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日翻译是将汉语转化为日语的一种语际间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的实质是语际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而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即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实际上就是译者把握原文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语境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例证翻译是既做到意义等值,又做到形式对应.但往往二者难以兼顾,因此例证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证意义等值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形式转换的问题.旨在寻求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双语词典中的例证翻译.因为例证主要体现在句子、小句或词组层面,而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论是着眼于分析句子范围以内成分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这使得该理论与双语词典的例证翻译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3.
商标与广告语翻译的特点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在翻译中应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记,音义俱佳;符合大众审美心理;鼓动性强,有诱惑力。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考索方言本字是追溯方言词源、寻求方言间对应关系的有效途径。古代文献中有些字的音义与现代姚嘴方言中部分动词的音义相合,可认为是这些动词的本字。  相似文献   

5.
从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看奈达的“形式对应”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追溯了奈达的"形式对应"理论,进而指出这种理论的两面性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求内容信息的对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到形式对应,因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翻译佛经和西行求法运动的高峰时期,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奥佛法的真谛以及学习域外知识,与梵语等外语(或西域民族语言)相关的启蒙著作及工具书,包括佛教词典、梵汉字书、佛经音义著作等等更是急需的热门.讨论唐代社会的胡语学习及使用风气,从时代背景来分析佛教双语字书以及音义著作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应规范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术语是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行业词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法律术语误译现象,提出了法律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对应规范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从法律术语的本质意义出发,掌握法律术语翻译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布努语部分词汇音义对应举隅。 在汉语与布努语词汇音义对应举隅里,需要说明几句的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现代语音对应的基础上的。但讨论的结果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通过双方现代语音对应排列出后,从词义对应中发现,现代布努语词义一般以对应现代汉语的古义为主,故下面释义均以古汉语词义为例。另外,只列与汉义对应的部分,其它的省略。如“报”,只列其对应部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对词的内涵意义的理解不仅影响源语语义信息的忠实表达,而且也影响着源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寻求词义在具体语境下的对应是再现原文精神的关键.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语义不完全对应,甚至缺乏对应的现象,因此译者必须抓住词的表层语义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寻求意义上的动态对等.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图式与习语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式是存储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结构,文化图式是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尽可能多的储存文化背景知识并充分激活内化在译者大脑中的文化图式,会使翻译理解更快更准确.在习语翻译中,我们可以从图式对应、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等角度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12.
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雨霖铃》原词的音韵、语句形式及意境特点,并据此讨论许渊冲与徐忠杰的两个英译本在音韵、形式及意境三个方面对原词特点的再现,通过原词与译本、译本与译本之间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译本的优劣。两译本虽然整体上都是不错的译本,但许渊冲在其理论主张下所译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音美、形美、意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力度感角度论述了音乐表达中应关注的基本问题,结合二胡教学及演奏实践,从特殊到一般,阐述了力度之于音乐表达的意义,提出了在音乐表达中体现力度美学蕴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主义即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启蒙性的反思与重构。弗洛斯特就是一位具有强烈现代性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主题中的现代性内容,二是诗歌创作中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表现手段,三是诗歌韵律上声音效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遗产。鉴于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古典诗歌的翻译,可以采用"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翻译原则,即译者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此方能将我国古典诗歌的真正内涵展现给西方的文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和实现与科学发展观相互适应的科学消费,其关键环节是建立健全科学消费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和选择实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歌词的独特之处是促成王菲歌曲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常常以新鲜的表达方式,形成强烈的听觉冲击,与她本人另类的风格相结合,满足了当代人追求新奇、特异的心理。文章试从修辞、音韵和语言等方面着手对其专辑中的歌词语言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形美”和“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式成为诗歌话语的内容并作为手段为意义服务,使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语义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创作追求是不仅取悦当代,更要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其作品中潜隐着未成过去而属归未来的因子,并由此而渗溢出宏阔、深邃的历史意识.文章从作家艺术思维的历史感,深潜的使命意识,主体意识及历史全局观四个层面阐述路遥历史意识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20.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