙著《楚辞通故》中的几个单篇。我想就发表这几篇成稿谈点有关研究方法的体会,以与国人商量,求教贤达。至于我研究屈宋赋及全部楚辞的旨趣、方法和全书义例等,已在自序中作了简要的介绍,此不赘述。 (一)关于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当然,正如马列主义经典作家们反复指出的,马列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决不能把它变成仁化的教条。我们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进行研究的指南。这一条,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学习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对于我国先秦社会历史的研究,对楚辞学的研究,都具有理沦指导的意义。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作指针,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见象中发兄问题,阐明问题,而不至于成为羊纯的材料堆砌,研究工作才能深入下去,提高质量,搞出成果。 (二)关于博与专。治学贵在专攻,这是很正确的。但是,我体会到这个“专”应当建立在广博的基础上。这就是说,要把专业当作一个“中心”,而把围绕着的许多“亲属”学科,乃至边缘学科,都广泛地联系到“个C”点上来研究。比如,关于伏羡女蜗故事,我在一九三,\年曾写过一篇东西。但后来随着重庆等地有关出土文物的新发现,又读了莫尔根的《古代社会》,4K受启发,对问题的研究就深入了一步。可见,社会科学的研究不能孤立地去钻“牛角尖”,而要把专与博结合起来。要研究某一门专业,必须同时注意到其他有关专业的研究并吸取其中的新成果,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然后把专业研究引向深人。清人幸学饯曾强调学术研究要“考镜源流,辩章学术”。我想,真正的科学研究应该做到这一点。 (三)关于归纳法。科学的方法,要求人们从整体看问题,用归纳方法求结论。我在“西”、“南”二字的论证上,就是从屈子整个思想来认识它;从每个具体的文句合父来归纳它,又从东西南北四方之名在使用上的差异来分析它。这样,对问题的研究,就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归纳,使之文通理顺,实卞求是地说明问题。以上,是我在多年的研究工作实践中得来的点滴体会。由于我的理论水平低,科学知识浅,加之年迈体弱等等关系,我的研究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要是有博雅的学人,能对有关问题再加深一层研究,使其更有助于学术卞业,便是我发表这几篇成稿以抛砖引玉的用意所在了。一九七八年三月于杭州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