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化霸权是帝国主义垄断特征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文化霸权是服务于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又由于这二者的存在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文化霸权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垄断、文化媒体的垄断、话语权的垄断和文化产品的垄断。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瓦解民族文化认同、进行意识形态洗脑,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反对文化霸权,要对其本质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以共同价值取代“普世价值”,并着力推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
《羚羊与秧鸡》虚构了一个晚期资本主义极权政治、商业文化与技术垄断相结合的恶托邦后人类社会,精细地再现了多元的人性、技术垄断与个人意志的碰撞、后人类社会的社会失序与人为的自然秩序失衡、精神贫困与技术风险。通过毁灭性基因工程所触发的末世景象,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对现代技术的深刻欲望与恐惧,折射出由人性的恶、大公司的资本主义利润追逐与技治主义、个体与社会的精神性之扭曲、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风险社会。文章通过小说家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探讨了“技术伦理的发展”滞后于技术自身发展的问题。现代技术在具体的政治、文化、经济体制中运行,它的存在本应是服务人类而非辖制人类。借助于“敬畏生命”伦理,启迪读者正确把握人类在与社会、自然关系中的自我定位,以比较完善的生命伦理原则来矫正后人类社会的缺陷,建构“以自然为中心”“以生命为中心”“诗意地栖息”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提出的"技术垄断"时代的论点,得出了文化在向技术投降,并沦为技术的奴仆的结论。他通过阐释"技术垄断"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得出了人类文化历史进程可划分成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技术垄断文化三个时期的结论。当今世界正在向技术垄断文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历史的传统符号、经典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波兹曼的媒介批判之路与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的哲学思考就成了抵挡这股洪流的人类自我救赎之法门。只有永远地批判、警醒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永远地追问技术的本质,人类才可以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试评血火方式文化交流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文化交流的诸多方式中,血火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人类文化史上,血火方式实现的文化交流较为突出。血火方式的文化交流,既有破坏文化、制约文化交流、延缓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又有以“恶”的形式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勃兴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深度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境遇和文化生态。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之下,文化辐射范围得以延展,文化资源能够精准匹配,文化传播权力发生转移,文化安全治理效能极大提升,构建了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崭新图景。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安全也面临“数字殖民”挑战国家文化主权、“算法黑箱”解构文化价值、“技术魅影”消解文化自信、“智能依赖”制约文化创新等多重风险。因此,必须警惕数字陷阱,增强技术规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审慎对待智能变革,切实维护好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信息网络给我们带来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现实世界,而且创设了虚拟世界,同时也产生了若干社会问题。比如由“信息共享”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由全球信息一体化产生的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以及人与电脑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信息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巨大进步,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所碰到的许多“难题”,是有可能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和改变“游戏规则”加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7.
政治上的大一统和思想上的一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绝地天通”作为一个标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日后文化专制制度的基础。原始宗教包括了除生产知识以外几乎全部的原始文化成果,因此,从黄帝到颛顼的“绝地天通”,表面上是对宗教的垄断,实际上是对文化的垄断。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文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文化概念是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集中体现。对道德教育文化概念的理解,取决于对“道德教育”与“文化”概念各自含义及其联结方式的理解。本文认为,在意义构成上,文化是文化反省和文化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在内容构成上,文化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独特表现。由此,道德教育的文化研究本质上是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道德教育研究的文化转向意味着奠基于“文化”之上的道德教育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文化、道德教育概念的开放性一样,道德教育文化概念也是开放的,道德教育文化研究是一个并非刚刚开始但有待不断拓展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实质是人生命状态的外显形式,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交流、融合、相互吸纳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方式。泉州宗教和俗信石刻是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大花园”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它在精神层面上深刻体现出“和谐互融,多元并存”的文化价值取向,这对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设计是指以“现存生活方式”这一巨大表意系统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背景来开创新生活方式的创作技术、产业和创作行为。“产品”总是以各种实用意义系统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来表述既存意义或新意的文本。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种种制作都不外是某种文化产业。而“文化设计”作为一种高端的文化产业正是广义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民族产业升级换代所面临的大量困惑正好发生在文化设计领域。民族产业要争取从国际分工的低端走向高端,把被动外包的高端业务拿回自己手中,没有强大的文化设计产业来支撑,其前景将会一片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