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获取食物的手段,到今天其已发展为三种形态,即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形态之外,又发展出既为得鱼又为娱乐的形态,以及只在乎钓不在乎鱼的形态.与此同时其功能亦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即由单一的谋生功能发展到谋生、娱乐、休闲及增加人类各方面的丰富性等等这样复杂多元的功能上.钓鱼活动的这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尤其钓鱼活动还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层面上的文化意义,并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而其在人类学的文化变迁研究和现代人类生活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如同人类乐意憧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  相似文献   

3.
南方诸族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拜是一种宗教行为。 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历史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类要生存、发展下去,就得依靠众多的人组织起来,才能取得征服自己的足够力量。生殖崇拜正是由对“种的繁衍”这样一个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的注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饮食习俗是指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属性、食物的种类、制作过程、餐桌上的礼仪,包括节日食品和各种日常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储存、禁忌等内容。饮食习俗是人类民俗事象中最贴近生活的习俗。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民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戈壁地区,起初人类并不经营游牧,也不定居,也不经营农耕.在它的周边地区由于人口的压力开始了农耕或初期的畜牧业.戈壁的人们,由于受他们的周围的影响,加上从他们周围进来的移民的带领下,开始了游牧生活.而游牧生活让他们有了食物的保障.他们便进入了游牧生活.早期的游牧生活不是在山区起源,也不是在河套地区起源,它可能就是在戈壁地区出现的.为适应有机资源非常贫瘠的干旱戈壁,牧民经过漫长干旱戈壁地区的生活历史,渐渐摸索出如何使家畜更有效地利用戈壁的植物群落,从而保持畜群的繁殖,使人类也实现了在干旱戈壁地区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6.
早期人类生存发展,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人的生存就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人类最早产生不是在温带是在热带非洲,人类为了进一步生存发展,从北非到了地中海,然后扩散到世界,此后在世界的几条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在现在的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地区,距今将近七八千年前.然后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7.
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一书中,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描写,如神话传说、中国食物、中国式迷信等等,它们不仅使小说具有引人入胜的异国情调,更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美国华裔们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的困惑、归属感的缺失等等.探讨这些内容是如何体现华裔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原始先民为了生存,成年累月地打猎、捕鱼、采集野生植物,特别到了冬季,动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动物的骨头牙齿还是劳动的工具,防御的武器。因此在原始人类的心目中,动物是不可缺少的。这主要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和动物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并出现了对某种动物的崇拜,有的民族将它们作为自己氏族的名称或看成是自己的祖  相似文献   

9.
一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八千年前,裴李岗先民在这里耕作狩猎,三千年前,周武王之子开始在这里营建城市,两千年前,昆阳之战在这里以少胜多,流传千古,一千年前,佛教文化在这里传播,源远流长,这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这里是美丽鹰城——平顶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发端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此,依靠制作手工艺品谋生的手工艺人的生存条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白村,一个既有农业传统又有手工业生产传统、现在又融入现代化商品生产的村落,村民以砚为田,端砚制作主要有砚厂和家庭作坊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端砚艺人有了市场营销的观念,但也面临着机器生产和手工制作、作品与产品的矛盾.口传身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仍是目前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但也有一些变化.祭拜伍丁与社坛则反映了端砚艺人的精神世界.生存需求、市场力量、国家力量影响着端砚手工艺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人类历史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在人类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它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由部落发展形成的,这是唯物主义关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的一般原理。 这里我们所说的民族的形成,是指人类最初形成为民族的一般原理,而不是讨论每个具体民族的形成过程。 在民族形成以前的原始公社时期,人们过着集体穴居野外的生活。当时劳动工具极其简陋,劳动技能十分低下,人们主要使用石器工具进行生产。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没有能力单身同自然界作斗争,无论是猎取动物,抵御猛兽,还是开拓土地,进行耕作,都需要共同劳动,都不能  相似文献   

12.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要维持生命,繁衍后代就得吃东西,所以饮食文化跟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由于各人种集团居住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气候、物产以及他们之间生产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他们食物的构成和收集、生产、制作方法、嗜好等方面必然会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的,有关食物的词汇在  相似文献   

13.
1 东北柯尔克孜族是18世纪中叶从西北迁入东北的,居住于乌裕尔河流域。自来东北之日起直至解放初期,他们一直将渔猎生产作为自己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并因此创造了较高的渔猎经济和渔猎文化。 渔猎生产是一种原始的生产活动,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起,人类就从事渔猎生产。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市场上谷物包装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的包装案例。优秀的包装案例不仅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品牌的销量和商品档次。本文重点论述了谷物包装中重要的审美特点、表现形式、设计理念三个关键组件的设计细节,最后归纳出优秀谷物包装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提示我们,人类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这个物种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我们自己在上万年的集体生存中获得的经验.当今"主流文明"不过是人类众多生存方式之一,它虽然强势,但远未经历足够的检验,它构建的"普世价值"未必具有几何公理的地位,它制造的生态危机却已经威胁着人类生存.而那些存在了上千年的众多文明,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值得认真研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自然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它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自觉不自觉地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民族生境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控制和回归这种偏离,使之不至于毁灭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发展出了与生态多样性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偏离"一"回归"中耦合运行,特定民族在其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的动物,纯粹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仅仅是哲学的抽象罢了。就人类的生物性而言,人与其它动物一样,具有生存物质的需要,也有自身繁衍的本能。但若就人的社会性来说,人与其它动物就截然不同了。他的生存只能在社会中得到满足,他只能按社会的要求去生活,接受社会的模塑;还得把社会要求传递给同一社会的成员。由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火文化赵复兴一、使用火的意义火的使用,对于人类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火的使用,作为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指出,蒙昧中级阶段是“开始把鱼类用作食物和获得用火的本领。①”恩格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与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多的选择,和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求有更多更新颖的、更富有美感的产品来充实生活。生活方式的概念在不断被丰富,在设计领域,我们把生活方式的特点应用到设计中,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和领悟设计的主体,深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意识,创造更适合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煤的奥秘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煤可以燃烧。在公元一世纪时,煤的开采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开始用来炼铁。煤到底是什么?它还有什么更广的用途?只有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煤才被人类完全认识和充分利用。煤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远古时代的植物随着地壳和地形的变化被深埋在地下,经过几百万年以上的地压和地热的作用而碳化、变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煤。在煤炭家族中,有无烟煤、烟煤和褐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使人们明确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共同合作才能使自身生存得以持续。环境、气候、生态成为人类生存的问题,是几百年来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是近代西方文明推动工业发展的结果。从思想文化上看,近代西方把自然看做人的征服对象,是被人类思维范畴加以组织、可以操作的对象,强调人的知识是作用于自然之上的力量,于是人对自然施加力量成为可能。近代文明的自然观中很难建立起生态自然观的立场,现代文明不能自然生长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