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利益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中央与地方作为一个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永恒的,也是统一的,同时,只要有中央与地方出对存在,就会存在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明显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体制下具体协调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强权政治支配的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由行政性中央、上级命令与地方、下级服从的“行政关系”,或主要由这种“行政关系”来协调;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平等交换的市场支配的体制厂,中央与…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在地方自上而下确立和推行公共行政管理系统的过程 ,实际是中央与地方分割国家权力的过程 ,从“土流并存”到贵州“建省” ,历代中央王朝不断磨合、调适其与地方民族势力的关系。明初奢香事件正是双方互动、较好地调适权力分割关系的一种理性模式。  相似文献   

3.
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横观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和纵观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历史经验的借鉴,试图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应保持一种适当张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较理想的关系模式,即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4.
漫谈“分税制”杨玲“分税制”是通过划分各税种税收的形式,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均采用“分税制”。美国实行的是彻底的分税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与此国体...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在古代社会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难题一直没能解决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古代中国的分分合合与朝代的更替。新中国建立以来 ,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 ,加上“由于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和民主的政权组织方式 ,及由于有了民主共和而与传统的中央集权有本质区别”[1]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下来 ,但中央与地方利益摩擦仍然不断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难题还是没能彻底解决。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的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多年,其间王朝更迭,兴盛衰落。在历代皇帝的“家天下”统治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工这一问题,曾出现过两种现象:一种是“外重内轻”;一种是“内重外轻。”这两种现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自有什么特点,与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对此谈一点看法。中国封建社会里,中央与地方权力分工上表现出的“外重内轻”现象是:中央给予地方很大权力,使之能独立统管地方的军、政、财大权,结果形成“尾大不掉”,不再听中央的调遣,乃至形成封建地方割据。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以行政组织为主要基础的行政服从关系转向以相对经济实体为基础的对策博弈关系。财政包干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的强制关系向协商契约关系转变,中央相当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通过与地方谈判获得,形成放权让利的新局面,其博弈模式的均衡是中央政府采取下放政策而地方政府以对抗的对策回应,导致中央财政能力弱化。而分税制是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根本否定,其着眼点是逐步收回向地方下放的权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博弈模式的均衡为中央集权而地方对抗的局面,中央采取“以牙还牙”策略,而地方政府的理性决策总是对抗中央政府,其结果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乔耀章 《学术界》2023,(11):14-23
地方治理是一个相对概念,既不能完全自证也不同于治理地方。地方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极其重要的载体与具体体现,决不能搞价值虚无、价值无涉。地方治理应当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处理好地方治理与中央治理之纵向的“上下相互治理”及横向的“地方相互治理”的关系。地方治理应当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治理,既要珍惜地方治理的历史积淀又要落实好层级责任制。地方治理应当参照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逻辑,处理好地方治理主体和治理主导的关系,做到地方治理间的优势互补,既入微展宏又入宏展微。在地方治理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根据“木桶原理”和轻、重、缓、急原则,在地方治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相互共振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保持治理的相对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舆论监督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到电视已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然而,监督难、难监督,仍然是各媒体的共同体会,具体而言,就是要过“五关”。一、领导关领导要不要舆论监督?回答是肯定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新闻媒体,要实行舆论监督,都必须过好领导关,取得领导的支持。一些地方新闻媒体为避免来自各方的干预,采取了与公检法和人大等部门合办节目的办法,不仅阻力小,效果也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初的“修正税制”,本来是一次工商税收方法和政策的调整,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激烈的党内斗争、思想整合和党政关系改组。修正税制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始料未及的政治风波,主要是它成为当时几个重要问题的焦点:一是党内关于社会发展方向和战略的两种思路;二是党政关系;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四是公私关系;五是工商关系;六是增加税收与稳定物价的关系。修正税制最后被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1.
岳麓秦简所见的“执法”应为中央与地方部分行政官员的统称,秦中央与郡中并不存在以“执法”为名的独立机构和官称。“执法”与“二千石官”有密切联系,在中央包括内史、御史、廷尉等官员,负责处理中县道及全国的相关事务;在地方则指郡守与郡尉,负责新置“郡县道”下的各类政务。以上长官与其属吏组成了“执法官”,亦即广义上的“执法”。郡制实行之初的意义在于衔接中央与地方,郡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推行并监督政令的实施以及接受县级政府的政务汇报,实为中央在地方的代表,这是地方执法仅见于郡级行政机构的原因。中央执法与郡执法的存在虽体现出秦治理国家的“内外之别”,但二者在行政中仍具备程序上的一致性,显示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后国家权力对地方行政的支配与限制。  相似文献   

12.
地方保护主义成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是政治学、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经验证明,能否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仅对于正确平衡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说,直接关系到政局稳定和国家、社会的凝聚力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江泽民同志正确指出:“我们既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地方利益,也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在新形势下,必须更好地坚持发展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总的原则应当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搞活地方财政建设——学习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体会田瑞华强调中央必要的集中和统一,同时注意调动地方积极性是邓小平财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围绕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界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改革开放前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变迁的启示.目前的研究在历史分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的税收收入分配是影响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重大问题,能否合理解决成为本次增值税“扩围”改革成败的关键,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在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应以此次增值税“扩围”改革为契机,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系,努力使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从源头上缓解地方政府财政紧迫的窘况,完善税收体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而权责清晰的财政关系是在中国国情下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首要和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在中国具体国情下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主要在于确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适应关系,关键在于具有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由此达成或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这也是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核心内容。而划分适当、有度调适的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是因应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关系这一收入与支出范畴和权责内容的基本建构相态,为此,地方财政可以适度单立,如可先完善地方税收权,而在这一现实过程中完成中央与地方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平衡相适应的基本财政任务,其既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进而理论上也是在主动判断建立一种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适合的基础,还需要对财政权责关系适度配置予以考证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的均权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明强 《江汉论坛》2003,1(6):59-63
均权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首创和倡导的,在集权和分权各自优点上综合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它跳出了集权主义和地方分权主义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问题上的争论,从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关系上,寻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平衡和地方自治的合理性。均权主义不否认权力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集中与分散的重要性,但认为更重要的应是职能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才能在合理的职能关系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解决。民国一代,均权主义的理想色彩远远大于它的实践意义。尽管民国时期的中央权威式微、地方主义盛行,加之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党专制与独裁,使均权主义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上,但它至少为现实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取向和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良 《人文杂志》2013,(1):114-121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开始以“项目”的方式向下面各级政府和基层社会分配,并逐渐成为一种把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统合起来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所谓的“项目治国”.国家通过项目制将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政策、重要意图传达给各级政府,并通过“钓鱼式”项目工程引导、动员地方财政以项目资金配套的形式配合中央政府行动,中央政策执行在依靠科层官僚体制线条逐层运作之外寻找到了另一种“条块统合”的运作方式.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也可将项目资金和项目优惠政策做为项目捆绑、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提高地方发展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即“项目制的地方化运作”,但这也可能使中央政策或国家意图被地方各级政府顺势利用甚至巧妙歪曲.项目制运作重构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制约着“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  相似文献   

19.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学习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思考张锡恩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已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把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项宏伟目标,明确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英两国中央和地方关系之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梅 《理论界》2006,(11):152-153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如何妥善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和英国也不例外。中国和英国同是单一制国家,两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既有共性的一面,更有不同的一面。其不同存在于两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路径、权力分配方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机制和关系形态等方面。这在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中英两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两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为我国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