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2.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M0001-M0001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郭德文 《领导决策信息》2013,(27):F0004-F0004
■5月28日,习近平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深化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是各级政法综治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工作,明确提出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幸福美丽湖北,首先是平安湖北。平安是第一民生,是百姓心中最朴素最基本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完善社会治理理念,实现良法与善治相结合。善治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实现善治的保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制定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反映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良法,坚持依法治国、依规办事,打破潜规则,营造新风尚。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5月31日,在江苏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的文件首次运用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丈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以法治国进程中,如何加强宪法监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积聚,稳定风险增大,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国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此,正确理解良法善治的内涵和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法标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浙江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示范区",这是浙江省在新时期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要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建成包括基层机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基础服务、协商平台等社会治理重大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全省社会治理的基础性设施支撑,有效解决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确立主体观、增强主体性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也是民主法治建设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说过,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普通公民具有并能以法律上独立的主体资格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在各领域、各方面才能有所进步,其层次和水平才能有  相似文献   

16.
正形式主义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很大的突出问题。要综合施策,打好三大组合拳。第一,理念与制度。要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及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价值理念传播开来。第二,法治与纪律。大力推进法治型党组织和法治型政府建设,并以此为引领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市场、法治公民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充分展示了新的法治理念、法治价值和法治方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真诚信仰法治,坚守法律底线,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哲  相似文献   

18.
省部声音     
正孟建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无论是维护民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还是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都应当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建设法治社会,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2014年7月28日在第二届中新社会治理高层论坛上黄明公安部副部长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群众要不要进城、何时进城、进哪个城,都要让群众自己选择,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提出了法治中国的重要任务,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在新形势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有没有信心?建设法治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如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键是什么?……为此,本刊对福建省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正>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其具体内容和实践途径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发展。现阶段创新社会治理,群众工作需要适应三个方面的新情况。一、怎样解决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远,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的问题1.与时俱进地研究具体的变化的人民群众当今时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群体多元多样化,群众内涵外延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现今人民群众中,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往往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