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一些官员在谈论改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前提,意指的都是"改别人"、"革别人的命"、"动别人的利益",而很少有指向自己利益的。改别人时,很多人都异常积极,雷厉风行说改就改,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会裹足不前,成为改革的阻挠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喊改革,可"深化改革"却  相似文献   

2.
吴明华 《决策》2016,(4):29-31
"作为一个群体,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作为个体,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走进这个队伍。为什么?"大环境变迁下的改革《决策》:经过一系列改革、整治,公务员群体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看待这种新旧状态的转变?翟校义:过去那种状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持续了很久,问题比较严重。进入"新常态"后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他还能适应,他知道很早的时候管得就很严。对于进入公务员队  相似文献   

3.
蔡如鹏 《领导文萃》2014,(19):59-63
正葛剑雄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作为最具知名度的全国政协委员之一,他的话在哪似乎都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去年3月,在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前往北京出席"两会"的间隙,他突然对"抗日剧的泛滥"大发议论。"把历史搞成了神话,八年抗战不是八年游戏","我真想问问相关管理部门,是怎么允许这些胡说八道的电视剧拍摄、播放的?"越说越起劲,葛剑雄几乎把候机室赴京采访"两会"的媒体记者都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神仙也有丢剑的时候。成功者也是人而不是神,必然可能有失误、失意和痛苦的时候。本刊"前车之鉴"栏目旨在探索成功者的某一失败教训。史玉柱,巨人集团董事长。以SAC2401汉卡发家,凭仅有的4000元人民币投入广告而一炮走红,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一个奇迹。1994年,史玉柱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巨人集团当年销售总额奇迹般地达到3.6亿元,实现利税4700万元。"巨人"史玉柱曾经是中国杰出的成功人士。但面对巨大的成功,"巨人"不够冷静。1994年的业绩激发了高涨的创业热情,巨人集团打出了1995年销售额突破8  相似文献   

5.
何三畏 《领导文萃》2012,(19):23-25
改革终究是要让人民高兴,而不是满足自上而下的权力构架山西作为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撤销了1237个事业单位。但却"没让一个人下岗,没让一个人的利益受损"(事见2012年5月24日《南方周末》)。有关人员解释说,"不能因为改革,影响人家的利益。毕竟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不是人家个人原因,而是改革政策调整导致的。不能因改革引起上访。"  相似文献   

6.
"动态生成"是什么?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卓越课堂必然显现的关键词汇。当课堂真正还归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  相似文献   

7.
正生命的意义在于折腾,人一闲一懒,毛病就出来了。忙碌的人总是充满活力,显得快乐;而闲懒的人不是满面愁容就是无精打采,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忧愁和焦虑都是闲出来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越想越焦虑,越想越忧愁,最后就只剩下很多无中生有的悲伤了。闲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折磨,而懒则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人一懒就什么都不想做了,空闲的日子多了,胡思乱想的时候也就多了。可能身体没有什么毛  相似文献   

8.
姚玮洁 《领导文萃》2014,(19):64-67
正在那个启动中国大变革的岁月里,他们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时代的弄潮儿,甚至成为领导人的座上宾,全因为在惊涛骇浪的改革大潮中,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光辉历史。当他们走上改革之路的时候,也许没有料想过会遭遇怎样的起伏和变化莫测。不了了之的罪名1989年,年广九以"流氓罪"第三次入狱。1980年、1984年、1989年,刚好是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转折点。年广九起承转合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制度、税费改革等,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只是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10.
"老师,我不是不懂那些道理。可我妈妈一天到晚唠叨,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她越说做不得的我就越要去做。"这是一个离家出走被找回来的女孩对我说的话。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满肚子委屈:"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可他怎么还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呢?""我们骂也骂了,打也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公众中开始出现对改革失望的情绪,既非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够快,也非老百姓没有得到任何实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改革在不少方面不是限制,而是加强了既得利益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部门化"、"碎片化"的情况下,一些机构借改革之名,行扩权之实,"改革创新"成了强势群体、强势部门揽权扩权的工具,更令社会怨声不断。前几年吴敬琏先生就明确指  相似文献   

12.
饶舌的资本     
正人活到一定岁数,就不敢轻易臧否他人了。不敢,不是要四平八稳地做老好人,也不是想世故成一个老"妖精"。只是因为活到最后明白了,轻易说人好坏,于人于己,都显得那么轻率。资历越深,不是资格越老,而是资格越少。因为,曾经笑话过他人的人,也曾被他人笑话;曾经责难过别人的人,也曾被别人责难。从众多是非中,风一程、雨一程过来,自会懂得被人  相似文献   

13.
<正>任何一项改革实践,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普遍联系的,都有系统配套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到处都是久攻难啃的硬骨头,到处都是错综复杂的险滩,靠零敲碎打、单兵突进不足以完成改革任务,必须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系统集成。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只有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把握规律、研究问题、深化改革,才能跳出改革"研不透、下不去、不着地"的陷阱,透过工作失灵的表面现象看到  相似文献   

1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21):52-52
<正>以我之见,当今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法治问题。当前改革中最大的问题是某些政府部门可以随意地制定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这些部门往往打着"维护国家利益"、"规范市场秩序"的旗号。但仔细分析,大多数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是为了增加这些部门的寻租机会。——经济学家张维迎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近日,有学者在一次论坛上如此转述其听到的某市市长  相似文献   

15.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9):64-64
不要简单地把既得利益者以为是"你的敌人"。实际上,既得利益者在我们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这时候你才能看到改革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华生如是解读"既得利益者"我国腐败问题严重性不是一般经济领域的腐败,而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舆论腐败、教育腐败,这是体制性的腐败,不从体制着手,反腐败也只能是揭发一个,清除一个,又长一个,循环往复,不能除本……——著名政论家周瑞金作者还是太年轻,太简单,有些时候太天真,居然不知分权制衡的基础是以欲望控制欲望。还正人心呢,正了两千年,人心尽邪啊!——北大教授贺卫方评清华教授方朝  相似文献   

16.
爬得起?     
身在股市中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在出现熊市时,总觉得世界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但现实是不容想象的。股市不是"美好"这个概念的化身,哪怕是你手中的那支股正在上扬的时候,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可能下挫。在股市里呆久的人,恐怕都试过挫败、跌倒、赔光……吧?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的财政困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发工资演变为新型"中心工作"的时候, 当"抓发展促稳定"转变为"抓工资保稳定"的 时候,乡镇政府处理事情的角度、方法、重心都 在悄悄地改变。 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20来年,基层组织 既推进了改革,也改革了自身。但总的来看,基 层组织对于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越来越不适应, 或者说,基层组织已经明显地滞后于整体的改 革进程。现在的乡村冲突,主要起源于基层组 织的这种不适应。其中乡镇普遍面临的财政困  相似文献   

18.
古典 《领导文萃》2011,(13):103-108
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按照成功学的定义:1.成功并不难,只是坚持做一件事情。2.只要这么做.每个人都能成功。3.做得越好的人越成功。如果只要坚持做,每一个人都能成功,而且钱越多的人越成功,那么,当每个人都赚到5000万元的时候.是不是只有赚到5亿元才算成功?当每个人都赚到5亿元的时候.是不是只有赚到50亿元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4年—2016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自贡市荣县、南充市蓬安县、仪陇县以及巴中市南江县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出影响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知以及对城市归属感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分析,拥有农业户口的农民工、已婚者、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者以及年龄较长者对自身是"农民"的意识较强。年龄越大者、农户户口农民工对自身是"工人"身份的意识较弱。年龄越小者,对打工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越强,对自身不是"农民"身份的意识也越强,反之,年龄越大者对打工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意识越弱。  相似文献   

20.
看轻你自己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 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 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 "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 "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 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 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