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研究杰斐逊的第一人.然而,他离开我们而去已经一周年了①.本文通过评介不久前出版的两卷本《杰斐逊全传》,集中阐述刘先生竭尽心智探索杰斐逊民主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一天,他带着孙子在自家的农场路上散步,干活的农民见了,取下帽子向他们鞠躬致敬,杰斐逊立刻摘下帽子,以深鞠躬回敬。  相似文献   

3.
李丹  任东来 《学术界》2012,(1):226-230,289
约翰·马歇尔大法官和杰斐逊总统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两人在担任联邦政府公职期间却一直冲突不断,尤其体现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弹劾蔡斯事件以及“伯尔叛国案”中.在这些冲突中二人的孰是孰非,是中外史学家的热门话题,论者往往依据个人偏好而有失公正.通过对刘祚昌先生晚年大作《杰斐逊全传》中马歇尔与杰斐逊关系的分析,本文试图更公正地评价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对权力制约思想的探索,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时期的曲折发展,至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等人达到巅峰。美国的杰斐逊、汉密尔顿等人对这一思想又作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馆大厦年久失修。建筑物表面斑驳陆离,后来还出现裂痕。政府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无法遏制,于是派专家调查原因。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杰斐逊是18—19世纪美国民主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民主政治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信奉宗教信仰自由,主张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反对和防止暴政。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普及和推广教育。因此,民主性堪称杰斐逊教育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也为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及其后美国教育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欧美思想界的重视。法国的卢梭、狄德罗,美国的富兰克林、杰斐逊等首先提出了文明与道德冲突理论。这一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杰斐逊是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呈现出"立体制衡"的特点。这种近似完美的思想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为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所推崇,是因为其有着产生和存在的坚实理论前提——自然权利学说、人性论和公共权力观。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期的杰斐逊时代是美国诸多传统成型并得到巩固的时期,社会争论甚为激烈。这些争论不仅引证美欧经典思想,而且涉及中国的文化象征孔子。孔子主要发挥着三大功能。第一,在杰斐逊重视革命传统的背景之下,孔子不仅证明革命理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是人们用以判断为政者是否符合革命原则要求的重要参照。第二,孔子反证了自闭国门和反商政策的错误,为主张美国应走工商业道路的人营造了声势。第三,孔子以其所谓的宗教身份和宗教地位,证明社会需要宗教,但政府不应偏袒特定信仰体系,乃政教分离舆论的支撑点之一。孔子置身这些争论,不但事关美国的社会文化,更是近代以前中美文化交流的关键见证。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使庞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由此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在今天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必要再次探讨这一问题.从美国本身来说,在这次B军偷袭中导致如此惨败的原因固担很多,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对罗斯福政府的阻挠,捆住了他的手脚。孤立主义概述美国的孤立主义主要是指在政治和外交上不涉入欧洲事务,也不让欧洲来干涉美国的事务。正如杰斐逊在1823年所归纳的,“决不把我们自己卷入欧洲的纠纷中”,“决不许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它所依赖的政治文化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尽管这四者各自具体的起源、功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对美国外交思想史上的汉密尔顿主义、杰斐逊主义、杰克逊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等四大思想流派都产生了基础性影响作用,而相对来说,威尔逊主义从美国政治文化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因此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对这部自己煞费苦心的作品格外满意和自豪。 实事求是地说,《独立宣言》确是一鸣惊人之作。因此,当议会在听取委员会报告后,让他修改《独立宣言》草案时,他心烦意乱。为了安慰他,富兰克林讲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法国的重农主义对土地资源丰富的新生美国产生深刻影响,在南方形成杰斐逊倡导的农业平均主义和卡尔霍恩倡导的大种植园经济,文学艺术中也形成一脉重要的重农主义审美传统。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飘》镜像式地呈现了两种重农主义之间的斗争以及内战后重农主义的全线崩溃。女主角斯嘉丽战后为重振田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隐喻了重农主义在南方终将没落的命运。斯嘉丽执着的不是虚幻的爱情,而是情人艾希礼所代表的南方重农主义文化。作为重农主义神话的悲壮挽歌,《飘》也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对过度重商主义的普遍质疑以及对社会过快转型的不适和怀旧。  相似文献   

14.
杰斐逊身上有五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激进思想与稳健作风、崇高抱负与实干精神、退隐思想与出仕思想、贵族地位与民主事业。这些矛盾在他身上辩证地统一为:既向往古朴的农业理想国,又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放弃以农立国的主张而容许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既有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又能在具体问题上持稳健态度;既有为人民谋求自由、幸福的宏伟抱负,又能踏实地从事艰苦的、琐碎的、实际的工作;既基于社会责任感投身于革命和政治,又能适时地急流勇退、弃官归隐;虽然出身于奴隶主贵族,但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而献身于革命和民主事业。这一切,便构成了杰斐逊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刑法研究的方法问题储槐植,罗树中我国刑法研究的论著甚丰,但不无遗憾的是,有关方法论的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检讨我国刑法研究方法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一、刑法研究方法现状我国刑法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一)理论因循倾...  相似文献   

16.
倪昕 《理论界》2008,(10):126-127
美国在立国之初展开了关于美国发展的两条道路的争论——即美国是走杰斐逊主张的农业立国道路还是走汉密尔顿主张的工商立国道路。立国道路之争虽然没有使美国马上实行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但是深化了美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当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具备时,美国成为现代化的追赶者和模仿者,并在后来成为领先者。美国立国之初关于两条道路的争论为美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建国方略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9年4月,著名的军事帅统乔治·华盛顿在纽约华尔街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①从而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华盛顿初任总统,内政外交头绪纷繁,但他以其容忍与务实精神任命了四个具有两派观点的人组成第一届内阁.这四人是: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陆军部长亨利·诺克斯,国务卿托马期·杰斐逊和司法部长埃德豪·伦道夫.前两者属联邦派,后两者属反联邦派.当时新成立的联邦政府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将向什么方向发展?由此引发了美国建国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建国方略之争,即以何种方式建设这个新国家.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美国应该走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联邦国家.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派或日民主派则主张走农业化的道路,主张把美国建设成为独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自由、民主的理想社会.由于华盛顿的调解和倾向,这场论战的结果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取得了胜利.毫无疑问这场论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这场论战作一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即将掀起的新一轮改革,更是充满崎岖和艰辛,为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出乎意料,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殖民地时期到建国初期的早期美国社会是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农业社会,自耕农的独立、自足与社区意识,不仅成为早期移民在新大陆安身立命的生活目标,也成为杰斐逊民主的基础和“美国信条”的依托;不仅吸引了欧洲人的“他者”眼光,也加强了美国人的文化自信。从知识精英到普通大众对自耕农精神的认同和褒扬被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称为“农业神话”,而这一切又构成了城市化转型中很多新城市人乡村情结的核心。19世纪粗放的城市化虽然为美国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却也难掩新城市人对静谧、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眷恋。自耕农传统和“农业神话”不仅长期左右着美国早期的政治和文化,也影响到后来的城市规划和郊区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78年以来,对人的研究在我国学界已有长足的进步。本文拟对我国人学研究的历程作一梗慨回顾,对其研究状况作一评析,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一展望。一、回顾我国对人的研究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动阶段、继起阶段和展开阶段。发轫阶段(1978—1984年)讨论的主要是人道主义、人性、异化等问题,其思路多是指向过去,即在对文革十年浩劫置人民于非人境遇的批判中展开理论思索。积极开展这种思索的主要是哲学界人士。1978年12月王若水发表的《关于“异化”的概念》一文最早论及此问题。该文重点探讨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认为异化“就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