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前社会主义中欧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经历政治变动后经济体制发生的种种变化,并对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道路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们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一五”计划后期,出现了以集中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此后,我们进行了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为前段,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3.
<正> 一、有关经济体制分类的几对范畴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主张用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两对范畴描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这种分类方法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包括体制比较和改革理论,具有很大影响,不仅大量学术文献引用和利用这些范畴阐发和讨论问题,而且正式的政策文件也基本接受并经常使用这些概念。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全面不清晰的,它忽视了表征体制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体制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从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谈起五十年代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改革,其改革的理论模式,有苏联的“有计划的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机制”模式,波兰布鲁斯的“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模式,匈牙利科尔纳的“有宏观控制的市场机制”模式,捷克斯洛伐克锡克的“实现宏观控制的宏观分配计划与微观市场机制相结合”模式和南斯拉夫的以“社会计划”代替国家计划的“自由市场机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正> 市场机制问题,作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探索。波兰一些经济学家把经济体制问题简明、通俗地表述为“计划与市场”。从五十年代后半期直到现在,理论上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一种观点认为,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经济领导,同时扩大各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七五”建议)指出:“七五”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七五”建议提出要抓好以下三个问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完善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在内的整个间接控制系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七五”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一方面的改革,对于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保证“七五”计划各项任务完满实现和我国经济更长时期的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加强宏观间接控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央“七五”《建议》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中,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减少行政手段的运用,要“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中央这一建议,深刻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改革计划体制,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条)。我们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根据这个总目标改革我国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把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完善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在内的整个间接控制系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七五”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一方面的改革,对于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保证“七五”计划各项任务完满实现和我国经济更长时期的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议》的内容和形式有四个主要特点:第一,把“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结合起来。第二,努力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着眼于理顺基本经济关系,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第四,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建议》与历次五年计划文件相比,最鲜明的标志,是突出强调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为党恢复了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根本的“拨乱反正”;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说明更快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层体现;他关于改革经济体制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因为把经济体制放到社会结构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它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层次上,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改变了生产力结构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应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统一起来的观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政府改革在下一步改革中将居于中心地位,它对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战略意义。这表现在:亟待创新的政府体制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硬核”,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进行政府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政府体制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交会点,因而政府改革具有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一) 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状况适应起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呢?正确认识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认真解决各种经济体制问题。”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并且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被称之为“多年没有过的好政策”。生产队自主权扩大了,使农民获得一大解放,许多社队突破了单一种植的框框,出现了农林  相似文献   

17.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经济体制,迎接技术革命,推进经济建设,都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邓小平同志也讲:人才上不去,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正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探讨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病,以改革经济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是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改革,将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体制实质上是一种混合型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体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取向,实现了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指令性计划、市场性调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2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对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向外国学习”、对外“全部开放”等诸多方面,都有过重要论述、具体实践和宝贵的探索。毛泽东是改革开放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